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麗
摘 要:推動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利用數字化,必須要把握文物信息資源建設、文物信息管理與利用、文博人才隊伍建設、文物信息安全建設等關鍵因素,實現博物館管理現代化、博物館服務網絡化、文物資源數字化。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數字化 建設
在數字信息技術環境下,博物館文物展示的傳統形態開始向數字形態過渡,文物保護管理、展示利用的環境逐漸向電子環境轉移,電子展示成為新的文物展示載體,文物數字化成為博物館的發展方向。概括來說,文物數字化就是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立體顯示系統、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博物館的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上的博物館。
一、加強文物信息資源建設
文物資源的數字化水平是檢驗博物館是否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博物館要文物資源數字化的轉換,在數字化過程中,要強化質量意識,通過全程質量控制、全面質量檢查等措施,提高文物數字化質量。目前,博物館進行文物數字化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是依靠攝影、掃描等技術,將文物原件拍攝成圖形文件,經過圖像處理,存儲到數據庫相應文件夾內,在信息采集數據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加強文物信息管理與利用
(一)完善文物管理系統。文物管理系統是文物數字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能夠實現對文物的數字化管理。博物館在文物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存儲載體、遷移技術、轉換技術和管理工具四個維度,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檢索技術和存儲備份技術,按照文件編號與電子編號相結合、實體保護與網絡利用相結合的思路進行系統研發,找準信息技術與博物館工作的最佳結合點,建立起以博物館管理系統為中心,覆蓋庫房、展陳、考古發掘等部門的文物管理系統,做到功能全、運行快、安全性好,實現博物館工作的網絡化、協同化管理。
(二)建設文物數據庫。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推動下,我國以博物館為重點,啟動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各類博物館基本建立了文物資源數據庫和文物身份證,對文物進行了數字化的管理。根據文物數字化的發展要求和趨勢,以及地方博物館發展要求,還必須進一步提升博物館文物數據庫的特色化、專業化水平。本文認為,一是要建立基本文物數據庫,完善文物信息系統,提高文物管理的自動化水平。二是建立專家數據庫,為開展文物保護研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達到資源共享、互利合作的雙贏目的。三是文物研究成果數據庫,促進文物研究成果共享,提升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研究工作水平;四是要建立地方特色文物數據庫,通過建設特色文物數據庫,展示地方精品文物,打造博物館文物數字陳列精品項目。
(三)搭建文物信息共享平臺。利用國家文物局文物資源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探索建立文物文博目錄中心,實現文物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為全方位構建文物資源服務體系,提升博物館遠程服務能力。在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過程中,要積極爭取政府電子政務部門的支持,打造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參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文物。例如,可以通過網絡app等形式,逐步擴大文物信息共享的數量和范圍,增加文物賞析、研究、交流的板塊,提高文物信息共享的水平。
三、加強文博人才隊伍建設
(一)加強文博隊伍自身建設。博物館文物數字化建設任務艱巨繁重,涉及多門學科、多項技術、多個領域,需要高素質的文博人才隊伍作支撐。文博工作者要大力弘揚優良傳統,著眼于文博工作新的實踐和發展,以思想建設為前提,切實提高思想認識,不斷增強文博數字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能力建設為重點,既要掌握文博領域的專業知識,又要掌握數字化、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知識,不斷提高應用信息技術和駕馭信息資源的能力。同時,還要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嚴守組織紀律和工作紀律,始終保持求實創新、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夯實文博隊伍建設思想基礎。
(二)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利用的信息化、數字化,對文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館要通過開展繼續教育、專題講座、業務研討、學術交流等方式,以信息技術和網絡安全為重點,對文博工作人員進行不同類型和層次的信息技術教育,形成“數字導向”,使之能掌握文博管理軟件使用和文博數字化加工方法。要進一步研究制定吸引、穩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在職務晉級、職稱評審中關注長期在文物信息化一線工作而又肩負重要責任的人員,培養一支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骨干隊伍。
四、加強文物信息安全建設
(一)確保文物信息存儲和傳輸安全。要充分利用安全防護技術,配套建設文博系統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電子文博的信息安全管理,實行電子、紙質雙重備份,并相應進行脫機異地異質備份。制定信息錄入、網絡維護等管理辦法,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文物信息資源庫與開放文物信息數據庫、局域網等要實行嚴格的物理隔離措施,文物信息網與互聯網連接時應設立防火墻進行防護,避免病毒感染,提升抗風險能力。
(二)確保文物信息保密安全。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按照“誰公開,誰負責”、 “上網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網”的要求,健全信息安全和保密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和具體人員,對擬公開的文物信息和開放文博進行嚴格的保密審查,不在公開范圍的信息,一律不得公開。對數字化外包公司,要嚴格背景審查、設備檢測、人員政審。同時加強其數字化過程的監管,保證文物信息保密安全。
(三)確保博物館舍庫房安全。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強化經常性安全宣傳教育,嚴格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定期組織開展“四防”專項檢查,老舊設施設備要及時更新置換,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全自動火災報警及氣體滅火系統,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館舍重要區域的全智能控制,不斷完善博物館的安全保管條件。
參考文獻:
[1]紀遠新.博物館數字化建設[J]. 科技傳播,2010(21):15-16+9.
[2]李文昌.發展中的中國數字化博物館[J].國際博物館(中文版),2008(Z1):61-69.
[3]鄭津春.對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思考[J]. 天津科技,2006(04):50-51.
[4]范玉洪.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與文物管理特點分析[J]. 科技風,2013(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