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
【摘 要】 本文通過創設情景、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方法對《草原》一課進行了課堂教學設計。
【關鍵詞】 創設情景;激勵評價;拓展延伸
教學目標:
認識4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勾勒、低吟、襟飄帶舞、拘束、羞澀、天涯”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好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的興趣;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后的感受。(放課件)欣賞著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么想法?
2. 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質疑問難,了解學情
1. 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時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 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 帶著自己的問題,用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 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后,匯報自學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匯報學習的情況
1. 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說說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樣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 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 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4. 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1. 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
2. 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后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看錄像,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么樣的事,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么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 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么話要說?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熱情)
2. 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么舍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參考文獻】
[1] 賴惠. 小學語文優化教學設計[J]. 小作家選刊,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