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篇優秀的記敘文應巧妙結合“點題”,這樣使感情流露得更真實,更能深化主旨,同時也是行文高妙,彰顯寫作功底的體現。在初中記敘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讀寫結合”教學法,結合點題教學、創新教學、拓展延伸教學等策略,一方面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對提升學生記敘文寫作技巧也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 初中記敘文 讀寫結合 點題 教學
1 “讀寫結合”的意義及重要性討論
1.1 讀寫結合的意義
讀寫結合主要由閱讀、寫作、讀寫結合三部分組成,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掌握作者的情感走向[1]。閱讀,主要是文章內容的理解;寫作,根據閱讀的內容設計相關的寫作訓練;讀寫結合,融合記敘文閱讀、寫作與記敘文的學習思維。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思維,打破讀寫分離的現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與教師完成記敘文學習中的兩大板塊,指導學生主動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句,為寫作打下基礎,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具有顯著提高。讓學生自主閱讀后,通過自己的理解,將閱讀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組織描寫,寫出情感真摯的文章,共同提升讀寫能力。
1.2 讀寫結合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課改下,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生應學會自主欣賞文學作品,并在閱讀中進行充分理解,在情感體驗中品味到文章的深度內涵,獲得人生感悟,或對大自然、社會的獨到見解。主題內容知識、情感元素是寫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章的靈魂,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2]。但由于初中生的年齡較小,閱歷較淺,對社會的涉足較少,不能通過生活引發感悟,寫出豐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所以他們需要通過閱讀汲取相關的社會知識,在閱讀中不斷積累文化知識,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豐富知識理論體系,這才有助于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的理解,提升文化素養。在寫作中自然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底蘊與情感元素,充實寫作內容,提升寫作內涵,從而達到語文寫作課標的要求。在閱讀中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書寫出具有意義的生活經歷[3]。
2 “讀寫結合”在記敘文教學中的應用
2.1 巧妙點題實現讀與寫結合
2.1.1 標題點題
標題點題。記敘文的標題應簡潔明了,短短數字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主旨。記敘文寫作也是如此,應簡短明了,見解鮮明,升華作者情感,進一步深化主旨。簡潔醒目的小標題中,能一下子吸引了讀者的眼球,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4]。如茅盾的《白楊禮贊》的標題,既點題,也引出下文,通過對白楊樹的描寫,表達出白楊樹筆直、無旁支特征,從而流露出作者對白楊樹的堅強、力求上進、勤勞精神的欣賞。
2.1.2 開頭點題
開始寫作時,字句緊扣標題,直接說明標題的含義,突出中心,為全文的寫作走向固定思路,為下文定下基調,讓讀者抓住文章的主脈絡,便于理解,增強文章的吸引力,讓讀者繼續往下讀。文章開頭點題的方式很多,應結合文章整體結構而決定開頭的寫作方法,幾句簡短的話,帶動全篇,使得下面文章順利展開,突出中心思想[5]。朱自清《背影》的開頭選擇直截了當的開頭,直接點出寫作對象即父親的背影,讀者讀了開頭就可以抓住整篇文章的中心。學生在仿寫中,應以讀促寫,用名人名句作為文章的開頭,可以增強文章的氣勢,對記敘下文更具有吸引性。
2.1.3 結尾點題
結尾點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點題技巧,在充分敘述文章主題的基礎上,一語道破,再加上點題,形成清晰明了的主題思想,讓讀者更加準確的理解作者的題意,同時在文章結構上又可以收束全文,首尾呼應,更好的表現中心[6]。如冰心先生《荷葉母親》,整篇文章通過結尾點題,提升作者的情感思想。“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作者在文章結尾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借景抒情,點明了主旨,進一步升華文章主題,抒發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
2.1.4 段中點題
一篇優秀的文章中開頭與結尾很重要,但中間主體段也具有重要價值,在作文中也是一種常見的點題方法。在文章論述中,中間的關鍵處寫上簡潔精煉的句子,再一次突出主旨,點出文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增強文章內容與標題的密切聯系。在記敘文寫作中,中間可以對幾個場景進行描寫,在描寫之前或之后均可以點題,發揮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例如,在《幸福無處不在》一文中,作者在文段中以幾個句子進行了點題,分別是“學校里,幸福無處不在。”“大街上,幸福無處不在。”“住宅區里,幸福無處不在。”再比如,在《生活因“心”而精彩》一文中,作者在中間段的段首位置進行了點題,“生活本來無趣,卻因“好奇心”使生活變得更精彩”等句子。
2.2 創新寫作實現讀與寫結合
2.2.1 通過聯想表達人生哲理
