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試成績不得公開排名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其中明確要求:建設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不拔高教學要求,不加快教學進度。實施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避免布置重復機械的練習,可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布置分層作業。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以增加作業量的方式懲罰學生。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控制考試次數,考試成績不進行公開排名,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提供便利實用的教學資源,建立實驗室、功能教室等的使用管理制度,面向學生充分開放。
五部門:印發《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
據人社部消息,人社部、中組部、教育部、財政部、共青團中央日前聯合印發《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該計劃從能力素質培育、崗位鍛煉成才、職業發展支持、成長環境營造、服務體系建設和后備人才選拔等方面,提出了6個具體計劃。計劃明確,新錄用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或艱苦邊遠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以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高定級別工資檔次或薪級工資。計劃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強化教育培訓、實踐鍛煉、職業發展、管理服務等扶持措施,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基層青年人才隊伍。
國務院教督辦: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印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督導評估監測辦法》,明確要求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包括保障教學點基本辦學需求,標準化建設寄宿制學校,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等。《辦法》指出:督導評估監測工作由教育部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委托有關第三方專業機構具體開展。按照橫向聯動、縱向推動、動態調控、督促指導等原則,通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和推進機制、開展評估監測和專項督導,不斷健全機制、完善措施,推進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目標到2020年如期實現。《辦法》針對評估監測七個方面內容共設置265項指標,將根據指標體系在2017 2020年期間每年形成督導評估監測報告,在2018年和2020年分別組織開展中期、總結督導評估監測,形成中期、總結督導評估監測報告。
教育部:多措施推進“幼有所育”
2017年11月3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幼兒園虐童事件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幼兒園仍然存在管理不善,制度不落實,執行不到位的問題。事件發生后,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立即下發了緊急通知,部署各地開展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的專項督查,并且派出督察組分赴不同地方開展抽查。下一步,教育部將采取五方面的措施,力爭在“幼有所育”上能夠取得新進展。一是堅持發展與質量并重,著力化解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二是進一步制定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壓實監管責任,加大督察力度;三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健全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嚴把入口關:四是要明確教師的行為規范;五是積極推進學前教育立法,為學前教育依法辦園、規范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教育部、司法部:開展“維護憲法權威”活動
從2017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為主題,開展國家憲法日五項集中宣傳活動。12月4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會同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座談會;司法部、全國普法辦會同中央電視臺評選2017年度法治人物,12月4日晚將在央視播出“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專題節目;教育部、司法部將組織開展大中小學“憲法晨讀”、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知識網絡大賽等活動;全國普法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在12月中旬組織普法責任制部際聯席會議成員等領導干部,旁聽一次法院庭審;結合中宣部等部門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四進社區”活動,組織推動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開展各具特色的憲法宣傳和法律惠民活動。
教育部:清理和規范學生資助公示信息
教育部日前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和規范學生資助公示信息,為進一步規范學生資助公示工作,切實保護好受助學生的個人信息和隱私。通知要求,各省(區、市)教育部門要組織所轄市縣教育部門及所屬各級各類學校,及時全面排查學生資助公示信息,原則上要將超過公示期限的學生資助信息,從教育部門和學校官網上全部撤下。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及時全面排查本校及所屬院(系)學生資助公示信息,原則上要將超過公示期限的學生資助信息,從學校和院(系)官網上全部撤下。對于公示期內的學生資助信息,必須將公示信息中含有的學生身份證件號碼、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出生日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全部刪除。
中國教科院:發布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規范
