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伶俐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新課改下培養小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探究其具體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改革;學生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小學語文的首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關鍵。加上小學生本身特性的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但是,受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也逐漸被重視,因此,在新課改下培養小學生表達能力尤為重要。
2.培養小學生表達能力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各種電子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在新時期,人們溝通更加便利,同時對表達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學生提升自身表達能力,也能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實現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從而獲取更多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3.小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小學生實現全面均衡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當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依然有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一言堂”的現象,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夠讓學生不斷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全面均衡發展。
1.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以實踐為主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想要培養和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僅僅依靠理論知識的學習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引進更多實踐性的教學內容,通過不斷訓練和實踐,幫助學生鍛煉和提升自身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在教學評價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手段,保護學生學習信心。
2.授課形式要新穎,表達方式要靈活
在學習知識與技能時,小學生往往習慣憑借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因此,在鍛煉和提升學生表達能力時,教師應該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形式,通過引進一些新型有趣的教學方法,快速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表達方式也要更加靈活多變,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技巧,并且鼓勵學生將自身的想法大膽表達出來,從而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全文,讓學生大概了解文章所講述的內容,然后再對文章的中心思想與故事情節進行講述,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最后讓學生進行演繹,通過演繹的方式,在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從而提高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3.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表達環境
小學語文教師在鍛煉和提升學生表達能力時,也需要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表達環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與表達。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失誤或者明顯的錯誤時,教師應該用溫和的語氣與態度進行糾正,以免影響學生表達的信心。同時,對提升較快或者做得比較好的學生,教師還需要及時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從而更愿意參與到其中。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授課方式、營造良好的表達環境等方式,注重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1]楚建云.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對措施略談[J].讀寫算(教師版),2017(27):146.
[2]國慶棟.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J].新校園(中旬刊),201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