通過引申聯想,將觀賞景物的主觀感受進一步升華為人生哲理的領悟,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獲得人生智慧。關于泰山游玩的文章數不勝數,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落俗套,將泰山描寫出獨具特色的景觀。其中一句“也許只有織女才能織出這種瑰奇的景色。”極具聯想性。這篇文章的亮點不僅僅是作者在雨中登臨的獨自享樂,還在登泰山過程中利用詞句表達出作者豐富的情感,及對人生思考的精辟哲理。通過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托物言志,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作者的人生經驗,不禁感慨到人生真諦[7]。學生在仿寫時應注重借景抒情,在景觀基礎上嫁接自己的情感。例如,大雨過后,天空湛藍,白云朵朵像出浴的美人,我心中的煩惱也被沖刷的一干二凈,呈現出一個靚麗的世界。我喜歡梅花,顏色,艷麗而不妖,香味,清幽而淡雅,姿勢,蒼古而清秀,這就像我們的建筑工人,在嚴寒酷暑、刮風下雨、天寒地凍中認真堅守著崗位。這一防句中以梅花為景,建筑工人是歌頌的對象,欣賞梅花時引申聯想到建筑工人的辛苦勞作。
2.2.2 議論點撥,深度挖掘中心思想
在記敘文的寫作中,記敘部分的升華作為技巧,是作者在生活中所獲得的啟示,并在素材中形成獨特的觀點,透過現象看本質,再經過反復的揣摩,形成記敘文,將感悟到的思想通過景觀表達出來,進一步深化主題,具有強化表達、深化主旨的作用。里面有很多議論性句子,如“它陡則陡矣,累亦累人,卻并不可怕。”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徐遲通過議論點撥,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仿寫是在經典語句基礎上增加自己的語言,不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作文更加醒目、明朗。比如,今年的雪,來得分外的靜,像飄揚的柳絮,像一場細細的花雨,悄悄灑落在我凈白無暇的離愁別緒。再例如,《散步》一文中,段中的主要內容是寫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散步景象,作者用一句議論“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走著,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進行了議論點題,既與文章主題散步相呼應,同時也清晰解釋了散步中出現的小插曲,最重要是升華了文章情感,提高了文章深度。
2.3 拓展閱讀實現讀與寫結合
記敘文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積極作用,教師的記敘文教學不應只拘泥于課內文章教學,而是可以適當延伸拓展到課外閱讀,這對提高學生讀寫能力也有著重要作用。閱讀記敘文時,我們要找到文章的主體,寫作也是一樣,首先要明確文章的主旨,才能讓寫作更加清晰、流暢。開展同主題的延伸拓展閱讀能加深學生對主題的認知,讓學生感受到讀與寫之間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可以以此為基點,利用課外閱讀來實現讀與寫的延伸與擴展。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先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主題是“童趣”,表達了作者對童年趣事的回憶,以及對童年生活的向往。之后,教師可以進行延伸拓展,指導學生閱讀有關童趣的課外文章,如《朝花夕拾》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的寫法,運用倒敘、插敘等寫作順序,同時使用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來進行童年主題的文章寫作,這樣能提高學生的接受度,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課內閱讀向課外寫作的延伸,對學生寫作思維、文章框架構建及組織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鍛煉作用。
3 小結
新課改中指出,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僅傳授課本知識,還應授予學生技巧,在閱讀中培養寫作能力,通過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讀寫結合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新型模式,讀寫結合綜合大量作文教學經驗實踐而形成的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模式。點題是獲取高分的妙招,同時表達出自己的作文一直在文題的范圍內,切合題意,緊扣中心思想,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將讀、寫、練三者相融合,通過閱讀積累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認知世界的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朱丹.基于讀寫結合的記敘文寫作教學體系[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7,16(8):47-49.
[2] 鄭桂華.“讀寫結合”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4,23(2):11-14.
[3] 曾元靜.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思考與實踐[J].都市家教月刊,2015,18(10):25-27
[4] 陸英軍.把握教材,找準讀寫結合點——以中年級教材為例談讀寫結合點的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20):94-95.
[5] 雅敏.巧點題,重升華--向名家學記敘文之點題與升華[J].課外語文,2014,19(19):26-29.
[6] 金海燕.巧讀文本 妙寫結構——例談記敘文讀寫結合教學中的結構指導[J].學子(理論版),2017,12(8):70-72
[7] 李青.淺談讀寫結合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的策略[J].高考,2017,12(3):17-20
[8] 余坤垚.仿寫式讀寫結合在記敘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24(12):30-30.
作者姓名:張秀玲(1977—),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桂林,職務/職稱:中教一級,學歷:大學本科,單位:廣西大學附屬中學,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