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摘 要:金融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對金融學研究的方法論也植根于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當中,方法論是一門學科的研究的邏輯起點,所以對金融學的方法論的研究要從經濟學方法論入手,通過分析金融學與經濟學的關系,提出我國金融學研究方法論存在的問題,并有利于加強對經濟學理論基礎的研究,從而有利于金融學研究方法論向著科學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金融學;經濟學;微觀金融學;方法論
引言
就現階段而言,金融學的研究注重理論應用方面,而方法論研究仍然有所欠缺,因此在對相關金融領域研究分析時,必須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論,需要對金融研究方法論進行學習,并對金融學的研究方法論進行獨立的思考,把科學的思想,正確的方法,應用到金融學當中,才是得到關于金融學的正確方法論,進一步對一個國家的金融學方法論研究提高理論依據,金融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對金融學研究方法論問題也是對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問題。
1金融學研究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是關于一般學科的研究方法的理論,可以探求方法的結構、發展趨勢、及各種方法之間的相關關系。在廣義上被定義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在狹義上則是指科學方法論的理論基礎。方法論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提供了很多方法,這樣就為人們提供實踐基本原則,而方法則是具體技術路線,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在社會科學領域存在著兩種方法范式,一種是實證主義方法論,另一種是人文主義方法論,前者注重對數據的分析和統計,并加以定量分析,而后者注重定性分析,強調對規律的理解和詮釋,科學的研究方法論是首先資料收集、然后分析描述,最后達到認知規律行為。
1.1金融學研究方法論概念
隨著當代經濟的發展,社會需要對金融學的深入研究,經濟是社會發展的中心,金融是經濟發展的中心,將科學研究方法引入到金融學科中,建立完善的實踐引導體系。方法論是指導實踐的理論基礎,符合客觀發展規律。金融學科是在實踐基礎上開展研究,但目前并沒有一個成熟的理論研究方法。對現代金融理論的研究仍然需深入到各種實際活動中,并逐漸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一定的行為準則,金融學的研究方法論是現代科學與金融學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
金融研究包含三個要素:金融研究主體、金融認識中介和金融客體,金融研究過程就是金融研究主體對金融認識中介依據金融認識尋找金融客體規律的過程。金融學屬于經濟學的分支,經濟學具有科學的屬性,則金融學也具有科學的屬性,經濟學是以效用最大化角度為出發點,研究在此約束條件下的資源的最優配置,金融學也包含了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并且將金融學研究貨幣理論領域過渡到了微觀經濟學,其中均衡分析方法和無套利分析方法被應用到眾多的金融學理論模型中,在均衡分析方法中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應用最為代表,它是從效用最大化出發,來尋求最佳風險收益組合。API理論和期權模式是無套利分析法代表,它是通過確定資產價格來確定不套利行為,這都是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的獨特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論有著明顯不同。
1.2宏觀金融學理論研究方法
在二戰后的20年里,西方國家的經濟學與金融學相分離,金融學思維方式發展主要應用了三個方法[1]。
(1)科學抽象法
通過科學抽象的方法,將從經驗的認知上升到理論層面,科學抽象包含兩個階段,概括為分解階段和統一階段,首先對認知客體用分析能力進行分解,分解成各個部分和方面,并有針對性的抽出不同部分和方面進行本質認定,然后運用綜合能力分析各個部分與方面的內在聯系,形成思維上的規律性的認識。
(2)實證法
實證法是通過食物的真實表現來傳達信息,在對價值祛除的條件下,對經驗事物的觀察為基礎,并能夠應用檢驗驗證。實證法產生于培根的經驗哲學和牛頓—伽利略的自然科學研究中,實證主義更注重結論的客觀性和普遍性,以實驗檢驗為基礎,用事實數據來說明事物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
(3)數學分析法
數學已現代經濟學的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數學分析法則是利用數學方法對可以定量化問題加以研究,這一方法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并以20世界70年廣泛應用到企業決策領域當中,而且利用數學分析方法已經成為了極為普遍的方式。常用的數學方法有:線性規則、盈虧平衡分析、計劃評審法、收益矩陣決策、排隊模型等等。利用數學分析法通過對解決復雜進行分析,使得復雜關系變得一目了然,但數學分析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數學模型的建立本身是應該在正確的假設前提下,如果這個假設不存在,那么此時的數學分析方法是不具備適用性的。
