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 要】 數學源于生活,通過借助研究課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探索數學知識,這是一個很新穎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調查中不僅學習了各種研究探索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學的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探尋食品中的含糖量》,既能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又能在探究中拓展延伸課本知識,方法值得推廣實踐。
【關鍵詞】 課題研究;含糖量;探索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會碰到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為了調動興趣,我們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首先提出研究課題——《探尋食品中的含糖量》。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飲料和食品,“食品中添加的糖分對身體有什么影響?”“生活中的小胖子又是怎樣產生的呢?”課題的提出與生活息息相關,自然會引起他們的探究欲望,在探究中必然會接觸到數學知識,從而寓教于樂,輕松化解數學課堂中的難點。
一、確定研究課題的目標,調動孩子的研究興趣
1. 調查食品和飲料中的含糖量,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表示,例如用分數、百分數、統計表、統計圖等方式,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經歷探究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與區別。
2. 引導學生探究糖與人類的關系,知道吃糖的好處、糖對人體的影響以及糖和糖尿病的關系,尋找無糖食品,找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體會課題研究的快樂,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第一環節:生活入手,興趣出發
因為糖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生接觸到這個研究課題時都會非常的喜歡,老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從探究糖與人類的關系入手,了解糖分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糖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其不好之處,希望學生在研究調查之后,能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認識。本次課題研究還設計了一個環節是調查糖和糖尿病的關系,“糖尿病的產生完全是吃糖多引起的嗎?”讓學生了解糖尿病產生的原因,從而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第二環節:拓展調查,層層深入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引導學生調查研究世界上的糖文化,尋找各地的特產糖,認知糖果效應,尋找有關糖果的詩歌、文章。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層層深入,有的學生調查了世界各地的特產糖,有的了解不同地區不同糖的特色,有的對糖的發展與演變過程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第三環節:研究展示,轉化新知
本環節主要是調查食品和飲料中的糖含量,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表示,比如分數、比、百分數、統計表、統計圖等數學方式。
這個展示的環節是本次課題研究最重要的部分,是學生前期研究成果的提升,孩子們的展示方式也是多樣化的,為了讓學習的效果更好,學生們針對這次課題研究,開了主題展示會,大家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展示出來,充分的讓孩子感受數學源自于生活的真諦。
第四環節:評價延伸,深化鞏固
本環節主要是讓孩子總結自己探究的結果,尋找無糖食品,找到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這次課題研究的歸納與總結,通過分析數據,學生都能感受到糖與我們生活的緊密性,也知道多吃甜品會影響健康,從而達到了研究的目的,讓教育效果更突出!
這種實踐性的課題研究,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我們數學的學習不再枯燥單一。
【參考文獻】
[1] 高秋鳳. 小學數學典型課題的研究[J]. 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10).
[2] 樂雅青. 小學數學課題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 開心(素質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