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君
【摘 要】 農村干部的素質高低、能力強弱、作風優劣關系到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形象,影響著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興衰與成敗,關系到新常態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本文結合新常態下農村基層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闡述了如何提高農村干部素質、當好農村干部,從而提升村級黨組織工作引領力。
【關鍵詞】 新常態 新要求 農村干部素質
引言: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對干部隊伍建設的新要求。農村干部處在農村工作第一線,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直接承擔著發展農村、建設農村、富裕農村的重要職責。
一、新常態下農村基層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一是在基層黨建方面,中央明確提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具體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其核心思想就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特別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總書記對從嚴治黨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級黨組織把黨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提出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要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執政基礎,是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前沿陣地,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成效好壞直接關系民心、關系社會穩定、關系經濟發展。村干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上級新精神,適應新常態要求,切實履行好黨建工作職責,把基層黨建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為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在踐行群眾路線方面,要密切黨群干群關系。1921年到1949年,我們黨從一個只有幾十名成員的小黨到成為執政黨,從“星星之火”到“紅旗漫卷”,從一個勝利走上了新的勝利,靠的就是始終踐行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各種嚴峻考驗,乘風破浪、闊步前行,靠的就是有堅定的群眾立場,靠的就是有牢固的群眾根基、群眾血脈、群眾力量。在新形勢下,廣大村干部更應該把這種血濃于水的深厚感情保持下去、鞏固下來,通過務實的作風感召群眾、實在的舉措取信群眾、出色的業績凝聚群眾,進一步激發廣大群眾支持農村改革、投入農村發展的強大熱情。
三是在推進“三農”工作方面,強農惠農政策惠及廣大農村。多年來,中央對農村工作高度重視,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鎖定“三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既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又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規模農業發展,“含金量”非常高,應該說,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從未減弱,扶持力度越來越大。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仍然在農村。村干部要主動作為,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和強農惠民政策,結合村實際情況,仔細梳理、認真研究,爭取支持機會,充分利用、把握國家的惠農政策,讓廣大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二、在新常態下如何成為一名合格農村干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改革的日益深化,提升農村干部法制觀念、民主意識,提高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增強農村干部帶領群眾共同富裕的本領,成為農村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的重要因素。
一是要成為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職責的“帶頭人”。黨建是根基,是保障,是推進農村各項工作的有效抓手。基層黨支部書記,要自覺把黨建工作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負起責任。一要抓好村級班子建設。要從思想作風到工作方法,從個體素質的提高到班子整體上的協調運轉等方面提高凝聚力,要注重加強班子團結和諧,有效提升村級班子的戰斗力。二要抓好黨員隊伍建設。要以對組織負責的態度對待黨員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工作。要嚴格落實發展黨員公推公示、票決等制度,確保新發展黨員質量;要積極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有培養潛力的青年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加大培養力度。三要抓好黨內組織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斗性”,使各種方式的黨內生活都有實質性內容,都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村干部要帶頭貫徹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定期組織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圍繞發揮黨員作用,要依托組織大力開展結對聯戶等活動,積極幫助群眾解決難事和問題,讓群眾看到真正的變化、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二是要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領路人”。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新時期的農民群眾選擇干部的標準不僅僅看人品,更看重專業技能和帶頭致富的能力。“農村富不富,關鍵在干部”。只有給群眾帶來真正的實惠,群眾才會擁護支持。廣大農村干部應立足實際,充分發揮各村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優勢,把資源轉化成資產,提高綜合收益率;要積極開展村干部“自給工程”,集中力量把已有的產業做大做強,挖掘優勢、迅速培育新的增長點,找準適合的突破口,切實增加村級經營性收入;要充分利用后進村幫扶的有利時機,借助外部幫扶力量,大力引進發展項目,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同時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要依托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民解決好技術培訓和產品銷售等問題,為農戶提供穩定增收的渠道。充分利用借鑒先進經驗,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多從本地資源和經濟條件上找優勢,開動腦筋盤活各類集體資產,多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
三是要成為維護團結和諧的“帶頭人”。村書記是我們班子的“總指揮”,必須承擔起抓班子、帶隊伍的職責;各“兩委”成員要主動擔責,互相補臺,把維護班子團結放在首要位置。工作中,要重點處理好“三個關系”。處理好對上負責與對老百姓負責的關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終都要通過市鎮村一級一級層層落實。村級組織非常關鍵,要配合好市委市政府和鄉鎮的工作,切實將上級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處理好村支部與村委會的關系。村支部是村內各級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村里討論決定問題,經村兩委會研究后,應及時提交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處理好村干部之間的關系。“眾人拾柴火焰高”和,只有搞好團結,才能形成發展合力。
四是要成為群眾滿意的“當家人”。農村發展、農村穩定歸根結底是讓群眾滿意、提高群眾滿意度。作為群眾的當家人,村干部要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工作的立足點要圍繞群眾滿不滿意來開展。要著力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要堅持依法治村,讓群眾“服”。法律法規是日常辦事的依據,是一切行為的準繩。作為村干部,要成為遵守法律法規的組織者和執行者,各項工作必須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運行,使村內事務達到公開、公正、公道。要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按照村黨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四步程序”進行議事決策,保證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提升村級規范化管理水平;嚴格執行農村財務“雙代管”,自覺把村里的日常財務活動管理和資金交由鎮區街道財政經管站代理管理,村級財務不僅要定期公開,還要進行明細,讓群眾看得清、心里明。二要辦實事解難題,讓群眾“贊”。村干部作為群眾的“當家人”,要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做群眾的知心人和貼心人,真正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把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來克服,把群眾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去解決,努力把清理垃圾、道路硬化、村莊美化、孩子上學、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等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要堅定不移地把上級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工作的大成效贏得群眾認可、滿意。三要維護農村穩定,讓群眾“安”。村級組織是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村干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是本村維護穩定的直接責任人,要維護好和諧穩定的局面,多采取思想疏導、勸阻、教育的辦法來處理矛盾糾紛,緩和群眾情緒,妥善解決問題,切忌態度粗暴、方法簡單、激化矛盾。
結束語
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天下安。當前,農村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體制轉換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村級黨組織工作,不斷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是深化農村改革,提高新形勢下檔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 王進.農村干部素質提高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j].黨政干部論壇,2006(6)45-46.
[2] 王志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8(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