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營改增政策全面實行以來,使得建筑行業的稅收征管開始面臨明顯的改變。基于此,文章將營改增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闡述在此背景下建筑業稅收征管的主要問題與解決策略,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行業;稅收征管;問題;研究
建筑行業在眾多行業中的影響力很大,而在營改增全面落實后,對建筑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建筑行業實施營改增的背景下,能夠有效地避免營業稅下的重復抵扣問題,同樣也使得增值稅機制實現了完善性發展。但仍需正確認知的是,營改增下建筑行業稅收征管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必須要綜合考慮增值稅管理基本特點采取必要的調整與應對策略。由此可見,基于營改增深入研究并分析建筑業稅收征管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營改增下建筑行業發展機遇
第一,營改增政策的實行,能夠有效地完善抵扣鏈條。眾所周知,建筑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而且經濟關聯性較強[1]。為構建涵蓋所有經濟產業的增值稅鏈條,建筑行業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根據建筑行業的上下游產業聯系可以發現,建筑行業實行增值稅能夠不斷完善增值稅鏈條,不僅能夠使建筑行業抵扣稅額得以增加,同樣也是既有增值稅行業稅收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第二,重復征稅減少。各經營環節增值稅都是增值稅的稅基,特別是建筑行業,因其包含了若干承包環節,所以在營業稅背景下,各環節都要繳納相應的營業稅,而且不能夠對上游企業既已繳納的營業稅進行抵扣。而在實行增值稅以后,建筑行業中的各個環節增值稅額都可以被下一環節抵扣,所以分包所引發的重復征稅問題得以減少[2]。也就是說,營改增的執行,使得建筑行業整體的稅負有所降低。
二、基于營改增的建筑業稅收征管問題闡釋
(一)對納稅人異地項目信息掌握不到位
在營業稅背景下落實建筑行業項目管理機制,綜合考慮項目登記的建筑業工程,能夠對建筑工程項目的進度加以掌握,并對項目本身的申報納稅狀況以及開具發票的情況進行有效地監控。但是,增值稅管理模式則是將納稅人作為主體,綜合考慮機構所在區域的納稅基本原則,而所在區域的國稅機關則要負責構建相應的監控機制。但這種方式卻已經遠遠超出了現階段增值稅管理的范圍,直接增加了稅務機關工作難度,很難對異地工程項目信息進行有效地掌握,進而引發了虛開發票亦或是稅源流失風險,直接制約了建筑行業稅收征管工作的開展。
(二)難以監控收入確認
現階段,建筑行業在確認收入方面,會選擇使用完工百分比的方法[3]。而且,國稅部門對于工程預算知識的了解并不到位,難以對納稅人確認收入的合理性加以認定。另外,在具體操作方面,企業一般會在獲取工程款以后才會開具發票,所以,稅務機關確認收入與開具發票的難度也明顯提高,引發了嚴重的監管問題。
三、有效應對營改增下建筑業稅收征管問題的路徑
(一)建筑業和不動產營改增稅制設計的全面衡量
不動產與建筑行業的產業鏈聯系十分緊密,為確保增值稅鏈條的完整性,就要在營改增范圍內納入相關性內容。其中,應綜合考慮房地產調控政策與土地增值稅制度的調整內容,以保證能夠合理化地設計不動產抵扣的范圍。在此基礎上,對建筑行業與不動產行業增值稅的管理制度展開系統化地分析與研究。
(二)總分機構稅源分配的貫徹落實
因當前建筑行業的項目較為分散,但卻始終不是以獨立經營主體存在,所以,應當引入項目公司就地預繳與總機構匯算清繳方式,采用統一化預征率對分布于不同地區項目進行增值稅的預繳工作。而總機構則要對所有的建筑行業勞務收入應納增值稅數額進行匯總與統計,在申報給注冊地的稅負機關情況下,即可將各個項目就地預繳增值稅扣除,對注冊地繳納增值稅額進行相對應的計算與核算[4]。通過對這種方式的應用,就能夠規避稅源的過度集中,以免出現稅源失衡的問題,對項目化稅收管理制度進行有效地實行,盡量節省企業的稅制轉換成本,為稅務機關就地監督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建筑業行業經營的嚴格規范
在現代建筑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應強調行業管理的規范性作用,積極貫徹并落實稅務籌劃工作。
首先,要注重材料采購管理工作的作用,特別是招標管理文件內容,應確保供應商是一般納稅人,且對外合同簽訂名稱要統一,確保專用發票的購買方信息和企業始終是相同的。
其次,要綜合考慮上下游營改增政策的實行狀況,對定價的方法以及收款的方法進行合理地調整。尤其是下游不動產企業,在其執行營改增政策以后,要對雙方的納稅需求進行統籌分析,在提前籌劃的基礎上,有效地節省稅制變動成本的支出[5]。
最后,貫徹并落實增值稅發票管理機制,特別是開具專用發票等方面,必須要實現管理的規范性,有效地規避與增值稅管理機制嚴重背離所引發的額外損失。
(四)對財務核算方式的有效調整
在深入了解并掌握增值稅背景下財務核算流程的情況下,應當與稅收管理變化的具體要求相適應,在高科技設備與無形服務方面適當地加大采購的力度,對營改增政策的潛力加以深入挖掘,盡可能地規避重復征稅問題所引發的額外利潤。而在總分機構匯總納稅的背景下,建筑行業的各個項目部門會提前預繳稅款,但是抵扣環節則在后,所以直接增加了企業資金的占用量。在這種情況下,建筑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財務核算與內控管理的重要性,并對企業內部財務核算流程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證各項目之間的成本以及利稅保持平衡,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的實際效率。
(五)過渡期扶持政策的制定與應用
基于營改增政策的全面貫徹與落實,建筑企業既有經營模式并沒有得到有效地轉變,而且在整合產業鏈與調整定價方面都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大多數企業還會受稅率改變等相關稅制因素的影響,使其自身的稅負增加,嚴重制約了企業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6]。在這種情況下,應充分行業協會的主體性作用,并在過渡期間向地方政府盡力爭取財政方面的扶持政策,可以結合稅負的具體情況,適當地采取財政補貼策略,為建筑行業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其能夠更好地在政策過渡期間實現有效地轉型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屬于稅制改革的主要策略,所以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作為稅務部門,應在設計稅制的過程中,對建筑行業本身的特點做出綜合衡量與考慮。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重復征稅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樣還能夠合理地引導建筑行業實施規范性地管理,以免出現額外征管的負擔。作為建筑行業企業,也應當高度重視營改增的重要性,正確認知其對于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影響,并事先采取相應的籌劃措施,與稅制變化的要求相適應。與此同時,還應當與時俱進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不斷增加行業技術含量,為產業轉型和升級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偉,李衛平.基于營改增的建筑業稅收征管問題研究[J].建筑經濟,2016(4):8-10.
[2]廣西貴港市地方稅務局課題組.從貴港市看“營改增”后跨區域建筑服務稅收征管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6(65):36-39.
[3]王莉.建筑業“營改增”的稅負變化及其影響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8):3300-3300.
[4]鄒忠明.營改增后跨區域經營建筑業增值稅相關業務處理[J].財務與會計,2016(18):20-22.
[5]黃娜娜.建筑業企業營改增稅收籌劃--以某上市建筑公司為例[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59-63.
[6]陳曉燕.淺析“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15(16):80-81.
作者簡介:
徐天福(1963.05-),漢,男,云南宣威人,研究方向:建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