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建設對公立醫院提高服務質量和經濟指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提升患者就醫感受、提高醫院醫療水平、完善醫院管理制度三個方面闡述了信息化對公立醫院的成效和作用。
關鍵詞:醫療信息化;醫院信息化;智慧醫院
近年來,隨著藥品零差率、分級診療、醫保異地聯網結算等制度的不斷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而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也是本次醫改的核心,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加快推進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提高服務效率、減少醫療差錯、控制醫療成本、加強醫院管理、改善就醫體驗、向社會提供優質高效智能的醫療服務,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機構的滿意程度。
1.醫院信息化基本概念
醫院信息系統按照學術界公認的MorrisF.Collen所給的定義,應該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和通訊設備,為醫院所屬各部門提供病人診療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和數據交換的能力并滿足授權用戶的功能需求的平臺。
醫院信息化不是簡單的醫院管理流程計算機化,而是以病人信息的共享為核心,包括醫院各個科室之間、醫院之間、醫院與社區、醫療保險、衛生行政等部門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醫、方便醫院一線醫護人員工作、方便各類管理人員分析決策。
2.醫院信息化的成效和作用
2.1實現醫院信息化可以簡化就醫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在沒有醫院信息系統之前,患者來醫院就醫的流程一般是:掛號- 候診-人工分診-就診-劃價結賬-取藥或者診療,整個流程的每一步基本都需要醫院工作人員的手工操作,這種情況既造成辦事效率低下,患者等待時間延長,影響患者就醫體驗,加劇醫患沖突,又大大增加了醫院醫務人員的工作量,長時間進行繁瑣而重復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人員的情緒,最終的結果就是使患者的就醫體驗變得更糟。在進行信息化流程再造后,這種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
掛號方面:利用現代化技術,引入多種掛號途徑,患者可以通過智慧門診手機APP,醫院網站,自助掛號終端等渠道預約掛號,并按照各級別醫生的門診看診患者數量及平均看診時間,科學地分流預約患者。候診方面:引入排隊叫號系統,依據患者掛號時間的先后次序安排患者就診,避免人工分診的種種弊端,使病人候診時間大大縮短。就診方面:門診醫生站可以自動獲取患者基本信息,顯示處方及檢查檢驗單的價格并自動計算費用,支持醫生查詢相關資料,歷次就診信息、醫生對患者的處置時間縮短。同時電子處方的利用減少了各種項目的重復輸入,使收費、發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患者交費與取藥時間縮短。同時,門診醫生工作站的應用避免了由于藥房缺藥或費用不夠而往返于診室與藥房、收費處的麻煩,節約了患者就診時間。支付方面,智慧門診系統引入了多種支付方式,患者可以在自助終端上通過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多種方式繳費,相當于增加了繳費窗口,相比于傳統的窗口繳費,自助終端具有極大的靈活性,醫院可以通過增加自助終端的方式,進一步減少患者排隊繳費時間。通過以上幾種措施的累加,節省了病人相當一部分的排隊時間,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
2.2 醫院信息化可以對臨床醫療工作提供支撐
完善的電子病歷系統,不僅讓醫生擺脫了繁重的手寫病歷,而且具有便捷、規范的電子病歷模板,極大的減輕了醫生的工作壓力,讓醫生可以要精力投入到醫療方面。而且隨著電子病例的積累,可以建立一個臨床病例數據庫,為科研交流和教學積累寶貴的數據, 進而推動醫學科研的進步與醫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帶動醫院診療水平整體提升。醫生通過LIS和PACS系統,可以直接查看相關的影像和檢驗等輔助檢查結果和診斷報告,從而進一步對患者進行合理診治和科學治療,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醫生還可以通過工作站了解每位患者藥物使用情況,分析監測患者用藥是否合理,從而避免藥物比例超標并控制醫保用藥。
臨床路徑管理信息系統是醫療質量事前管理在醫院的典型應用,患者入院后醫師根據診斷和評估結果選擇臨床路徑,系統自動提示每天或個階段需要完成的診療項目,自動提示醫師主意變異情況并根據變異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從而增強了治療活動的規范性、計劃性與合理性,達到了保證洽療質量、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費用的目的 。
2.3 醫院信息化可以提高醫院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
運營數據報送平臺可以將門診量、急診量、出院人數、入院人數、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藥占比、抗菌藥使用情況。有了準確的數據支持,管理層在實時決策時可以更加高效、貼近實際、全方位的對醫院運營情況進行評估,提升了決策的準確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決策失誤的可能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不良影響。
在實施信息化改造之前,以往醫療成本的核算的問題在于不夠具體準確全面,成本控制也無法及時保證,造成無法形成根本的控制機制。 而建立全面的醫院信息系統后,每月各科室的用藥成本、耗材成本、人力成本等都將通過醫院信息系統的各個模塊,匯總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再將數據上報到各科室和管理層。這樣,醫院和各科室都可以進行成本核算,科室可以自主進行成本、收支核算,使全院 上下人人都建立起節約意識。同時,醫院和科室進行的兩級核算也可以及時反映醫療成本的構成和分布規律, 可以進行有效的分析控制,對于有漏洞的地方可以及時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的加強成本控制,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真正實現增收節支,實現經濟效益。
4.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和發展,國內醫療機構體質改革力度日益加大和深入,公立醫院承擔的醫療任務越來越重。信息化作為醫院發展的不可逆轉的趨勢,必將在醫院運營的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作用,助力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傅征,梁銘會.數字醫學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 李華陽. 預約掛號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病案,2012,13(03):5-6
[3]徐廬生.近十年來醫院信息化的發展[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0,16(03):1-8.
作者簡介:
張家亮(1986.06--);性別:男,籍貫:天津市南開區,學歷:本科,畢業于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