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熊麗萍
【摘 要】 基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筆者所在學生讓學生在學校三年的初中生活里,通過廣泛的閱讀,學會做人,提高人文素養,為人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學會交流,為個性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書香校園;環境課程 ;活動引領
學校創建“讀美文,品書香,提升素養,讓書香浸潤校園,點亮生命底色”的書香校園,提倡師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開展各種與讀書有關的特色活動,融快樂閱讀、讀書育人與學生的知識學習、生活體驗為一體,激發師生讀書的興趣,不斷形成讀書的高潮。筆者所在學校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領導,完善讀書制度
為提高創建“書香浸校園”的效率與質量,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學校領導小組制定了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其中主要的做法是:第一,將“共創師生精神家園,提高文化品味”作為基本的工作思路;第二,將創建“書香浸校園”活動指標體系的有關內容落實專人負責;第三,全員參與,全方位展開,整體推進;第四,將師生的讀書活動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使之相融相益。
二、優化閱讀環境,營造讀書氛圍
學校在設有閱覽室、開放性書吧的基礎上,建設“兩源五廊”。在學校操場一角建成文化長廊“悅源”,精心選用40條格言警句,詮釋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激勵莘莘學子勤奮學習、修身養性。五樓建成陽光花房,起名“桃源”,是師生讀書的世外桃源。“兩源”成為師生讀書的樂園,春、夏、秋在長廊及花房中讀書的場景也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教學樓建成“五廊”即教育長廊、藝術長廊、文學長廊、科技長廊和教學理念長廊,以介紹中國古代典籍和教育名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藝術形式、中國文學發展脈絡、科普知識等為主,鼓勵學生勤奮篤行、自我提高、奮發圖強,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
三、開發校本課程,培養學生人文底蘊
學校構建了有利于書香校園的課程體系,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位一體。為實現特色項目課程化,推進了以下課程:
1. “悅讀探究”課程。每周一節,由語文老師負責,指導學生開展各種閱讀,交流分享,展示活動。每學期指導學生閱讀4本書,開展主題閱讀(如七年級上《朝花夕拾》——與魯迅話童年、《繁星春水》——童真、自然、母愛、《論語》——與先賢對話)完成悅讀探究筆記的摘抄,在初中階段實現24本相關書籍的閱讀。英語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書蟲》的閱讀。同時設置班級書櫥,成立班級學生讀書社,利用“悅讀探究”課程或業余時間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情操,享受讀書樂趣。
2. 晨誦、午讀、暮省課程。晨誦:在朗讀中喚醒早晨,每天早上15分鐘的早讀時間,由語文和英語老師負責。午讀:讓學生在傾聽中吸收積累。由于操場有限,將讀書活動和大課間活動結合起來,共同推進。未到操場活動的班級分為四大板塊開展讀書活動:名著閱讀、詩歌鑒賞與誦讀、百家講壇和自主閱讀。暮省:用隨筆完成感悟,記錄閱讀的收獲。每天學生家庭讀書30分鐘,寫出反思和感悟。
3. 班級經典誦讀課程。每天利用語文課前兩分鐘時間,開展班級經典誦讀,結合語文課程內容及教師推薦進行誦讀。每年舉行“博雅杯”班級經典誦讀活動,展示班級風采。
4. 寬厚課堂課程。成立了閱讀(下轉152頁)(上接150頁)社、觀影社、講辯社、話劇社等社團,有序地組織學生閱讀,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
5. 拓展課程。利用業余時間帶領學生,走進省市圖書館讀書、聽講座,利用甘肅省圖書館微信公共平臺,推薦師生進行電子閱讀,推薦師生積極參加省市圖書館雙休日的講座活動。走進蘭州市主要場館,進行參觀學習,閱讀傳統文化、了解歷史變遷等。
四、注重榜樣引領,提升教師閱讀品味
1. 全員閱讀,引領精讀。以教研組為單位成立教師讀書社,建立教師讀書制度,鼓勵教師多讀各種有益書籍,撰寫讀書筆記,并在讀書社活動中交流分享。同時向學生推薦書目,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
2. 教師開講座,每月至少一次。結合讀書情況,在教師、學生和家長中講讀書方法、賞析名著等內容。如每周四晚上教師在家長中開講座,開展家長讀書沙龍交流活動等。
五、開展豐富活動,點亮生命底色
學校圍繞主題“書香浸校園,點亮生命底色”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全體教師、學生和家長重視閱讀,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伴我成長,從閱讀中尋找樂趣,營造了一個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書香校園。
書香校園的創建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積淀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后,我校將廣泛開展讀書活動,以教師的讀書帶動學生的讀書,以學生的讀書帶動家庭的讀書,形成師生互動,家校聯合,共同成長的讀書氛圍,通過不懈的努力,真正讓讀書成為師生的一種行為,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一種信念,讓好書常伴師生,讓校園溢滿書香。
【參考文獻】
[1] 朱永新. 教育的解放[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 車軍. 書香致遠 構建書香校園的探索[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3] 白宗珍. 談書香校園的創建途徑[J]. 考試周刊,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