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艷
摘 要:在司法實踐當中,逮捕屬于剝奪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重要舉措,在刑事訴訟當中是最嚴厲的強制措施。伴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權也是也不斷提高,司法辦案當中逮捕這一措施受到了很大爭議。只有正確、及時的使用逮捕措施,才能夠將維護社會秩序、打擊罪犯等作用充分凸顯出來,偵查、起訴等一系列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與新形式法所規定的制度相互結合,建立科學合理的逮捕必要性審查制度,最終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關鍵詞:逮捕必要性;審查制度;運行機制
一、構建合理逮捕必要性審查機制的意義
(一)有利于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逮捕必要性審查機制,有利于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巧妙的解決逮捕使用率過高的問題。秉承著少捕慎捕這一原則,對于沒有必要逮捕的案件可以采取不捕原則,保護犯罪嫌疑人的權益,充分體現出國家權利的人文關懷,同時可以有效的解決社會矛盾,修補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從根本減少社會當中的沖突,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在一些并沒有侵犯國家與他人利益的案件當中,在審查逮捕階段可以選擇和解,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保護犯罪嫌疑人自身的權益,還可以使被害人及其家屬的權益得到保護,最終達到雙贏的結果。此外,對于一些輕微的刑事案件,同樣適用無逮捕必要,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提高訴訟效率,維護國家與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有利于維護法律的尊嚴權威
在一些犯罪情節較輕的刑事案件當中,定罪的證據也會隨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選擇逮捕之后也會因證據的變化,使得案件被輕刑化或者無罪處理。即使不逮捕這些案件當中的犯罪嫌疑人,也不會影響到訴訟程序的進程與社會的穩定。部分檢察院當中的公訴職權與審查逮捕職權混為一體,案件決定被逮捕之后,就會對案件提起公訴。一些案件并不符起訴的標準,但是檢察院會受考核壓力的影響,將這一部分案件也提請訴訟。錯案就會因此產生,法庭當庭宣判當場釋放被告人的極端現象也時常發生。這些案件都適用于無逮捕必要,減少錯案的發生,進而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威。
(三)體現出文明的刑事司法理念
逮捕能夠保證刑事訴的順利推行,也是一種強有力的保障措施,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起到穩定的作用。凡事有利就有弊,逮捕也具有這一特質,需要在訴訟效率與保證人權兩者之間權衡。最近幾年社會廣泛關注逮捕使用率過高這一問題,同時得到了司法實務界的關注。逮捕必要性審查機制在實踐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凸顯出自身價值,也是導致我國逮捕適用率過高的主要原因。檢查機關具有打擊犯罪的職能,也需要保障廣泛大眾的人權,樹立推動社會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觀念。保證逮捕工作的科學合理性,符合現代法治國家的發展規律,對于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現行逮捕必要性審查機制運行的困境
(一)缺乏完善的機制制度
大部分檢查機關都是通過逮捕數量、逮捕率高低作為內部業績考核的主要指標,因此,各級檢查機關開始盲目的追求高逮捕率與高逮捕量。審查逮捕機關對于案件審查不嚴這一現象屢屢發生,甚至在一些案件當中并不具備逮捕必要性的條件,但是為了提高自身業績考核量而忽略這些條件,本來不需要作為逮捕必要的案件也會因此歸屬于逮捕。在一些基層檢察院當中,為了與高逮捕量的檢查機關保持一致,也會存在夠罪即逮捕的現象,司法機關難以充分發揮出自身作用。
(二)公檢之間缺乏配合
司法機關當中的部分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觀念十分陳舊,忽略了公檢之間的相互配合,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尚未得到保護,這一問題在當前普遍存在。檢查機關在審查逮捕工作的過程中,部分工作需要公安偵查機關的全力配合,會在打擊犯罪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執法過程中,公檢之間忽略了監督與制約的重要性,這與刑事訴訟法理念相違背,限制了國家刑罰權的實現,同時也難以保障人權。
(三)相關條規尚未完善
立足于當前的情況來看,逮捕必要性條件的規定十分籠統,其中存在許多不明確的內容,在《刑事訴訟法》中對逮捕必要性的條件有著明確規定,但是缺乏可操作性,檢查機關在發揮自身逮捕職權時,難以精準掌握逮捕必要性的內涵。不明白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否屬于這一情形,最終導致逮捕率過高、逮捕質量較低這一現狀。另外,逮捕必要性條件的規定過于籠統,不同地區的司法機關與辦案人員在難以精準掌握與理解逮捕必要性在條件上的差異,其中保障人權的作用難以完全發揮。
三、逮捕必要性審查機制的建議
(一)完善逮捕必要性審查機制
在我國刑事司法實踐當中,對于逮捕必要性的審查過于依賴于個人的主觀意識,采取這樣的判斷方法,在審查逮捕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司法腐敗、權利尋租等情況,因此,應采取嚴格的方式對其進行審查。公安機關不僅要收集與整個案件相關的證據,還應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具有無逮捕必要性的證據。另外,公安機關在批準逮捕的過程中,列舉出犯罪嫌疑人逮捕必要的證據,論證分析對社會產生的危險。最后,檢查機關審查逮捕時,應著重審查逮捕理由是否充分。
(二)增強人權保障的意識
縱觀當前的憲法,我國已經將尊重與保障人權寫入其中,檢查機關在執法的過程中,應轉變傳統的執法觀念,在具體的工作中將這一觀念落實到實處。通過樹立打擊犯罪、無罪推定、疑罪從無、保證人權等,貫徹落實現代執法觀念,將刑事犯罪的重點著重凸顯出來,充分合理利用現有的司法資源,從根本提高訴訟效率,最終彰顯出司法的公平公正性。增強人員保障意識,對于實現刑事司法的作用有著積極意義,最終做到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相統一。
(三)明確規定逮捕必要性
刑事訴訟法對逮捕條件的規定,在二零一二年之后已經逐步得到了細化,但是“企圖”“可能”這些詞匯在闡述社會危險性時,依舊被作為評判標準,尚未明確其適用標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于企圖與可能這些詞匯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在實踐的過程中,公安機關與檢查機關或者檢查人員之間意見相左等情況較為普遍。因此,應對這些含糊不清的詞語進行清晰的界定,細化社會危險性的各種情形,并對其進行量化,方便檢查人員判斷其危險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刑訴法被修改之后,審查逮捕制度得到了完善,為檢查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全新的挑戰。面對這些全新的機遇與挑戰,相關工作人員應從執法理念與工作機制等方面加以完善,將逮捕必要性審查工作的質量落實到實處,保證逮捕案件的最終質量。
參考文獻:
[1].論檢察機關實施刑事訴訟法過程中的制度完善[J]. 黃維智,梁時明,鄒德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7).
[2].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對接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工作規范化建設[J]. 劉永忠,陳瑜,陳宗愷.法制與經濟(下旬). 2013(01).
[3].辯護律師權利的保障與救濟——以我國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檢察機關發揮法律監督為視角[J]. 林琳.法學雜志.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