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遠華
【摘 要】 數學歸納法是證明關于正整數n的命題的一種方法,在近年的高考試題中,不但要求能用數學歸納法去證明現成的結論,而且加強了對于不完全歸納法應用的考查,既要求歸納發現結論,又要求能證明結論的正確性,因此,初步形成“觀察—-歸納—-猜想—-證明”的思維模式,就顯得特別重要。在運用歸納法步驟②的證明過程中,突出了兩個湊字,一“湊”假設,二“湊”結論,關鍵是明確n=k+1時證明的目標,充分考慮由n=k到n=k+1時,命題形式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但是“湊”結論這個過程往往需要一些技巧,變形難度較大,也沒具體固定的方法,這里對步驟②略作改進使其形成通法,以回避拼湊結論這個過程。
【關鍵詞】 數學歸納法;改進
一、數學歸納法的概念
一般地,證明一個與正整數n有關的命題,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歸納奠基)證明當n取第一個值n=n0時命題成立;
(2)(歸納遞推)假設n=k(k≥n0,k∈N*)時命題成立,證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只要完成這兩個步驟,就可以斷定命題對從nn開始的所有正整數n都成立。上述證明方法叫做數學歸納法。
數學歸納法是推理邏輯,它的第一步稱為奠基步驟,是論證的基礎保證,即通過驗證落實傳遞的起點,這個基礎必須真實可靠;它的第二步稱為遞推步驟,是命題具有后繼傳遞性的保證,即只要命題對某個正整數成立,就能保證該命題對后繼正整數都成立,兩步合在一起為完全歸納步驟,稱為數學歸納法,這兩步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特別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斷命題的真偽,而是證明命題是否具有傳遞性,如果沒有第一步,而僅有第二步成立,命題也可能是假命題。
二、常規的數學歸納法關鍵步驟及易犯的錯誤
1. 關鍵步驟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有關問題的關鍵在第二步,即n=k+1時為什么成立,n=k+1時成立是利用假設n=k時成立,根據有關的定理、定義、公式、性質等數學結論推證出n=k+1時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這里采用的方法突出了兩個湊字,一“湊”假設,二“湊”結論,難度大技巧性強。
2. 運用數學歸納法時易犯的錯誤
(1)對項數估算的錯誤,特別是尋找n=k與n=k+1的關系時,項數發生什么變化被弄錯。
(2)沒有利用歸納假設:歸納假設是必須要用的,假設是起橋梁作用的,橋梁斷了就通不過去了。
(3)關鍵步驟含糊不清,“假設n=k時結論成立,利用此假設證明n=k+1時結論也成立”,是數學歸納法的關鍵一步,也是證明問題最重要的環節,對推導的過程要把步驟寫完整,注意證明過程的嚴謹性、規范性。
三、“湊”結論的一些技巧
“湊”結論這個過程往往需要一些技巧。變形難度較大,也沒具體固定的方法,而且易犯的錯誤因此這里對步驟②略作改進使其形成通法,以回避拼湊結論這個過程。
1. 對等式的證明
例1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n∈N*■+■+…+■=■。
解析:①當n=1時,
左邊=■=■,
右邊=■=■,
左邊=右邊,
所以等式成立。
②假設n=k(k≥1)時等式成立,
即有■+■+…+■=■,
則當n=k+1時,
■+■+…+■+■
=■+■
■
下面證明:■+■=■
∵■+■-■
=■+■-■
=■
=■
=0
∴可得■+■=■
所以當n=k+1時,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對一切n∈N*等式都成立。
方法總結:對于等式的證明可先利用假設,再利用作差或作商的辦法證明到左邊與右邊相等。
2. 對不等式的證明
例2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對一切大于1的自然數n,不等式1+■1+■…1+■>■成立。
解析:①當n=2時,
左邊=1+■=■,
右邊=■,
∵■>■,
∴不等式成立。
②假設n=k(k≥2且k∈N*)時,不等式成立,即
1+■1+■…1+■>■
那么當n=k+1時,
1+■1+■…1+■+1+■>■·■=■
下面證明:■>■
∵k≥1
欲證■>■
即證■>■
即證4k2+8k+4>(2k+3)(2k+1)
即4k2+8k+4>4k2+8k+3
即證4>3,顯然成立。
∴n=k+1時,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知,對一切大于1的自然數n,不等式都成立。
總之對數學歸納法進行改進以后,回避了拼湊過程,不需要有技巧的變形,拼湊,從而變化成更大眾的一些,更常規一些的不等式的證明。
【參考文獻】
[1] 唐子周. 關于數學歸納法的一點探索[J]. 中國科技信息,2008(03).
[2] 張莉,賀孝賢. 數學歸納法的歷史[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