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敏
摘要:我國作為擁有五千年傳承的文明國家,有著各種各樣的文化遺產,而在眾多文化遺產中,古籍占據了一席之地。古籍,是作為古代人民、古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個與現代溝通的特殊橋梁。古籍,作為古代文明和文化以及物質的直接語言描述,即可以讓學者對古文化、古經濟以及古政治進行分析并研究其過去發展情況,還可以通過古籍對過去的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分析,從而提升我中華民族的科學及文化涵養。而古籍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本文主要針對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工作進行分析,并針對修復過程中的問題提出想法及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圖書館;古籍修復;誤區及改善措施
現在我國古籍資料約有十五萬種之多,而古籍多數指的是清末之前各朝各代的寫本、課本、拓本以及初稿等,甚至包括民國時期的各種彩印、排印以及其他類型的線裝書籍。這些無疑都是顯示我國長遠以來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文明,這其中也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我國專門針對古籍建立圖書館進行妥善保存,但保存過程中也遇到各種各樣的損壞問題,也因此圖書館越來越重視古籍的修復工作。但基于技術和其他原因,古籍修復工作并不順利,甚至存在不少問題,這對于估計的保存和效用發揮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
一、圖書館古籍修復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體現
各朝各代遺留下來的各類古籍,都蘊含著當朝勞動人民和學者的智慧,這同時也是現代學者研究古經濟、古文化、古政治的重要途徑。而由于各種自然或不自然的不利因素,導致古籍在傳承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如若不及時修復,則古籍再無他用。針對那些極具歷史價值的孤本、善本而言,其即具有商業價值也具有不小的文化價值,若古籍損壞至無法使用,對于商業和文化等各方面而言均是不小的打擊。我國頒布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對于“極具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研價值”的古書籍而言,強調國家具有保護義務,同時也屬于國家文物。所以說,古籍修復工作是直接與我國文化遺產相關聯的。相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古籍的修復工作,認識到古籍修復工作對整個社會的重要性。
二、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面臨的困難
(一)古籍修復工作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和分工制度
現在,存在不少圖書館內部崗位分配不恰當,至少在職責方面缺乏應有的責任。圖書館崗位責任要求過于統一而沒有實際內容,更沒有具體的分工責任和劃分意識。再則,工作人員自身也不積極主動進行修復工作,更多的是相互推卸責任。這也逐漸形成工作量與工作時間和工作人員之間的相互矛盾,不利于古籍修復工作進行。還有一些圖書館由于人員匱乏,各種工作均由一人承擔,沒有做到專職專用,工作效率低下不說,還存在一些由于業務能力不達標而導致的古籍損壞問題發生。因此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分工制度勢在必行。
(二)古籍修復技術無法跟隨時代進步
古籍修復出現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以及其他自然因素都是導致古籍損壞的重要原因。古籍所用的印刷方式、紙張以及墨都因朝代的不同而不同。而一些省級圖書館都不具備專門的古籍修復室,更別提專業的古籍修復人員是否配備整齊。古籍修復工作人員也都是新培養起來的工作人員,并不具備足夠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技巧,相反,由于時代的快速發展,修復技術沒有與時俱進,仍然使用傳統的修復工藝在時間上難免存在滯后性,久而久之,古籍破損程度不斷擴大,古籍修復工作難度也不斷增加。
(三)古籍修復檢測器材缺乏
古籍的修復,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掌握的。作為一門傳統的古老工作手藝,更多的是利用無數的經驗和一雙巧手對古籍進行用料和工具以及手藝的修復。而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高科技設備的出現,給古籍修復工作增添了新的枝葉。雖現階段仍無法做到純機械取代,但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實現機器修復解放工作人員雙手的。尤其在檢測方式和檢測效率上均有了很大提升。靠經驗、靠肉眼判斷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各種新型技術的高清、細致、精準探測遠超傳統技巧。比如檢測古籍所用紙張纖維的生物顯微鏡、測試古籍紙張酸度的測酸儀器均已出現,古籍的修復不再是古老而緩慢的,它已經隨著科技在進步。比如香港博物館對于古籍修復工作而專門使用的各類大型機器:真空吸力加濕器、超聲波熔融機、紙張電動加壓機、紙漿過濾抽水機。這些都是現階段古籍修復工作用到的各類儀器。但這并不代表我國古籍修復工作已經具備了足夠的高度,有足夠的能力完成古籍保護與修復工作。國內還有眾多圖書館的古籍修復手段和修復工藝停留在較為傳統的手工階段。就廣西古籍保護中心而言,偌大一個古籍修復中心,卻只有基礎的紙漿補書器和切紙器等基礎設備,甚至不具備一臺專業度足夠高的高級設備。這對于古籍修復工作而言,從檢測器材上就導致了其發展的局限性。
(四)古籍修復檔案建設工作停滯不前
古籍修復工作的另一個重要組成就是古籍損壞情況記錄以及具體的修復工序和修復方法和一些寶貴的修復經驗。這些都是古籍修復過程中最為客觀也最為寶貴的經驗累積和總結,是古籍修復工作留給后世的重要財富。但我國現有的圖書館對于古籍修復方案建立并沒有足夠的重視,也就是說古籍修復沒有足夠的經驗可供選擇和經驗判斷。這對于古籍修復工作整個行業的發展而言不可謂不悲哀。一個行業無法注入經驗和工作的積累,無法完成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只有建立足夠詳細、具體、完善的修復檔案和修復記錄及修復經驗,才能促進古籍修復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才能為古籍留存提供更多可能。
三、提高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古籍修復的管理制度和責任分工制度
古籍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其具備一定的歷史價值,更多的是古籍代表的是這一個時代最輝煌和突出的成就及社會發展情況、政治經濟狀況以及文化能力。古籍的文物性也就在于此。所以,建立健全古籍修復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個足夠可靠的保存環境和專業的保護手段促進古籍更加長久的保存是每一個古籍修復工作人員的最大心愿。管理制度和責任分工制度必須保證圖書館可以建立一個便于古籍妥善保存的空間,保證古籍修復工作人員恪守自己的職責,以制度用人。這樣才能保證古籍可以長久的保存,并為后世留下寶貴的遺產。
(二)提升古籍修復工作的協調性和技術性
古籍修復不同于其他圖書的修復。古籍所使用的紙張纖維、墨以及印刷方式都是修復工作優先考慮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若遺漏任一環節,古籍修復工作可能都無法完成。古籍修復本身就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
四、結語
古籍修復工作不單單只是簡單的修復,它包含了更多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及政治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古籍修復是古籍長久保存的重要手段,古籍修復工作好壞也直接關系著古籍的使用年限以及先民智慧能否廣為傳播。所以,各省市地方的圖書館以及古籍修復中心都必須高度重視古籍修復工作,除了加強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更多的是依靠古籍修復工作人員對歷史的尊重和崇敬。
參考文獻:
[1]楊芬.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修復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31(01):104-109.
[2]鐘小宇,鐘東.圖書館古籍修復人才需求與古籍修復人才就業需求[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29(01):110-116+86.
[3]許衛紅.古籍修復管理系統設計構想[J].圖書館建設,2010(12):104-107.
[4]許衛紅,王阿陶.古籍修復工作中的知識管理[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28(02):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