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眾所周知,馬克思著作里面包含關于生態的很多優秀的思想,最為典型的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提出了“人化的自然”這一概念,闡述了人與自然、社會和諧關系的基本路徑。本文首先說明了當前我國社會的生態問題,其次擬從“人化的自然”的研究視角出發,概括《手稿》的人化自然思想的基本內涵,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自然先于人而存在,第二,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第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①最后分析其關于生態思想的思路,提出了《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的當代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尊重自然,了解生態規律,第二,順應自然,改善生態環境,第三,保護自然,強化生態意識,旨在為我們深入思考當代生態文明建設所存在的問題,尋找合理生存路徑,從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化自然;當代價值
一、當前我國社會的生態問題
據《“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可知,當前我國所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我國的工廠和企業,包括家庭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都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環境的污染嚴重;第二,我國對于自然資源缺乏統籌的保護規劃,比如山、水、林、田、湖等等,我們對這些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同時對于生態環境損失很大;第三,工廠和企業在建廠設廠時候沒有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由于布局的不合理導致對我國的生態和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②由此可見,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不斷制約著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不但需要我們加大力度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且更需要我們去尋找一個能夠合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而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這本書中提出了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③馬克思提出的關于生態的人化自然思想,從而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當前社會所面臨的生態和環境問題。因此,重溫馬克思在《手稿》中的精彩論述和遠見卓識,深入挖掘“人化自然”的深刻內涵,對于指導我國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的基本內涵
在《手稿》中,馬克思從“人化的自然”這一角度出發,主要闡述了“人化自然”思想基本內涵,馬克思將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自然先于人而存在,第二,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第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對我們學習和借鑒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自然先于人而存在
馬克思說明了自然是人存在的基礎和前提,沒有自然,就沒有人的存在,人依附于自然而生存發展。馬克思還在《手稿》中這樣提到“人的肉體上只有靠這些自然產品才能生活,不管這些產品是以食物、燃料、衣著的形式還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現出來。”④這一觀點更是表明了人類的一切活動和實踐都必須在自然的條件下進行,這些自然條件就是人實踐發展獲得物質財富,通過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才可以生產出自己所需要的,從而滿足自身需要的基礎。也就是說,人的實踐活動也是依賴于自然而進行,沒有自然就沒有人的實踐活動。因此,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自然是先于人而存在的,是人存在的基礎條件。
(二)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
人屬于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隨著自然的不斷變化,從而不斷成長和發展起來。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是自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⑤從馬克思這一觀點我們可以知道,人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自然,人要想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從環境中獲取食物、水等一切生存所必須的物品,只有這樣人才能隨著自然界不斷進化和發展。我們回想一下,從古猿進化到人的進化過程,正是由于自然的不斷發展變化,人們隨著大自然不斷演化和發展,最終導致人類進入了今天這樣的一個時代,這也從側面表明了人與自然休戚相關,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
(三)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
馬克思認為: “人作為自然的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⑥通過上面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可以運用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來促進自身的發展,⑦但是人的活動也是受到自然界的制約的,我們人類雖然是自然界中一個強大的物種,但在自然的面前,我們仍舊很渺小。自工業革命開始,整個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沒有很好的保護自然界,我們一味的向自然界索取,不斷地開采礦石、伐木、墾荒,致使我們的生存環境開始急劇的惡化。于是,自然界開始向我們施以報復,洪水,臺風,沙塵暴接踵而至。
三、《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的當代價值
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人化自然”思想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他雖然沒有具體闡述和提出關于“生態文明”的具體的思想,但是馬克思所提出的“人化自然”思想卻包括著豐富的生態文明的思想。⑧面對我國現在的環境和生態情況,環境污染嚴重和生態植被嚴重破壞,已經嚴重威脅到人的生存和發展。結合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解決當前社會生態問題:第一,尊重自然,了解生態規律,第二,順應自然,改善生態環境,第三,保護自然,強化生態意識。
(一)尊重自然,了解生態規律
馬克思的《手稿》中人化自然的思想表明人是自然發展和演變的產物,人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而存在。⑨尊重自然就是要求我們對大自然心懷一種敬畏之心,我們要知道大自然即使沒有人類的生存開發也可以照樣存在和演化,而我們人類如果沒有大自然這個天然生態利益就會失去經濟效益,我們應該善待和合理利用我們的大自然。這告訴我們,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我們要尊重自然,不要把自己當做是整個世界的主宰,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畢竟在整個自然中,我們只是非常渺小的一部分,這樣也將能夠使我們充分的去了解和發現自然,并且認識其中所蘊含的規律。從而更好的為我們解決當前社會的生態問題提出有效的對策。
我們回想下曾經我們向大自然進行一味地索取,表面上是我們人類的勝利,是我們人類取得了發展,可是到最后大自然都會向我們人類進行索取,人類終究會受到其懲罰。⑩回想之前,我們在“大躍進”時期,當時口號是“全民煉鋼”,鼓勵全國人民一起大煉鋼鐵,人們并沒有重視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客觀規律,只是一味地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大煉鋼鐵需要砍伐大量的樹木,因此大量樹木被無情地砍掉導致植被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也是相當嚴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環境污染嚴重,我們的生態環境很久都無法恢復,這就是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懲罰。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責任心和使命感,我們不僅應該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自己的準則,我們要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去保護我們的家園,大到國家、政府、企業,小到我們每一個個人,都要有信心保護我們的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要實現綠色發展,就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將綠色生態、環保意識貫穿落實到我們每一個角落,讓公眾主動地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二)順應自然,改善生態環境
《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表明自然先于人而存在,因此,我們在生存及發展實踐中首先要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就是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不能違背這個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減少對大自然的傷害,要知道順應自然必須一直堅持下去進行到底。自然界是無私的,為我們無私的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大自然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總有一天會枯竭的,我們也總會面臨絕望。我們更應該保護我們的大自然,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做到合理利用,互惠互利,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這才是最和諧最理想的關系。在開發和利用自然時要合理有度,不要過度開采、過度捕撈、過度放牧,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導致生態環境繼續惡化。我們也要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在不斷了解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大力開發新型能源,綠色能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我國當前的社會環境。
