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昊 丁子健
摘要:現如今隨著大學生數量的增多,關于大學生各方面的研究也是越來越多,本文采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式,淺析關于大學生宿舍環境對其生活的影響的問題,主要分為:學習效果、人際關系、生活狀態三個方面的影響。為預防和減少宿舍環境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應從個人,家庭,學校三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大學生;宿舍環境;人際關系;生活狀態;影響
1.選題背景
隨著中國教育模式的不斷改變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大學生這一個重要的被施育群體,教育工作者對其的研究也是在不斷深入。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大學生的宿舍環境問題,有古語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問其臭,亦與之化矣。”據調查大學生一般在宿舍活動的時間除去睡眠,仍有5.72個小時,一旦擴大這個數據:按本科全日制修學年數四年除去寒暑假節假,在校時間近950天,也就是5434個小時。細想一下,一群人聚在一起5434個小時,每個人身上附帶著各自的文化背景、性格特點,相互“碰撞”著,也就產生了一個個不同的宿舍環境,一旦這個環境成形,那么也就肯定會反作用在這個環境下的大學生們,影響小到學習氛圍,學習效果,大到人際關系,生活狀態。
2.研究目的
(1)方便學校針對現有大學生的一些不良現象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有利于學校的素質拓展教育的發展。
(2)能更好的方便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開展相應的工作,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3)能夠讓大學生認清自身的缺點,做出相應的改進,為以后步入社會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抽樣問卷調查的方法,下發101張,收回101張,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99張,有效率為98.02%,其中??茖W生9人,本一學生17人,本二學生31人,本三學生42人。調查問卷中主要涉及方面:宿舍環境、學習效果、人際關系、生活狀態。
4.研究結果
4.1學習效果
現如今的大學生,大多數總會選擇在自習室或學校圖書館學習而不是選擇宿舍,究其根本,無非是氛圍的問題,而在本次的調查中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我們用肯德爾相關系數來研究宿舍環境與學習效果,將兩者按等級分開標注,假設差為數1,一般為數2,優秀為數3,計算結果τ-c≈0.40>0,所以存在相關關系。
4.2人際關系
談到人際關系,其對大學生的重要性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人際關系的問題貫穿了整個大學生活,要想大學生活豐富多彩,首先你要處理好人際關系,無論是室友、同學、老師或者輔導員都是屬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處理對象,如果處理好不影響的不單單是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甚至會危及到今后的發展。而影響到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一些因素中多多少少有宿舍環境問題的存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一個人宿舍都不愿意打掃,首先影響到的就是室友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一旦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后果就是會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滿,大概率產生一個宿舍沒人愿意打掃的情況。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該宿舍問人問津,輔導員檢查到,也會產生不好的印象。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依舊用肯德爾等級相關系數來表示,計算后的結果為τ-c≈0.33。看來宿舍環境對人際關系也是有一定影響。
4.3生活狀態
大學生的生活狀態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側面反映的也是一個校園的狀態,而通過“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我們又可以明白大學生作為現今社會的“備用軍”,其生活狀態是不是可以略微的反映出一個國家今后的狀態呢?所以我們研究了宿舍環境對大學生生活狀態的影響,假設兩者存在關系,依舊是用肯德爾等級相關系數,計算出τ≈0.35。這個數據告訴我們,大學生的宿舍環境與其生活狀態也是多多少少存在聯系的。
5.總結
本次研究,分析出大學生宿舍環境與其學習效果、人際關系以及生活狀態的影響,通過調查問卷收集的數據,再處理,我們得出結論:環境對這三個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影響,其中較為明顯的是學習效果。所以,要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從宿舍環境這方面著手,雖說不治本,但治標卻是可行的。
但宿舍環境又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應該讓學生個人認識到宿舍環境對其自身的影響,從而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其次,作為學生的家長,有責任去培養學生的優良環境意識,讓學生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最后是學校方面,首先學校應該提供給學生舒適的表面環境,然后可以通過對其進行思想上的教育以及各種文明督察的方式去間接的改變學生的宿舍深層次的環境。通過以上三個方面就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減少宿舍環境對大學生的一些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阮慶豐,李梟虓.關于大學生寢室關系的調查報告[DB/OL], 2014.
[2]Audi, H.. "[1] (2007) Kendall rank correlation. In N.J. Salkind (Ed.): Encyclopedia of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Thousand Oaks (CA): Sage.".
[3]Kruskal, W.H. (1958) "Ordinal Measures of Associ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53(284), 814-861.
[4]Kendall, M. (1948) Rank Correlation Methods, Charles Griffin & Company Limited
[5]Kendall, M. (1938) "A New Measure of Rank Correlation", Biometrika, 30, 81-89.
作者簡介:
姓名:任昊,1997年4月10日出生,民族:漢,籍貫:江蘇,就讀于江蘇大學京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