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男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的加工貿易迅速發展。目前,加工貿易總額在2014年達到頂峰,其后幾年均有所回落。本文重點分析了加工貿易的發展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各種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加工貿易;影響;外商投資
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1、豐厚的外匯收入
截止至2017年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高達3.1399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與對外貿易的順差及國外資金投入都有關系,而外商直接投資加工貿易的發展對這兩個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
2、豐厚的稅收收入
隨著外商直接投資加工貿易在中國加工貿易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進口產品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中國的關稅收入也在增加。2016年征收關稅2603.75億元,同比增長了1.68%,2017年海關關稅征收總額為1.89萬億元,增長率達23.3%。
3、國內生產總值提高
2017年,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80600億元,增長了9.6%,占進出口總額的29.0%。其中出口51400億元,增長了8.7%,占出口總額的33.5%。進口額為2兆9200億元,同比增長了11.3元,占進口總額的234000萬元。
總結起來,加工貿易的發展可以改善本國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使該國在國際分工中更容易獲得交換的利益。同時對企業產生技術擴散的效應。
二、增加就業和提高工人收入
1、就業人數增加
1991年全國就業總人數為58360萬人,到2016年,全國就業總人數為77603萬人,增加的部分大多數被加工貿易企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推動了加工貿易中員工人數的增加,增加了中國的就業人數。我國加工貿易從業人員比例在2007年達到9.65%,然后逐漸下降。
2、就業質量提高
大多數加工貿易企業比國內企業更重視對員工的培訓。他們會定期的向同企業員工進行溝通,了解企業員工的想法。我國加工貿易企業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以適應中國的國際化經營要求。
三、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加工貿易的工業水平發生了變化。 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上,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開始迅速崛起。產業層次的提升直接帶動了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在短期內迅速形成規模生產。
1.加工貿易帶來新設備和新技術,并形成了新的產業,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從2012到2016年,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額以及技術市場成交額均逐年上升,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提高了加工貿易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促進了加工貿易企業的技術進步。近年來,我國企業在研究實驗人員、經費支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科研工作取得很大進展,我國最新研究的課題數以及出版的科技著作不斷增加,提升了我國的科研實力。
四、吸引外商投資
外商直接投資初期通常以“三來一補”形式,即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來料加工貿易是指所有原材料、輔料、備件、零部件、附件、包裝材料由外國投資者提供,必要時提供設備,由接收方加工單位根據外國投資者的要求加工組裝,成品交付外國企業銷售,由企業收取工程款。費用、外國投資者提供的設備的價格和承諾方支付的業務。樣品、圖紙或技術人員由外商提供。中國工廠是按照質量、風格、風格、顏色、規格和數量的另一方生產的。中國工廠生產自己的原材料,產品由外國投資者出售,中國工廠按照合同規定收取外匯價格。來件裝配是指在對外貿易中,根據外國制造商的協議的條件,我們的供應商需要裝配的零件,組件,等等,也經常提供必要的組裝設備、技術及相關設備,組裝成最終產品由我們的供應商,使外國制造商的加工貿易形式。補償貿易是買方在信用基礎上從國外廠商進口機械、設備、技術和部分原材料,并同意在一定期限內償還貨物或服務的一種貿易方式。
1、吸引外商投資的三個階段:
4.1.1.1979—1985年起步階段。國家設立了利用外資的歸口管理機構。構筑外資法律的基本框架。落實華僑政策,鼓勵華僑回國投資。建立經濟特區作為外資利用的試驗區和切入點。主要特點是:以給外商“超國民待遇”為政策導向。以投資小、見效快的第三產業為主。以港澳資金為主。利用外資形式以對外借款為主,外商直接投資比重小。
4.1.2.1986—1991年穩定發展階段。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認真改善外資企業生產經營條件和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關于利用外資的立法和管理體制利用產業政策引導外資投向。
4.1.3.1992年至今高速增長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有:外商直接投資成為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大型項目顯著增加。投資的區域分布開始從沿海地區走向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試點引進外資。大型跨國公司投資不斷增加。
2、外商投資與加工貿易
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工貿易的興起、迅速發展以及成熟,外商直接投資額也不斷增加,尤其是為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對外貿易的增長,我國政府制訂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扶持政策。
從另一方面來看,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不僅為我國企業生產和發展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在某種程度上也為中國經濟和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和設備,進而促進中國加工貿易的增長。
五、拉大城鄉收入差距
加工貿易中工業制成品比重較高,因此其快速發展主要促進了與貿易相關的制造業、服務業的發展,而這些行業大多集聚在城鎮區域,因此,加工貿易發展更多提高了城鎮居民的收入,使得城鄉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劇。雖然加工貿易帶來的就業機會也轉移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為農民在外工作創造了機會, 但是,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勞動力大規模從農村轉流到城市,卻可能面臨著在工資待遇上與城鎮居民同工卻不同酬。從這個角度看,我國加工貿易的不斷發展可能促使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參考文獻:
[1] 加工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J]. 王勇,趙波.對外經貿實務.2006(05)
[2]魯漪婷. 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誘因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