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們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堅持走綠色經濟、生態經濟、低碳經濟的道路,我們應該發展可持續經濟。⑾國家政府應該對企業發展提出相應的法律法規,嚴格控制企業的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積極的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綠水青山”。第一,要注重區域發展協調性。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們國家的每個地區的自身狀況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地區的環境承載力不一樣,因此發展潛力也就不一樣,我們國家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理。比如說在我國草地生態脆弱的地區,是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建廠的,應該嚴格控制企業在此地區辦廠設廠來破壞生態環境。第二,緩解貧困地區的雙重困境。在我國有一些地區是面臨著雙重困難,在經濟發展方面要進行發展經濟脫貧致富,在生態環境方面要進行保護生態愛護環境,這無疑是一個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面對這樣的狀況,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們更應該做到綠色發展綠色生態,發展綠色經濟來促進地區的發展,在生態方面,我們更應該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保護生態環境,真正的保護我們的綠水青山,最終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共同發展,最終實現地區發展的雙贏。
(三)保護自然,強化生態意識
馬克思的《手稿》中人化自然的思想,表明我們應該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人類對大自然的危害最終會傷及我們,⑿因此,我們要大力保護自然,強化公民生態意識。保護自然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保護我們的自然界,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心,要像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國家、政府、企業、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出發保護我們的家園。
首先,我們要健全環境保護機制,確保生態環境在法律上得以保護,劃定生態紅線,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不會再次遭受破壞。其次,我們要強化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完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保證我國每一片生態區域都受到保護,堅決懲處破壞環境的行為。最后,我們要強化公民的生態意識,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教育體系,從而使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保護觀念,讓成年人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營造一個人人愛護環境的社會氛圍。⒀政府應該發放宣傳冊進行宣傳教育,讓公民共同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向學生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的系列講座,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大眾傳媒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利用媒體來進行宣傳教育,使每一個人都參與到保護環境生態的過程中來,將保護生態作為自身的責任。
結束語:
面對當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局面,習近平當機立斷將生態問題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將生態思想與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相結合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最新成果。目前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環境是每個國家共同的環境,我國應該樹立生態大國和綠色大國的形象,在國際上有自身的發言權,這是積極融入世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重要表現,這有利于合理的制定生態新秩序。面對當今的全球變暖問題,國際上都已經亮出了紅燈來警告,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和重要性的問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應該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何建華.馬克思的自然觀及其當代價值[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6(03):2-5.
[2]吳舜澤,萬軍.科學精準理解《“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關鍵詞和新提法[J].中國環境管理,2017,9(01): 9-13+32.
[3]彭福揚,彭曼麗.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思想及其意義[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06):32-35.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肖鴻雁. 馬克思的自然價值理論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2.
[8]欒亞麗.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生態自然觀及其當代價值——基于實踐生存論視閾的解讀[J].湖北社會科學,2012(12):5-7.
[9]郭春霞.人與自然關系的獨到探索——重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 2009,11(03):93-96.
[10]張曉琴.自然的權利:生成邏輯及其實質[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47-54.
[11]楊美蓉.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J].中國集體經濟,2009(30):72-73.
[12]姚德俊. 論馬克思自然觀的內蘊與價值[D].安徽大學,2011.
[13]柏娟. 生態倫理視閾下青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5.
[14]曾長秋.馬克思論人類對自然的異化[J].學習論壇,2016,32(09):55-58.
[15]范敏.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內涵及其現實意義[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7(03):75-78+137.
[16]錢犇.對象性理論視域下的人與自然關系——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之生態解讀[J].求實,2015,(02):31-37.
[17]郭忠義,侯亞楠.生態人理念和生態化生存——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再解讀[J].哲學動態,2014,(07):35-38.
[18]柳蘭芳.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社會生態的辯證統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生態倫理思想[J].社會科學家,2013,(07):16-20.
[19]杜明娥,趙光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生態思想的邏輯研究[J].理論學刊,2017,(01):102-108.
注釋:
①何建華.馬克思的自然觀及其當代價值[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6(03):2-5.
②吳舜澤,萬軍.科學精準理解《“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關鍵詞和新提法[J].中國環境管理,2017,9(01): 9-13+32.
③彭福揚,彭曼麗.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思想及其意義[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06):32-35.
④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⑦肖鴻雁. 馬克思的自然價值理論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 2012.
⑧欒亞麗.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生態自然觀及其當代價值——基于實踐生存論視閾的解讀[J].湖北社會科學,2012(12):5-7.
⑨郭春霞.人與自然關系的獨到探索——重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9,11 (03):93-96.
⑩張曉琴.自然的權利:生成邏輯及其實質[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47-54.
⑾楊美蓉.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J].中國集體經濟,2009(30):72-73.
⑿姚德俊. 論馬克思自然觀的內蘊與價值[D].安徽大學,2011.
⒀柏娟. 生態倫理視閾下青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