2017年12月12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廣安家庭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規范,從家庭教育指導者資質、服務內容、課程設置、服務實施、服務質量評價與改進等方面提出了專業要求。據介紹,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規范是針對中國家庭狀況進行指導的操作體系。咨詢與指導內容貫穿個體人生發展各階段,內容設置體系化,指導方式本土化。例如,針對中國家庭“差序格局”的人際關系特點,提出了家庭內外際關系咨詢與指導,幫助個人處理好家庭內部、家庭與親友的關系;針對中國文化傳統中重家庭生育功能,不重視夫妻性關系質量的特點,提出了夫妻性關系咨詢與指導。
地方
北京:嚴禁學校從食堂盈利
近日,北京市教委、市食藥監局、市衛計委聯合召開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在校就餐工作推進會,共商如何讓孩子在學校吃上熱飯、吃得飽、吃得好、吃得衛生、吃得營養、吃得安全。北京市教委明確,各區要加大政府投入,制定落實優惠政策,降低學校食堂運行成本,堅持公益性原則,嚴禁學校以任何方式從學校食堂盈利。目前,北京市近130萬名中小學生中,每天在校就餐的學生達到93.42萬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73.43%。其中,8.13萬名寄宿生,一日三餐都在學校吃;還有41萬名在園幼兒,也是全部在園就餐。北京市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機制,定期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陽光餐飲”工程進展情況將列入學校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指標,納入“平安校園”建設工作。
河北:雄安新區設立教育發展獎勵基金
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近日表示:雄安新區將成立教育發展獎勵基金用于教育設施投入,獎勵先進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學一線和農村教師待遇。根據“千年大計、教育先行”三年提升計劃,在2018年到2020年間,雄安新區將實施學校建設、德育奠基、校長能力等八大工程。同時,從2018年起,每年面向全國招聘優秀大學生充實一線教師隊伍,每年在小學、初中、高中學段招聘省級以上學科名師各10人以上,每年在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引進一批名校長。
江西:評高級職稱須有鄉村基層工作經歷
江西近日出臺《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促進職稱制度與人才流動有效銜接,引導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鍛煉,江西堅持和推廣中小學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才晉升高級職稱須有鄉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為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江西職稱評價標準將實現“干什么、評什么”。對教育教學人才,重點評價其教育教學水平和培養學生實績。對申報中、初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和在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將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對工程、工藝美術等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不將論文作為限制性條件。對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理論性強、研究屬性明顯的職稱系列,推行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強化論文質量。江西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統一要求,以有效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三唯”模式。
云南: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納入改府考核
云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明確加強學生失學輟學情況監測,把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和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等地區作為重點監測地區,把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體作為重點監測群體,確保2020年實現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通知要求,將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考核體系,作為對各級政府及其主要領導考核的重要指標。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后,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和控輟保學工作進行專項督導檢查,重點對適齡兒童入學的組織領導、控輟保學及工作措施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
四川成都:全面清理違規競賽活動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清理舉辦、承辦、協辦違規競賽活動的通知》,在全市部署清理舉辦、承辦、協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違規學科競賽、考級等考(測)試活動。成都明確提出3條禁令,禁止舉辦、承辦、協辦未經政府部門批準的競賽活動;禁止組織中小學生報名參加未經政府部門批準的競賽活動;禁止組織或變相組織與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轉學、插班掛鉤的競賽活動。嚴禁學校、其他社會組織或個人違法違規舉行或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或變相參加與入學、轉學、插班掛鉤的競賽活動,學校不得以任何媒體和機構組織的考(測)試、排(搶)位賽成績、排名為依據或參考招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據介紹,一方面,將通過對各類培訓機構的嚴格管理和規范,提供更多家長和孩子需要的培訓服務;另一方面,禁令能嚴防學校招生時與各類證書掛鉤,實行“壓證”招生。
江蘇如東:“三獨”比賽推動學校藝術教育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江蘇省如東縣教育局在如東縣青少年宮舉行中小學生獨唱、獨舞、獨奏和器樂組合比賽。近年來,該縣以學校藝術課程為主渠道,以縣青少年宮和鄉村少年宮為陣地,著力推動學校藝術教育改革發展,有效提升了學校藝術教育水平,提高了學生藝術素養,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在全縣中小學形成了“人人有特長,個個展才藝”和“一校一特色”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