2金融學與經濟學研究關系
經濟學是研究資源合理配置,金融學是研究資金合理配置,金融學分為微觀金融和宏觀金融,微觀金融學包含公司金融和投資學,宏觀金融學包含貨幣銀行、國際金融。經濟學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與經濟學相比,金融學更偏向于微觀金融,而且在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金融產業都很高度發達,想比之下,非發達國家的金融業異常脆弱。經濟是金融產生的先決條件,金融是經濟的深度發展和延伸,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是對現在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后,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但金融本身并不產生價值。金融學是經濟學中獨立出來的一個分支,金融學發端于經濟學,并使對經濟學的深化和細化,金融學的理論發展要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礎,但金融學不完善[2]、也不完整,金融學研究的邊界也不是很清晰。
(1)微觀金融學經濟基礎
金融學分為宏觀金融學和微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可以看作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可以認為是宏觀經濟學的貨幣演繹,但微觀金融學具有其獨特的學科特征,微觀金融學已經成為以微觀經濟學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3]。
西方的經濟學都是經歷從微觀到宏觀的發展歷程,但金融學卻相反,當凱恩斯改名形成宏觀經濟學,從此宏觀金融學也相應形成,但在微觀金融學方面,20世紀50年代期望效應體系的建立才使得微觀經濟學發展開來。微觀金融學在起初并不具有系統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金融和投資學,對這方面的最初的研究有著人為的直覺性,現代微觀金融應用技術分析,進入一個更為現實、浮動的動態研究框架中。如對CAPM模型的跨期拓展和一般拓展、無套利思想和方法的演進、對金融市場一般均衡的研究和驗證,我們可以看出針對不確定環境的研究體系的逐漸形成,微觀金融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并具有時間和風險兩個基本要素,并能夠通過確定合理資產價格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并達到市場的均衡。
(2)金融學與經濟學分野
微觀金融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近似,都是實現效用最大化為目標,但微觀金融學并不是簡單的微觀經濟學的延伸,二者研究的對象不同,特點也不同,雖然二者都追求資產定價,但二者的研究方法卻很不一樣,這就決定了微觀金融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不同。
供求關系分析是經濟學的根本分析方法[4],經濟學供求均衡分析法得到了數量—價格體制,并認為價格必須在均衡點上,否則市場供求力量將會產生作用。均衡分析和無套利分析是金融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金融學的均衡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是從市場投資主體的效應最大化出發,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獲得均衡資產價格,金融產品價格的決定不需要供求雙方共同分析;無套利分析法是當市場其他價格都給定的前提下,在對某種資產定價,使市場不存在套利,它無法從數量均衡的角度給出最優價格。針對微觀金融來說,均衡的時候不存在套利,但套利必非均衡的必要條件,無套利是局部的均衡,因此二者相比,無套利分析對于微觀金融更具有一般性。
3 結論
通過對金融學和經濟學方法論關系研究,金融學的研究方法的范式正逐步走向規范,經濟學分析方法為金融學的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通過科學嚴謹的數學工具對金融學研究方法論也逐漸成體系,金融學的方法論的研究既有傳統方法分析,又有創新獨特的方法,這都有利于金融學研究方法論創新體系形成。
參考文獻:
[1]馮建勛.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4,2X:39-39.
[2]朱沙,郭佩霞.我國金融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1,4:43-44.
[3]邵宇.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陳振龍.陳蓉. 金融學與經濟學關系[J].經濟學動態,20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