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摘要】對于朗讀教學來說,朗讀的本質就是將課文中的文字內容變成有聲的語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快速地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從而使其更好地理解課文。可見,朗讀教學對語文學習意義重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朗讀興趣
在朗讀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就應該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夠達到朗讀教學的目標。對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朗讀情景,并將學生帶入到某情感分為中去,這樣學生才能夠寓情于景,從而感受到朗讀的樂趣來。此外,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教師還應該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先對學生進行角色的劃分,然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這樣才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增強學生對角色以及課文內容的更深層的理解,從而使朗讀教學發揮出其積極的作用來。
如在《去年的樹》這一課文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年與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對話的情境,并指導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一些動作、表情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角色中去,并在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小鳥與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而在最后大樹被砍伐,小鳥找不到大樹這一部分的朗讀中,教師則可以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加入一些音樂來渲染氣氛,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角色中去,在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
提高朗讀教學效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朗讀技巧,所以在朗讀的過程中,會出現唱讀、結巴、讀錯音、加字少字等問題。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會將一些多音字讀錯,從而引起其他同學的嘲笑,這樣會嚴重的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對此,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首先,教師要糾正學生的朗讀姿勢,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坐姿:兩手拿書,保持胸腔乎其順暢;朗讀的過程中,聲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有感情的朗讀,語速根據課文情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其次,對于一些不自信的學生,教師則應該給予其鼓勵,讓其大膽的在同學面前朗讀。對于朗讀較好的學生,則應該讓其在班級內進行展示和經驗的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養成良好朗讀習慣的同時,掌握朗讀的技巧。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對課文內容有一個透徹地理解,這就使得其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將文章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表達出來。所以,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重點的段落對學生進行重點的朗讀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此外,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文章中的一些重點段配上圖片、音樂、動畫等來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并指導學生對重點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如在《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一文章的朗讀中,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讓學生自己來讀,并在讀后多媒體展示駱駝吃草的動畫來讓學生觀察,觀察完后,再讓學生來讀,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對駱駝的喜愛。
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他人的評價對提高學生朗讀積極性和朗讀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在朗讀的過程中,首先,教師不能在學生朗讀完之后就立刻給予學生評價,而應該結合課文內容以及當時的情境來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再讓學生朗讀,當學生朗讀完以后再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其次,在學生朗讀之后,教師還應該讓學生互評,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能夠從別人的優點中學到朗讀的技巧,也能夠從其他同學朗讀存在的問題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的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夠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在后面的練習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的。所以,要想將本文中所提到的優化策略真正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并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效率,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和反思,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以最優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1]崔興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2]苗璐璐.淺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