詹宏鈕
摘要: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能夠適應時代的新型人才。為了培養新型人才,我國開啟了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文便將介紹“生本·自主”這一頗具創新和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筆者通過以高中三個年級的學生為樣本進行調查和統計分析,參考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自己多年來在該模式下的高中教學實踐對該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和探究分析。
關鍵詞:信息時代;新型人才;教育改革;創新和實踐
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不斷提高的人才要求和相對滯后的教育水平矛盾日益加深,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但作為人口大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國民素質的改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把教育事業和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強調人才的重要性,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趪夷壳暗慕逃F狀,一批批奮斗在前線的教育工作者們開拓創新,研究出適應時代的新型教育模式,以期為教育改革和國家人才戰略提供保障。
一、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現狀和問題
國家自1999年相繼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指導文件,在全國發起了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諸多成果。但這些成果還停留在理論研究和初步嘗試的層面,課堂模式并未發生根本變化,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先進的理念和體系方法未能轉化為先進的教學實踐成果[2]。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其弊端日益凸顯。
1.1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開發和提高。
傳統教學偏重于知識的單向灌輸,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1.2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人盡其才。
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安排,教學的內容和速度也趨于平均水平,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屬性,使課堂教學無法效益最大化。課程內容和教學進度一方面無法滿足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另一方面使成績差一點的學生跟不上進度,差距越來越大。
1.3傳統教學模式制約了知識傳遞的多向性和靈活性。
傳統教學屬于接受型的模式,缺乏溝通交流和知識的多向傳遞,教師難以對教學信息適時檢測和評估,無法對教學過程進行充分了解、及時調節和最佳控制,不利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評估和總結,進而不利于教學的改進和提高[3]。
二、“生本·自主”教學模式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意義。
該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的自主探究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徹底改變傳統模式“你講我聽,你做我看”的被動學習狀態,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精神的創新型人才。
2.1“生本·自主”教學模式的宗旨和核心
本質上就是實施開放式課堂,解放學生的思維,通過引導和訓練激發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自我管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和開拓創新的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師認識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發現并帶著問題學習,在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求學校及教師具有新思維和創造力,敢于跳出傳統束縛,嘗試開放式課堂,不斷實踐、研究和完善教學模式。
2.2“生本·自主”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
該模式從教學理念、核心價值、課型創新等方面構建了理論框架,總結為一種理念、兩個變革、三個核心、四種課型、四案并舉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種理念是指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兩個變革是指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創新和改變,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方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的探索性學習,在發現和解決問題中融化知識、收獲樂趣。三個核心是指 “自主學習、師生對話和反饋檢測”三個核心環節,即“導學案”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師答疑、“對學”和“群學”中的師生對話,通過自主評測和教師點評進行的反饋檢測。四種課型是指該模式下的新授課、訓練課、復習課和評講課四種課型。“四案導學并舉”是為了發揮四種課型的作用而推行的以導學案為依托,引導學生全面推進學習進程和落實學習任務的舉措。
三、“生本·自主”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分析
3.1 新型的教學理念利于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教師為引導者。在實踐中,多種形式的課程都圍繞“生本”和“自主”兩個核心開展。學生在預習課中鍛煉獨自學習的能力,在“對學”和“群學”中通過質疑,交流和合作探究鍛煉團隊協作和開拓創新的能力,以學習小組的形式推進課堂,做到兼顧秩序和效率,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2新穎的課堂模式利于知識的多向傳輸,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一言堂”、“滿堂灌”,更注重于開發和引導。教師的工作重點是編制導學案、課堂點撥、答疑、引導和檢測評估等工作。通過課前點撥—獨學—對學—群學—問題展示—答疑—教師點評的流程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暢通,知識的傳遞形式更加靈活多樣。
3.3生動的教學方法利于學生培養學習和主動思考的興趣和能力
該模式注重營造和諧自主的教學環境,關注和貼近每個學生的個體屬性,鼓勵多思善問和質疑爭論。更加關注學生展示、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等環節,注重課后引導學生及時地歸納總結,解決疑惑,梳理知識框架體系,并利用課后習題、考試檢測突出問題和不足,查缺補漏,促使學生不斷自我反省和突破提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規劃者和引導者,通過“課前導學、課中導法、課后導芻”三種指導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求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結束語:
當前,我國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類似“生本·自主”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要面臨傳統觀念的質疑和沖擊,還要面對時代進步帶來的新的挑戰。從長遠看,該教學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為核心,努力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開拓創新的能力,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保持一致,若能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實踐應用的前景光明。同時,呼吁我們廣大的教育同行,從傳統教學模式出發,取其精華舍其糟粕,發現和研究我國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究和創新解決方案,與時俱進,放眼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繁榮昌盛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5).
[2]張紹軍.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課程到課堂走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3]趙敏.在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對中學物理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