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靜靜 周陽
摘 要: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防滲體系因其結構重要性、技術復雜性及投資比重大等因素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水利防滲施工是否得當與地基穩定性、工程質量息息相關,大多數大壩失穩都是因防滲體系破壞造成的,因此如何提高水利工程防滲質量極為關鍵。為此,本文結合具體工程案例,對混凝土防滲墻的技術要點、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控制
一、工程概況
某水利工程主要以防洪、灌溉為主,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為1120k㎡,水庫除險加固后共9.03億m3總庫容。經安全鑒定,該水庫大壩認定為三類壩,安全隱患問題較為嚴重。尤其是東大壩防滲問題尤為突出。鋪蓋防滲可靠性不足,致使滲漏現象嚴重,如進行鋪蓋加固,不僅具有極大施工難度,還會增加施工成本。如在庫高水位時壩內鋪蓋造成嚴重破壞,被擊穿或壩外鋪蓋漏水裂縫數量過大,都會大幅度降低壩基砂礫石層內的滲透比,進而出現滲透危害,為此采取何種防滲加固方式尤為關鍵。經分析決定選取挖槽澆灌混凝土防滲墻用于該工程防滲加固施工。
二、水利工程防滲施工技術要點
1、施工準備
本工程以沖抓結合法用于施工,因此必須重視施工平臺的穩固性。按照壩頂施工條件,為避免影響槽孔的穩定性,應以73m作為施工平臺頂高程,從當前壩頂向下開挖72.8m,隨后進行碎石路面層鋪設,厚度為0.2m,同時選取開挖土加寬兩側,砌筑兩側擋土墻時則可選用拆除的塊石,以此穩固施工平臺。
因壩頂具有不錯填筑質量,導墻可選用“L”型。開挖導墻基坑時,無需開挖導向槽內土方,且在模板拆除后,將土填筑到空隙內,以此進行導墻支撐,要求通過人工的方式在槽段施工前將導向槽內的土方清理干凈。
2、槽孔設置
根據工程施工要求,成槽工藝可選取“三抓法”,要求按照“兩端-中間”的順序抓孔。按照設計要求,選取抓斗成槽法用于上部粘土心墻施工,選取沖擊鉆進行砂卵石與基巖部位施工。按照主、副孔合理劃分8m槽段,單孔共為11個,先將主孔鑿除,隨后在進行副孔鑿除,最后選取鉆頭排打,將主、副孔之見的小墻鑿除,以此構成連續的槽孔。槽孔終孔之后,可通過抽渣筒進行清孔處理。
3、混凝土澆筑
墻體上下部所選用的混凝土材料各異,可選取C5塑性混凝土用于墻體上部施工,選取C15普通混凝土用于下部施工。根據試驗確定以上兩類混凝土配合比。在澆筑混凝土前,必須測量原材料含水量,保證其滿足最佳含水量需求。
攪拌混凝土時可選取強制式攪拌機,并通過泵送法運輸混凝土。以泥漿下直升導管法用于澆筑混凝土,需在250mm控制導管內徑,可將3個導管設置于槽孔內,3m為導管間距,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可在20cm以內控制導管和槽底之間的距離。澆筑施工前,需將隔水栓設置到各個導管內,開倉后,需將混凝土儲滿各個分料倉,同時還需將混凝土灌滿混凝土輸送泵,此時可將3個分料倉閘門一起打開,將料同時放到3個導管內,隨后將儲存的混凝土一次性放出,完成導管底部埋深。開倉后,混凝土澆筑應具有連續性,且定時對混凝土上升面進行測量,相比粘土心墻底部上部12m位置,如C15普通混凝土上升高度在其以上,可將導管拆除,且在C15普通混凝土內導管埋深在1m以上時,需及時澆筑C5塑性混凝土,直至槽口混凝土充盈,方可完成澆筑。
4、接頭管安裝及起拔
按照成槽端部孔形需保證接頭管垂直,且使其端部下至基巖面。拔管成孔施工時,應保證混凝土脫管齡期的準確性。如起拔時間太早,則會出現孔壁坍塌等問題,進而無法成孔。如起拔時間過晚,則會嚴重影響孔口質量。為此,必須合理控制起拔時間。
按照施工要求,可在澆筑混凝土5小時后開始起拔,5mpa為起拔壓力,隨后在20min以內控制活動接頭管的間隔時間,且每次提升不超過2cm。相比脫管齡期,混凝土齡期滿足其要求后,即可根據混凝土澆筑速度,慢慢進行接頭管起拔。
三、水利工程防滲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防滲施工技術極為重要,對施工正常進行以及工程整體質量影響巨大。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明確施工技術內容,把握滲漏原因、抗滲施工、初凝時間控制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控制,促進施工順利進行,為水利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加積極有益的貢獻。
1、砂卵石層具有極大滲漏可能性,施工時往往會出現漿液集中漏失問題,從而對孔壁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為此,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處理。如選用質量優良的泥漿材料,或施工前選取大量砂石料作為堵漏材料。同時,還應對成槽地層變化進行隨時觀察,如為疏松地層,應對挖槽速度加以嚴控,也可進行堵漏材料-砂石料填筑。
2、為避免出現卡管、混凝土坍塌等問題,應提高導墻施工質量,保證其支承能力,且將導墻內支撐布設到起拔部位。同時,還應對端頭孔孔位、孔形加以嚴控,盡可能避免孔位偏差過大。為降低接頭管和混凝土間的摩阻力,需將脫模劑均勻涂抹到接頭管表面。在拔管時間方面,混凝土初凝時間對其影響較大,為此必須嚴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初拔時間的確定。
3、如施工即將步入合攏階段,由于會截斷大部分壩基砂卵石層,將導致防滲墻上下游水位差急速增加,進而影響砂卵石層(未截斷部分)的滲流速度,導致初凝混凝土被沖蝕損壞。為避免此類現象發生。必須合理確定砂卵石層防滲墻混凝土配合比,盡可能降低摻入粉煤灰的量,或選取早強水泥等,以此減少混凝土初凝、終凝時間間隔。同時,還應加快施工,盡量減少壩基滲透破壞的過程。經滲流計算可得,如進行速凝劑如水玻璃等材料摻加,由于初凝時間不足,則混凝土拌和、運輸及澆筑等時間則不充足,進而無法滿足施工要求。為達到最佳使用效果,可降低摻入粉煤灰的量或選取早強水泥等,通過試驗可見,通過上述方式處理,混凝土初凝時間、終凝時間所有減少,分別從8小時降至2小時、從18小時降至6小時,這種情況下也會大大縮減壩基被滲透破壞的時間,從10小時降至4小時,進而減少危害,與施工要求相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設對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非常廣泛,抗滲是最基本的一項要求,密切關系著工程的安全。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須做好抗滲處理工作。要求嚴格按照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合理選用抗滲措施,進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只有這樣才能醬燒水利工程安全隱患,才能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才能促進水利工程建設事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仕海.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運用[J].建筑與預算,2015(06).
[2]周穎恩.關于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的使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5(15).
[3]周武松,楊曉群.淺談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2014(14).
[4]羅如飛.淺析水利工程防滲施工處理技術[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