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解讀
2017年,大量教育機器人走進小學校和小學生家庭,堪稱教育機器人元年。2017年12月12日,在北京舉辦的eduTECH(教育科技)2017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上,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家督學張力提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教育的要求首次單列網絡教育,并提出應有超越基于互聯網的在線學習,促進虛擬網絡與實體平臺相結合,教育網絡化覆蓋全域。實體平臺,就是機器人。專家們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進入教育環節,成為教師的幫手。基于可學習的人工智能的教育機器人,在2017年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在時間和空間上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更多機會。
新聞背景
2017年8月23日至27日,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大會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300余位機器人領域的頂級專家和知名學者、全球15家國際機構代表以及150余家知名企業。
大會以世界機器人論壇、博覽會及大賽為三大看點,而其中最吸引觀眾眼球的當屬由來自全球逾150家機器人展商們精彩呈現的2017世界機器人博覽會。在為期5天的博覽會上,各路廠商紛紛秀出了其奪人眼球的“獨門絕技”。
一些企業展出的教育機器人吸引了觀眾的注意。《教育》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小機器人有著呆萌的造型,全部能用語音與小孩子互動交流,部分有屏幕可以顯示交互畫面。教育機器人的功能是向孩子提供知識信息,所以不一定能動,但一定會說。這些機器人的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在聯網狀態下,全部具有語音識別對話功能和在線、離線學習功能。一款名為奇奇萌萌的機器人,價格只有500元左右,其學習功能可以支持該機器人從孩子三四歲開始,伴隨孩子成長直到小學畢業,甚至初中,依然可以提供教學內容輔導。孩子只要向機器人提出自己的問題,機器人就可以馬上回答;遇到不會的問題,機器人會上網搜索,如果搜不到,會把這個問題提給后臺的工作人員。通常情況下,第二天,這個機器人就掌握了之前不會的問題。日積月累之下,這款機器人就成為了一位全能教師……
2017年12月13日,“貝芽智能2017產品發布會”在上海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腦科學、教育界、人工智能領域十余位知名科學家、教授齊聚上海,共同探討“AI+”教育行業未來發展之路,整個發布會吸引了1500多名關注中國智能教育創新的教育工作者參加,和眾多媒體關注。
貝芽智能教育機器人正式亮相,這款國內首創的情景式教育機器人獲得了現場行業專家、投資機構、經銷商們的一致好評。成立于2016年的貝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在教育領域創新應用的高科技企業。團隊核心成員都是在兒童教育、機器人控制、AT應用、產品工業設計及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深耕數十載的人才。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并提出“智能教育”的建設規劃。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預計到2020年,我國0至7歲兒童將達1_2億人,整個兒童早教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市場前景廣闊。順勢而為、發展迅速的貝芽智能,成立一年多,就憑借自身擁有的30余項軟硬件專利技術以及內容方面的獨特設計,引起了包括特色教育產業平臺腦立方在內的多家機構投資者和關注。
貝芽創始人許清漢提到,雖然目前AT風口正盛,但仍處于弱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機器人行業整體尚未找到完整的商業模式,也未產生頭部企業和爆款產品,大家都處于同一起跑線。貝芽尋找到了教育機器人的突破口——告別簡單的內容堆砌,做能與孩子深度互動的情景式教育機器人。
在“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論壇上,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說:“未來教育的本質并未改變,依舊是為了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即使有了多種學習方式,學校和老師也不會消失,因為學校是人生社會化的第一步,兒童的成長也依舊需要有仁愛之心的教師指導、幫助。”他認為,互聯網會改變師生關系,原來學習的時候所有的知識都來自于老師、來自于學校,現在老師不是知識唯一來源。教育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教師從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指導者和學習資源提供者、學生學習的伙伴。
本刊點評
未來的教育是混合式學習,傳統教育方式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方式結合起來。一些知識可以通過機器人老師實現,并不意味著老師可以被取代。教師從原來的知識的主要提供者,會變成指導學生學習的人,指導學生學習怎么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處理信息的人。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樹人,只有立德才能使^.獲得幸福,使人類獲得福祉。教育需要教師來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