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市中醫醫院,云南 昆明 650011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2007年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5.52億,其中由于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將導致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要腎臟替代治療 (RRT)的患者顯著增加[1]。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居全球首位,并表現為持續上升趨勢,成為我國慢性腎臟病首位病因[2]。DN發展迅速,若不及早防治,則進一步發展為ESRD,需要長期透析治療甚至腎移植治療。ESRD嚴重影響公共衛生和醫療保健經濟[3-5]。中醫體質是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上相對綜合的、穩定的固有特質,對不同的疾病的易感性具有差異,并且影響疾病傳變轉歸中的某種傾向性[6]。本研究從中醫體質學角度出發,研究近10年國內的關于DN中醫體質的文獻,探析DN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規律,旨在基于“治未病”思想防治DN和為進一步臨床研究提供循證依據。
1.1 文獻來源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CNKI)、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k)、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 (VIP)、萬方數據庫所收錄的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相關文獻。
1.2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糖尿病腎病中醫九種體質辨識所有描述性和研究性文獻;②文獻中有明確的中醫九種體質類型分布。 排除標準:①將重復論文和多次引用的文獻,僅取1篇;②從中醫體質角度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個案報道、專家經驗以及文獻綜述;③僅對糖尿病中醫體質相關因素進行理論分析的文獻。
1.3 檢索方法 采用計算機檢索。檢索年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計算機檢索式:①CNKI:專業檢索:全題=“糖尿病腎病”+“中醫體質”;檢索到:29條記錄。②CBM:全字段“糖尿病腎病”+“中醫體質”,檢索出文獻3篇。③VIP 高級檢索式:題名或關鍵詞“糖尿病腎病”+“中醫體質”,檢索到:9條記錄。④萬方數據庫:高級檢索:主題:“糖尿病腎病”+“中醫體質”;檢索到:62條記錄。
1.4 數據統計和分析 將CNKI、CBM、VIP、萬方數據庫通過計算機檢索文獻題錄分別導入不同Excel表中,初步檢索103篇論文,通過合庫查重,其中排除重復文獻32篇,專家經驗文獻6篇,理論研究未涉及體質辨識文獻26篇,篩選出7篇納入研究。將文獻中數據輸入Excel表中,并多次校對數據,將數據導入SPSS 22.0統計軟件,對中醫體質類型采用頻數、構成比的統計方法描述分析,差異性比較采用χ2檢驗。
共篩選出7篇論文[7-13]。采用王琦教授中醫體質九分法進行體質辨識, 共1768例DN患者,對哈爾濱、上海、廣州、天津、福州、寧波6個城市DN患者5不同臨床分期的中醫體質分布進行研究,7篇文獻均采用單一體質進行體質辨識,其中 2篇文獻對674例DN患者涉及兼夾體質的辨識。
2.1 不同地區DN中醫體質類型分布 本研究發現DN中醫體質辨識局限北方哈爾濱和天津、上海、福州、寧波及廣州沿海城市,由表1可見:寧波地區平和質DN患者超過調查人數的30%,明顯高于其他調查地區,偏頗質中,天津和福州氣虛質、陽虛質比例明顯較高,哈爾濱和上海陰虛質比例稍高,痰濕質在天津、上海及福州比例較高,上海和寧波則濕熱質比例明顯高,寧波和廣州則以血瘀質比例稍高,特稟質在廣州地區明顯較高。痰濕質、濕熱質體質類型在不同的地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7篇文獻不同地域DN 9種中醫體質構成比 [例(%)]
2.2 DN中醫九種單一體質類型分布 根據王琦教授中醫體質九分法,中醫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等9種基本類型,由表2可見:DN的中醫體質在九種體質類型中均有表現,具體構成比為氣虛質(18.5%)>痰濕質(15.1%)平和質(15.0%)>陰虛質(14.7%)>血瘀質(13.01%)>陽虛質(10.63%)>濕熱質(6.50%)>氣郁質(4.70%)>特稟質(1.91%),其中氣虛質、痰濕質、陰虛質、為主要的偏頗體質。

表2 7篇文獻DN單一體質出現頻數和構成比
2.3 DN兼夾體質研究現狀 本研究中僅有2篇文獻對DN患者兼夾體質進行研究,記錄674例DN患者的兼夾體質狀況[7-8]。其單一體質者333例,占49.40%;2種兼夾體質251例,占37.25%;3種兼夾體質及以上者90例,占13.35%,DN兼夾體質類型越多,其占的比例則相應減少。見表3。

表3 2篇文獻中兼夾體質構成比
2.4 不同DN臨床分期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 本研究發現,DN I期以平和質、陰虛質和痰濕質為主要的中醫體質類型;DN II期中氣虛質、痰濕質和濕熱質占得比例高于其他體質類型;DN III期九種中醫體質類型均有廣泛分布,以陰虛質、痰濕質、氣虛質為主要的偏頗體質;DN VI期以氣虛質、血瘀質為主要的體質類型;DN V期以血瘀質占比例較高,見表4。

表4 7篇文獻不同中醫體質類型在不同DN臨床分期的分布 [(例(%)]
中醫體質辨識是中醫體質學臨床研究的核心和前提。現代研究者以臨床應用為目的,以中醫體質進行辨識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陰陽、氣血津液的盛衰虛實變化為主,其實質為體質病理分類法[14],其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為王琦教授的中醫體質九分法。中醫體質學提出個體體質的差異性決定了其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換而言之,體質基礎是某種(類)疾病發生的共同土壤,故認為體質因素對疾病的性質、轉歸具有重要的作用[6]。基于“治未病”思想,以提高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為目的,中醫體質辨識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是未來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DN的發生為慢性發展過程,因消渴日久,臟腑失調,腎氣陰兩虛,腎絡虛損,痰濕、瘀血等多種病理產物內生,與正氣膠結,使得病情纏綿難愈,則諸癥從見[15]。從本研究數據分析結果示:氣虛質是DN基本致病體質,其次為痰濕質和陰虛質,根據體質可調的特征,針對性調整氣虛體質、痰濕體質和陰虛體質偏頗,能有效防治DN。由于北方哈爾濱和沿海城市在環境氣候特點、生活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使得DN患者在痰濕質、濕熱質的分布具有差異。DN的發展具有階段性,隨著病情進展,痰濕、濕熱、瘀血等多種病理產物同時淤積,氣虛津液陰陽等持續受損,晚期形成本虛標實之證。病程中患者以浮腫為主癥時,此時可能存在陽虛質基礎上兼夾痰濕質;以尿蛋白為主癥,則可能為氣虛質和(或)陽虛質的基礎上兼夾痰濕質;腎病終末階段則可能氣虛質和陰虛質的基礎上兼夾血瘀質、痰濕質,為了提高體質辨識指導臨床防治的療效,應避免使用單一體質對DN進行體質辨識。
本研究旨在了解DN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為下一步臨床研究提供循證依據,同時在文獻研究中發現以下問題:①目前對于DN患者中醫體質辨識的研究較為淺顯,且樣本量小,不具有代表性。②研究地域局限,過于集中于北方和沿海城市,結果不能充分反映地域對特質的影響。③研究結果明顯強調單一體質的分布特點,兼夾體質的研究甚少,尚不能真實反映DN患者的體質特點,對后期臨床防治指導無明顯意義。
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案中強調了通過調整體質偏頗,提高對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DN是慢性腎病的主要基礎疾病,其患病率高、病情復雜多變,規范DN患者的體質分型有助于臨床針對性的防治DN,因此規范、全面、精確的開展DN中醫體質辨識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