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迎
【摘 要】 “三真”的品德課堂指真實、真情、真味,在課堂教學中要追求一個“真”字,它是品德課堂的教學藝術。所謂“真”就是突出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倡導理論聯系實際,倡導品德課堂教學中說真話,育真情,品真味,讓學生獲得真知。
【關鍵詞】 小學課堂;品德教育
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擔負著“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的重任,課程目標的落實必須要依靠課堂教學。德哲學家康德曾說過:“在這人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能使我人心靈產生深深的震撼,頭頂燦爛星空和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品德課通過教學活動來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而道德存在于學生的真實生活中,學生的真實生活是課程實施的基礎,從這一意義上說,真實是品德課堂的起點,是品德課堂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品德教育的理想追求。
一、創設民主氛圍,追求“真實”的品德課堂
要有真實的內容。武宜娟老師認為,真實的品德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實實在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能到能,使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狀態中獲得生命感悟和生命成長的過程。
活動設計要有真實的討論。課堂討論是課堂教學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在討論中,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合作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新精神。課堂討論必須真實有效。
在課堂中如何實現課堂“真討論”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準備;二是要精心設置討論的問題,所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開放問題;三是要引導學生圍繞論題中心發言;四討論結束后要及時總結。
二、聯系生活實際,追求有“真情”的品德課堂
品德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在一定意義上,取決于學生真誠的情感萌發與真實的感知。著名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育是對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種確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統的的感化作用,以便在接受教育者身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品德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在一定意義上,取決于學生真誠的情感萌發與真實的感知。課堂教學學生的所學應該具有知識性,更應具備真實的感染力。
三、打造精品課堂,追求“真味”的品德課堂
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注重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如何讓品德課堂多一點吸引學生的“魅力”,更具品德味呢?
導入新課要有 “趣味”。導課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它是整體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和品德課的學科特點,選取一些與教材相關的故事、漫畫、音樂、時政熱點等在課堂導入中運用。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增加了思想品德課中的趣味性。
教學內容融入一點“生活味”。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運用到教學中,則可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中,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加了學習政治課的興趣。例如,教學《遵守交通規則》可以在校園內模擬人行橫道和紅綠燈的場景,讓學生“真實”地體驗應該如何遵守交通規則,怎樣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
情動而詞發,情真則意切,兒童的道德認識,在他們對生活的真切真愛后,才會體驗到其中所蘊含的真情,才會感悟到真情背后的真理。道德認識的深化穩固,皆緣于此,真情傾吐,架起的正是一座橋梁,通向真情育無限遠途。
【參考文獻】
[1] 江敏曄. 品德教育的真實追求[J]. 教育,2013(36).
[2] 牟紅燕. 融“情”小學品德課堂[J]. 江西教育,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