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濤 王丹
摘 要: 伴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工程項目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其中涉及到多方面不確定性干擾因素,增加了工程造價管理難度。因此,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對各項風險因素進行正確識別評估,并以此為依據采取相應的規避措施,將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及控制工作貫穿于施工全過程之中,合理控制工程造價,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施工成本最小化的目標,保證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工程造價;風險管理;風險識別
一、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概述
工程造價換言之就是工程建設的價格,其中量、價與費為工程計價的要素。廣義而言,工程造價涵蓋多項造價內容,如建設工程、公路工程、鐵路工程等。其具體含義為某項工程建設消耗的所有費用,投資估算、設計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圖預算等為其核心內容。按照圖紙、定額與清單規范,將工程內涉及的直接費、企業管理費等所有費用計算出來是工程造價的主要任務。
風險是指由于系統自身與環境條件系統出現不確定性,進而引發系統實際產出和預期目標產出之間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工程項目建設的特點為周期長、投資多、技術要求高與系統復雜等。在建設各個環節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隨機因素等,在工程進度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將對工程項目順利完工造成極大的威脅。為達到工程造價風險控制,必須先識別工程造價風險的風險事件,找出對工程造價造成影響的風險因素,如質量、工期等。
隨后與工程項目造價構成要素充分結合,由直觀、宏觀等角度對工程項目造價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通過風險分析評估技術,對不確定性過程利用定性、定量或2者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效處理,以此達到評價風險的可能影響因素的作用。通常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進行工程風險性造價評估,對工程項目建設中造價存在的風險進行量化,并對這類風險可能的影響程度加以確定,客觀衡量,以此對風險進行評價決策。從宏觀上對風險進行了解與識別,不僅可以確定風險的來源,還能為風險控制與管理提供便利。
二、工程造價各階段的風險識別分析
1、前期階段的風險因素分析
(1)工程決策階段。工程決策階段主要是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合理論證項目經濟投資回報收益。經濟風險是該階段的主要風險因素。工程項目投資與回報受地理位置、上下游產能等因素制約,并非成直線性關系。某些企業未充分考慮產能、資源等方面因素,盲目擴大投資規模,導致資產流失現象。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對項目規模和投資范圍進行合理分析。
(2)勘察設計階段。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勘察設計工作能夠收集各項原始數據,掌握施工現場的地質水文條件。但是在勘察作業中存在諸多風險因素,導致設計文件不合理,與工程實際情況不符合,導致具體施工的過程中出現設計變更現象,不利于工程造價的管理與控制。
(3)招投標階段。在現階段招投標工作中普遍采用工程量清單模式,投標單位根據清單中的工程量,結合市場經濟規律進行報價。若清單編制中存在漏項、工程量誤差、項目描述不準確等問題,將會影響投標報價的準確性。由于工程項目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在此過程中原材料價格會出現波動現象,造成與預算編制不符的情況。
2、工程施工階段風險因素分析
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風險因素主要提下在三方面:第一,施工組織設計側重于施工進度計劃,忽略了對工程質量、成本等的控制分析。在工程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臨時調改施工組織設計的情況,增加費用支出。第二,簽證風險也是施工階段常見的風險因素,可分為工程聯系單、設計修改變更通知、現場經濟簽證三類,施工現場情況相對復雜,無法對實際情況進行有效預測,可能在管理層面、技術層面產生沖突與矛盾,因此簽證內容必須經過造價部門審核,避免形成管理風險。第三,工程質量是施工階段主要的風險因素,不僅影響了工程的安全性及使用性能,也與工程造價密切相關。在工程質量不達標的情況下,必須進行返工處理,增加工程造價管理及控制的風險。
3、結算階段風險因素分析
結算是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在目前我國工程項目領域中,結算工作效率低下,組織管理相對混亂,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行為,導致工程結算難以落實到位,出現經濟利益糾紛。初審、復審、終審是工程階段的三個環節,某些部門由于效益、制度等方面的因素,未將結算工作落實到位,不僅消耗單位資源,也不利于工程造價的管理與控制。
三、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策略
1、樹立風險意識
招投標工作是工程造價的基礎與前提,招標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統一的計算方式,盡可能提供完善的工程量清單,保證招標文件的詳實,為施工企業創造良好的招投標環境。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充分掌握招投標文件內容的實質,若在文件中存在風險問題模糊不清的現象,需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應。根據工程量清單進行報價時,將市場變動的因素考慮在內,為其預留相應的空間,分析施工中風險變化及復雜程度,保證報價的合理性及準確性。
2、合理約定風險范圍
在簽訂合同時必須增強法律意識,確保合同文本的標準程度,避免出現不公平、不明晰的合同條款,并詳細規定涉及到風險項目的內容。根據相關的規范對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合理劃分,盡量保證不同主體的經濟利益。固定總價合同的風險相對較大,在簽訂此類合同時,施工企業為了合理規避造價風險,應將風險范圍定量化。否則在出現建材、設備等價格劇烈波動時,施工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對于墊資工程,施工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轉移風險的有效措施,防止在后期施工的過程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影響整體工程進度,造成工期延誤或者窩工的現象。
3、加強項目管理
在施工的過程中應加強管理工作,注重工程質量、工程索賠等方面的風險防范。工程質量是影響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應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各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嚴格規范施工操作的行為,規避工程質量帶來的造價風險。恰當的應用工程索賠,合理降低施工階段的造價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程項目的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為了有效的提高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必須加強相關的管理工作。其中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是重要環節。施工企業應充分掌握造價風險識別與評估的有效手段,針對項目建設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積極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對策,分析不同對策的成本及結果。不僅要保證工程項目建設施工順利進行,也需要實現經濟性的目的,將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p>
參考文獻
[1]沈青英.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1年08期.
[2]梁佳.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6年01期.
[3]王冠,趙略成,孫琦.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淺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