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 “讀”和“寫” 是最為重要的兩部分。讀是寫的基礎,而寫是對閱讀的深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既要培養(yǎng)學生“讀”的興趣,也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勤動筆的好習慣。同時,老師也要注重對學生的讀寫評價,使學生在讀中寫,在寫中讀,實現(xiàn)讀與寫的相互結合,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閱讀教學;課文內(nèi)容;仿寫;作者思想感情;語言文字訓練;朗讀訓練;寫作資源;發(fā)現(xiàn)意識;作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由此可見,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寫作水平的提高。
一、以語文教材做范本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模仿能力
從教二十多年,我一直擔任小學語文科,我也一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凡能寫出好文章的學生都是愛讀書的學生,特別是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見識少,很少與人交流,口頭表達能力較差,語言組織能力也有難度,說話條理不清,往往一件簡單的小事都難表達清楚,基于這種局限,小學語文教學必須牢牢把握好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充分去讀課文,細細去體味作者的情感,慢慢領悟出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產(chǎn)生出想寫的欲望----仿寫。記得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適時的、有針對性的用好語文教材中讀的課例,從課例中去教會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方法和策略。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會根據(jù)本單元的訓練要求安排有兩至三篇講讀課,其實就是一個習作范例,目的是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能模仿課文的實例、表達方法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讓學生去讀,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學生讀書如不注意做筆記和寫心得,猶如入寶山而空手回。前人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如果學生在閱讀時注意積累書中的一些好詞佳句,一些精彩的片斷等。對習作有很大的幫助。人的大腦,猶如知識的儲備庫,平常在看書的時候,如果習慣做旁注的人,會把從書中汲取到的知識有條理地儲存起來,日積月累,頭腦里就有了隨時可以支取的知識財富。
學生讀書如果只是草草的瀏覽一遍,印象也就不深刻了,必須要專注、認真地看,要每天把從書中遇到的好詞、佳句、都記下來,以便在習作中有所借鑒。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畢竟有一定的難度,即使在生活中看到有很多想寫的人、事或物,往往由于詞語貧乏無法描述出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每天上課前,我堅持用五分鐘時間讓學生發(fā)表讀書感言,讓他們說說在讀書時發(fā)現(xiàn)的好詞、佳句、得到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語文課上也重視了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老師不經(jīng)意做出一些肢體動作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等等,都為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為學生今后習作打下基礎。
事實證明,多讀書、勤動筆的孩子,比少動筆的孩子的知識較為深刻和豐厚。所以老師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的同時,適時地激活學生寫的欲望,并使讀與寫相得益彰。
三、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小練筆,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語文課教師有意識地安排小練筆,以實現(xiàn)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課堂實效。有些課文課后都安排了小練筆,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根據(jù)不同年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和設計小練筆的內(nèi)容。低年級一般注重模仿句式的練習;中年級注重填補課文的空白點;高年級則要注重概括課文內(nèi)容、寫心得體會等。但是這些都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而定。
學生學習課文在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然后模仿寫作,最后再加以點評。長期訓練,學生們就知道如何讀,如何寫了。比如:我在小學六年級上冊執(zhí)教《白楊》一文,我首先讓學生去通讀課文,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會明白作者的寫作方法——借物喻人。接著,我順勢而上,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類似事例,以小草為題,贊美身邊最令人敬佩的人。學生即興有感而發(fā),有的同學借小草贊默默奉獻的清潔工人;有的贊筑路工;有的贊老師……同學們個個都踴躍發(fā)言,這節(jié)課的目的自然就達到了。當然,每一篇課文的讀寫訓練點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那么,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拿來使用,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要量學生的接受能力。
四、挖掘?qū)懽髻Y源,重視課外讀寫訓練
學生在課內(nèi)閱讀畢竟有限,課外閱讀量遠遠超越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不局限于同一個氛圍,學生讀得輕松、愉悅,接受能力也相對較強。故此,我通過微信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經(jīng)常推薦一些小學生課外書給學生家長,讓家長陪同孩子閱讀,也建議家長在營造和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氛圍和興趣的同時,適時地激活孩子寫的欲望。父母引導孩子寫簡單的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寫簡單的體會,嘗試模仿寫身邊的事物。因為孩子的讀與寫,都是孩子的感觸,父母不要強求孩子寫得很完整、流暢。無論孩子寫得如何,父母都應該幫助孩子慢慢提高,給予鼓勵與肯定。孩子每天的所見所聞,家長要引導孩子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五、讀寫訓練中重視評價,激發(fā)興趣。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兒童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話語,能使他們感受到被賞識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故此,每個學期我都會在班中開展兩次朗讀比賽,評出最佳朗讀之星;每次習作評出兩至三篇優(yōu)秀作品作為范文評講;每個學期至少開展一次作文比賽。在一次次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聲中,使他們感受到被賞識的快樂,體驗到朗讀和寫作的喜悅,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讀寫興趣。每年學校舉行的朗讀比賽、作文競賽中,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都踴躍參加,每期都有同學榮獲一、二等獎。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學們閱讀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漲,我班不斷有美文獲得者出現(xiàn)在鎮(zhèn)區(qū)級舉辦的小學生寫作比賽的領獎臺上。這樣的情境真令人欣慰。
總之,“讀寫結合”已被看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讀寫結合,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的讀與寫。還要加強學生課外的讀寫結合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50
[2]項飛 劉賢發(fā). 閱讀教學:把握“讀”的有效性[D]. 泗洪縣實驗小學, 2010.
[3]閆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愛上寫作[D]. 教育教學論壇, 2014.
作者簡介:陳麗云(1968-8-),女,漢,廣東肇慶高要人,本科,高要區(qū)小湘鎮(zhèn)筍圍小學教師,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