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梅
摘 要:隨著終身教育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化已成為繼續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校本培訓是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而非割裂于其外的、孤立的培訓,關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就是關注學校的發展,是校本培訓的新課題。
關鍵詞:校本培訓;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專業化
一、分析學校實際,確定培訓目標
我區中有像臺東六路小學這樣有著百年沉淀的老校,他們借助自身優勢,對教師開展了行之有效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培訓,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反觀我校,是一所建校不足十年的新校,教師從市內四區聚集到一起,不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育教學水平都有著差異。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首先要把好脈,確好診,對癥下藥,才能使培訓落到實處。
首先要找好著力點,根據學校情況及教師的自身發展需要,確定培訓目標,對教師進行專業化發展的培訓。我們將引導教師以基本功為主陣地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突出“以案例促提高,以反思促成長”的師能培訓工作。
建立校本研究制度。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求教師要把日常教學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形成新的職業生活方式。
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加強學習管理。
“?!闭堖M來,“勤”走出去,擴大對教師的培訓空間。請專家,學者到校做報告,對教師進行培訓,進一步拓展教師視野。教育教學發展的主題始終是不斷的創新,教師通過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不斷剖析與深入探究,尤其是小組的或者集體的研討,將能夠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二、校本培訓在目標上正視差異、分層遞進
對新教師培訓確立的目標是進一步加深對師德規范的真情實感,進一步強化專業思想、調整師德規范,進一步掌握主要學科的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從思想上和業務上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縮短從一個合格畢業生成為一個合格小學教師的周期。
對青年教師的培訓,給青年教師樹榜樣,引導青年教師不斷進取。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把培訓工作落到實處。為了落實培訓青年教師的各個實踐環節,根據青年教師的特點,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通過觀摩、研討、競賽、考核、評比等形式,給每位青年教師創設自己表演的舞臺,提供成功機會。
我們把培訓骨干教師作為校本培訓的著力點,由此來帶動學校工作的全面發展。
三、校本培訓在策略上應著力由“外培”向“內培”的自我轉化
(一)反思教學實踐。校本培訓的最佳策略就是要實現由“外培”向“內培”的自我轉化,以促進教師角色的自我覺醒、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但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轉化為正確的教學行為,是需要有一個轉換期的。在這期間,倡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有效的反思,對于教師確立正確、有效的教學行為,促進其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在組織教師開展反思教學實踐活動中將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課后備課。課后備課,即教師在上完課后,根據教學中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課后備課有助于教師從正反兩個方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專業水平。
2.寫反思札記。要求教師寫下他們的經驗,并與其他教師一起共同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點。同時教師在上課和作業批改后主動征求、了解學生的意見,并詳盡記錄下教學的背景、效果、上課的具體感受、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反思后得出的解決辦法與設想等。寫反思日記實際上是具備“挑剔問題”的意識,使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充分顯示出來,為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進的計劃創造良好的條件。
3.觀摩與分析。即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課,并對所觀察到的情境進行描述。讓教師提出在課堂上產生的問題,然后與教師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為所有參加的教師共享。
(二)運用反思。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反思,進行自我沉淀與提升,方能使教育教學能力有質的飛躍。
四、校本培訓發揮個人主動性與群體合作性
(一)發揮個人主動性,爭取培訓的最大效應
1.在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強調教師的個人主動學習,激發教師更強的學習動機。
2.教師的個人主動學習,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參與,包括參與校本培訓計劃的制訂和具體活動的確定。而“參與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對自我學習的負責,這一點尤其適合校本培訓中教師的學習。校本培訓中突出教師的參與性,對于促進教師個體的主動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教師的個人主動學習,包含了校本培訓中要有教師個別化的培訓與學習計劃,這樣,才能體現校本培訓能更好地滿足學校中每個教師個體需要的價值。首先,需求培訓以及專題培訓等,校本培訓的框架體系中必須包括適合教師個人的發展計劃,或者說培訓、學習計劃。這樣,教師個人的主動學習才能產生實質性的意義和最大化的效果。
(二)群體性合作是培訓的有效途徑。學校定期組織規模較大的教師論壇。每周教師例會上確定1~2名教師進行“我做科研主講人”演講。每月召開一次教學沙龍,主要進行案例及反思交流,教學感悟、教學隨筆交流等。并進行即興的質疑與當場的答辯。給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間和相互交流學習的空間。目的是:
1.同事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每個教師成長最直接的實踐資源之一。同事間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間的揚長避短和共同提高。
2.共同學習與研討既可以由教師個體提出問題出發,也可以由學校根據教育教學發展的總體需要而設定主題內容。
3.共同學習與研討的內容不僅要基于教育教學的業務領域,也要涉及學校管理等其他領域。
只有加強校本培訓,才能為培養教師向專業化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