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娜
摘 要:中學語文課堂是掌握語言、提升思維能力的主陣地。而生成性的課堂教學必然會出現教學意外,運用教育機智,正確認識,睿智重構,從而使課堂上的意外事件轉化成教學中的課程資源。
關鍵詞:教學意外;正確認識;睿智重構;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常看到這樣的意外現象:有些教師對課文理解不深入,思維不清晰,對課文解讀囫圇吞棗,整個課堂教學采取模模糊糊的態度,上課效率很是低效。如有教師上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一文,在論證“舍生取義”觀點時,學生按部就班地翻譯課文。這時教師馬上點頭稱贊,也不說明厭惡的東西以及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說故患有所不辟也,就攔腰截斷,不求甚解。應該要讓學生明白:有比生命更重要更值得去做的是堅守正義,有比死亡讓人厭惡不齒的是追名逐利,它體現了孟子“仁”的哲學。對于課文的正確解讀或接近于正確解讀是每個教師的必修課,也是解決課堂意外的至寶。
在平時的聽課活動中,常會發現這樣的課堂意外:有幾個思維活躍、表現欲強的學生,在師生達成共識后,他偏要獨辟蹊徑,跟師生唱對臺戲;或者在教師剛提問時,就迫不及待地插話、搶答,這類學生往往被視為調皮生。教師擔心此類學生影響紀律或提出什么刁鉆問題,對他們的回答或插話,采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漠然處之的態度。曾聽過《社戲》一課,有教師設問“課文中的這幾個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有一部分學生發表意見說“雙喜”,也有回答喜歡“我”。教師笑逐顏開,不吝表揚。但也有一個學生標新立異,說:“喜歡六一公公!”教師分明聽清楚了,卻不作回應。于是,下一教學環節繼續進行。對于這樣的課堂意外,教師應該包容并由衷地感到高興,有另類的意見往往更能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也曾見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排除“異己”的現象:回避困難,繞過矛盾,設法直奔自己的教學預設“主題”。例如某班《海燕》的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海燕的象征意義”時,
教師提問:“海燕象征了什么?”一學生回答了教師預設中的問題。“海燕象征了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另有一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對散文詩不很懂!”教師則說,我們把機會讓給提問的學生。教師預設的環節沒有要求學生回答。當學生意外提問時,教師怕擾亂自己的教學節奏,刻意回避學生的問題。其實,對此現象,教師不必回避,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跟學生一起來探討,往往會有更大、更多的收獲。
在教學中,常會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平衡也會給教學帶來意外。在一次聽課活動中,有個教師在教學《白楊禮贊》時,請學生找出寫“白楊樹是不平凡的”的句子。有個學生忽然質疑:“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教師顯然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沉默支吾后,解釋為:“白楊樹高大、漂亮。” 教師在面對這樣淺顯的意外問題時,慌亂作出錯誤解釋,不僅降低了師道尊嚴,更是傳播了錯誤的知識。授人一滴水,自己必應有一桶水。教師“聞道在先”,見識更廣,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水平應遠遠高于學生。
對于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意外事件,教師不應該采取模棱兩可、避而不見、胡亂回答的態度,應該認識到這是一次“教學機遇”,要緊抓這轉瞬而逝的教學機遇,將它巧妙地轉化為優秀的課程資源。
1.冷靜對待
張岱《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有眼尖的學生脫口而出,堤怎么是一條,亭子怎么是一個,船怎么是一芥,人怎么可能兩三粒。并絮叨自己看到的蘇堤白堤之曲折綿長。有學生受牽引了,點頭稱是,隨聲附和。也有贊同課文的,還有看了參考書的,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場面煞是熱鬧!課代表站起來了,說:“請大家看看,張岱是晚上去的,雪還下了多天,湖中人鳥聲都沒有了!而且已是更定時分。”教室里靜了片刻,接著響起了掌聲。在課堂教學中,碰到了書本上難以理解的東西,教師不要馬上下結論進行更正或否定,而是要靈活地進行處理,冷靜對待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其實,冷靜地看待教學意外,把它視作一次教學“機遇”,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并積極轉化為我們的課程資源。動態課堂,五彩繽紛,有質疑,有解惑,相得益彰。以靜制動,靜觀其變,適當介入,用睿智去解決意外!
2.主動化解
教學王績《野望》時,我播放了多媒體動畫,并加以闡述:詩人遙望山野,秋意頗濃,牧牛晚歸,獵人打獵,隨意而歸,心中懷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不禁孤獨抑郁。當我講到“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一句時,班上一位男學生忘乎所以,學著小牛犢“哞”了一聲。頓時,全班學生屏息,50多雙眼睛盯著我,看我如何處置這位學生。我冷靜片刻,便微微一笑,巧妙地說:“該同學情不自禁地學起小牛犢的叫聲,這不正是受到詩中描寫的環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嗎?可見,渲染環境在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了多么大的作用,說明這里描寫得真好!大家從這一聲小牛犢鳴叫中一定能體味到作者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抑制激動的情緒,冷靜地面對學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主動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教育機智在課堂教學中的意外事件中的藝術化體現,也是我們教育者應該學會的一種必要的教學手段。教無定論,教無定法。我們的課堂活動有許多不定因素。
3.睿智重構
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有莊子鄙夷惠子,以鹓鶵自喻,對惠子的名利熏心表示鄙棄,說:“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課堂中有學生對“仰而視之曰”的主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鹓鶵仰而視腐鼠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也有人認為是腐鼠仰而視鹓鶵,鹓鶵對腐鼠曰:“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對于這樣的課堂意外,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莊子與惠子的不同性情,與學生一起探討,殊途同歸,最后還是會回到課文的主旨的。由此可見,教師應巧妙駕馭動態課堂,睿智重構。
課堂教育機智是一種處理課堂教學中的意外事件的藝術,既是教育技巧,更是一種教學能力,是正確處理教與學矛盾的一門藝術。靜觀其變是一種處理課堂教學中意外事件的藝術,要求我們教育者靈活機智,把握分寸,該講的地方要精講,不該講的不講。微笑是最好的粘合劑,在處理課堂教學的意外中,起到化波瀾壯闊為漣漪層層的作用。處理課堂教學意外事件需要我們用心、用技巧、用智慧。
加拿大馬克斯·范梅南在《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中說,教育機智表現為克制,表現為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表現為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表現為“潤物細無聲”,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表現為臨場的天賦。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的教育機智應該是睿智的!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韋志成.現代閱讀教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
[3](加)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