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冬梅
【摘 要】 許多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疾風暴雨式的教育批評往往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反抗情緒。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則能啟發學生的覺悟,使學生主動承認錯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學習研究批評的藝術,付諸于教育教學的實踐,不失為一門全新的教育課題。
【關鍵詞】 教育批評;說服教育;批評藝術
一、批評要有愛
熱愛和關心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核心。這種關心和熱愛,可以開啟學生的心靈,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批評時應當源于真誠,源于善意和愛心。
有了愛,批評時才不會對學生威脅恐嚇,不會諷刺挖苦,不會惡言惡語,更不會拳腳相加。而是心平氣和地指出學生的錯誤,鼓勵督促學生積極改正錯誤。從愛出發的批評如春風化雨,易為學生接受,甚至會創造奇跡。
比爾蓋茨中學時迷上了電腦,但支付不了使用電腦的高額費用。他發現校長的電腦不用自己掏錢,還可以無限地使用,于是他破譯了校長的密碼,玩自己的電腦,花校長的錢。可好景不長,收到高額帳單后的校長,發現在他出差期間,他的電腦還在使用,經過調查,他找到了比爾,于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你很喜歡電腦,是嗎?”
“是的。”
“是你用了我的錢?”
“是的,不過我是借,將來會還的。”
“我相信。不過,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用我的錢,你覺得對不對?”
“不對。我以后再也不這樣了。”
“我們做個交易怎樣?如果你能為我設計一個課表軟件,你就不用還我錢了,而且我還會給你一筆設計費。你想試試嗎?”
“好吧,我來試試。”
這樣的批評,學生不會反感,不會怨恨老師,相反會心存感激。比爾成為一代電腦天才與這位校長的一番充滿愛的批評肯定有關。
二、批評要有度
批評只是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適度。批評過度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我認識一位學生,平時數學成績很好,偶爾有一次考砸了,老師便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批評了他,并讓他回家叫家長,結果家長沒叫來,這位學生離家出走長達一星期。這件事提醒我們教師:在批評時要注意把握分寸。批評應該以學生能接受為底線。言語上不得傷害學生、羞辱學生,批評要對事不對人。只要學生認清了自己的錯誤,有了悔改的表現,批評即可終止,千萬不要抓住學生的錯誤不放,實行窮追猛打式的批評,更不要把犯了錯的學生當做一反面典型去教育別的學生。只要學生已經改正了錯誤,就不要舊事重提,以增加學生的痛苦。批評也不可濫用。不宜對同一學生天天批評,月月批評。批評過多會讓學生有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的想法,甚至有要報復老師和社會的舉動。
看到學生犯錯,盡量不當眾呵斥、批評,最好選擇學生放學后單獨和教育者交流和溝通,這就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選擇批評的場所就是選擇批評的尺度。“假如批評一個人我會用電話,假如贊揚一個人我會用廣播。”這是著名的國外學者李·艾克卡關于批評的告誡。
三、批評要有術
批評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講故事,可以談心,可以討論,可以暗示,甚至可以幽默。有一位學生上課照鏡子,老師這么說道:“你有沒有變得越來越漂亮?希望你聽課越來越專心。”這樣的批評體現了老師的大度、善意和機智,學生在微微一笑中會反省自己的行為,會悄悄改正自己的錯誤。還有一位老師在教育班上抽煙的同學時是這樣說的:“抽煙有三大好處:小偷夜里不到,夏天蚊蟲不咬,永葆青春不老。”在學生感到奇怪之后,老師解釋道:“抽煙容易引起支氣管炎,夜間咳嗽不止,小偷以為主人沒睡著,所以不敢行竊;抽煙煙霧繚繞,無異于點燃蚊香,蚊蟲不敢叮咬;抽煙會導致多種疾病,不到老年便被疾病纏身,痛苦而死,可謂青春不老。”我們不得不為這位老師高超的批評藝術所折服,這番話反話正說,雖褒實貶,教育功效極佳。
對于犯錯的學生,不全盤否定,而是積極地從他身上尋找另外的一些優良的表現和“閃光點”。先不直接切入他的錯誤,而是首先表揚他的“守時”、“服管”、“正直”等優點,這就緩解了學生犯錯后的緊張心情,也讓他直接感受到了師長的公平和善意。
讓我們來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吧。
課間休息時間,陶行知在操場上突然看到一個小學生拿泥塊追打同學。他上前制止了該同學,并且告訴他放學后去校長室一趟。
放學后,這名小學生——他叫王友,忐忑不安來到校長室門前。門鎖著,校長不在。王友轉回身一看,校長陶行知正往這個方向趕來。
陶行知來到王友身前,掏出一塊糖遞過來說:“這塊糖是獎給你的,你按時趕來,我卻遲到了。”
王友小心接過糖,疑惑地看著校長。
這時,只見校長又掏出一塊糖,遞了過來。
“再獎勵你一塊。在我不允許你打同學時,你立刻住手了,可見你尊重我。所以再獎勵你。”
王友再次接過糖,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還要獎勵你一塊。”校長又遞糖過來。
“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故意違反游戲規則,并且欺負女同學;你砸他們,屬于見義勇為,有跟不良行為作斗爭的勇氣。你是個有正義感的學生,應該獎勵你!”
這時候,王友哽咽了,他自責地說:“校長,我不對,不管怎么說,我用泥塊砸同學都是不對的。并且……這也不算見義勇為。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同學……他們不是壞人呀……您就打我兩下懲罰懲罰我吧……”
陶行知微笑著說:“你這么快就能認識到錯誤,應該獎勵。再給你一塊。”
陶行知又遞給王友一塊糖。接著說道:“我只帶了四塊糖,我們的談話就到此結束吧,好不好?”
說完,兩人一道朝校門走去。
許多時候,批評不光是一種觀照、一種約束,更是一種鞭策、一種激勵……
四、批評要有效
批評決不是教師胡亂發一通火,出出氣,也不是把學生整得灰溜溜的,抬不起頭來。它應該是老師在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后,出于關心和愛護,幫助學生認識這些錯誤并改掉這些錯誤,從而規范學生的言行,提高學生的素養。批評需要做到下面三點。首先應該給學生指出來他錯在何處。有些學生犯了錯自己渾然不知,有時還理直氣壯,老師如果不說清事理,劈頭蓋臉地一頓訓斥,學生會認為老師是故意找茬,跟自己過不去,更不會接受批評。其次要讓學生積極地去補救過失造成的影響,主動承擔責任。如學生打了人,要讓他向對方賠禮道歉,若傷及了對方的身體,應陪對方去醫院治療等。最后要教育學生汲取教訓,以此為鑒,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如果有其他同學犯錯,要及時制止等。好的批評有時會讓人銘記一生,會對人的一輩子產生積極影響。
批評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不僅能讓學生改正錯誤,還能給學生有益的啟示。用得不好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惡化師生關系,還會導致犯罪。所以,教師請注意用好批評,讓批評變得溫情些,美麗些。
【參考文獻】
[1] 李細娟. 教育批評的藝術[J]. 課程教育研究,2017(36).
[2] 席晶晶. 高職教育的另一扇窗:賞識教育與批評藝術的“聯姻”[J].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
[3] 孫前勝,曲宗霞. 批評藝術與教育實效[J]. 江西教育A,2017(6).
[4] 王盼江. 素質教育中的批評藝術[J]. 新校園(閱讀),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