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明杰
【摘 要】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以更新科學教育觀念為前提,以發展學生科學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起點,精心預設了每一節課,堅持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關鍵詞】 課堂趣味性;自主探究;生活實際
眾所周知,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回顧一直以來的科學教學工作,我注意以更新科學教育觀念為前提,以發展學生科學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起點,精心預設了每一節課,堅持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以下是我從自身的科學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些小經驗,希望與大家共享:
1. 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科學基本素養
小學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充滿朝氣,思想靈活,善于發現,敢于探索。課本內容也大多以一些簡單的基礎實驗為主,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自主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我會經常設計一些新穎、愉快的教學活動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以此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
2. 注重學生自主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我嘗試著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雖然平時備課、作業、準備上課及興趣小組實驗等活動工作量特別大,但依然盡自己最大努力,認認真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科學,重在實驗!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之一,也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科學探究能力,在每一次的實驗課我都盡量提供條件,爭取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但由于學生人數太多,部分時候可能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這一方面還需要多多改善。
3. 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小學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我嘗試著通過課堂教育使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課外我會經常鼓勵同學們多閱讀科技書籍,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為了使同學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我會適時根據課本內容布置學生制作科技作品,比如制作小桿秤、轆轤等。工具都十分精致,制作材料都是孩子自己動腦筋找來的各種廢品,五花八門的代替品,處處都透露出孩子智慧的閃光點……學生們既培養了動腦動手能力,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發了班上更多同學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們學習科學的熱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深刻含義。
我喜歡科學,喜歡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究,和他們一起體驗探究的成功和失敗。美國詩人惠特曼說過:“詩人是鼓手,他們打著鼓前進。”而我認為做為科學啟蒙教育的小學科學課的老師也要做一名科學的鼓手,以生動的語言、巧妙的設計,千方百計地打好鼓來吸引科學的愛好者,引導他們進入科學的殿堂,爭取成為科學啟蒙教育的藝術大師。
【參考文獻】
[1] 周建華. 小學科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J]. 寧夏教育,2016(5).
[2] 探討小學科學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策略[J]. 新課程(小學版),2016(3).
[3] 巫曉慶. 淺議小學科學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