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對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中國人口的城鄉結構看,2017年城鎮常住人口8億234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億8973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7.35%,提高農村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質尤為重要。以“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為主題,建設集學教、禮儀、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村文化禮堂,使其成為農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精神的家園,全面提高農民素質。
【關鍵詞】文化的作用;農村文化禮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大判斷。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農村是短板。脫貧攻堅,“三農”是重點。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解決“三農問題”除了要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還要培育有文化、有素質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人們總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學校的、社區的、企業的等。文化氛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人們可以通過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積極主動的接受文化熏陶,而文化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農村文化大禮堂就是農民積極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一個重要的物質載體。發展農村文化大禮堂首先要在文化特色鮮明、人口相對集中、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好的中心村、歷史文化村落、美麗鄉村精品村或特色村建成文化禮堂,選擇群眾便于聚集、環境相對優美的村居主要區塊進行規劃建設有一定規模的禮堂,配有舞臺,能夠滿足農民群眾舉辦文化節慶、文化儀式、文體活動以及村民議事集會等功能需求。
人們從事文化活動,如閱讀文學作品、欣賞藝術表演、參加體育活動等,都可以潛移默化的或得到思想啟示、精神的享受,或產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文化大禮堂的硬件設施建設好之后,要圍繞“文化殿堂、精神家園”的要求,進一步提煉文化禮堂的功能與定位,要把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等主要功能有機結合起來,把農村文化禮堂打造成傳播現代文明,弘揚主流價值的新平臺,展示村莊形象的新窗口,傳承傳統文化的新載體,普及科普知識的大課堂,農民文體活動的主陣地。在功能定位上要處理好“思想性”與“娛樂性”的關系。
文化影響者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杜宅村目前為金東最大的文化禮堂。燈光、音響、桌椅等設施齊全,建有特色民俗文化展廳、積道講堂、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文化長廊、文化廣場等,展示風土人情、傳統文化,十分注重文化大禮堂的“思想性”。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是以前經常會看到鄰居之間為了一些小矛盾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現在村民們在勞作之余或在文化大禮堂內看看書、聊聊天,或在文化長廊、文化廣場一起散散步、跳跳舞,增進了彼此的感情,鄰里之間呈現出彼此尊重、互相幫助、其樂融融的好現象。我國農民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受教育難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系統的接受學校教育顯然是不可能的,文化大禮堂內設的圖書館這座“沒有圍墻的學校”,具有全民性、靈活性、多樣性、終身性的特點,閱覽室內擺放了多種科技類、優秀傳統思想類、法律常識類等各種圖書,同時在文化大禮堂內舉辦宣傳科普展覽、提供農業科技點對點信息服務、開展技術培訓班等,從而影響農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幫助農民提高文化、掌握技術、學會經營、遵紀守法,促進了農民的全面發展。
文化大禮堂除了注重“思想性”,也非常關注“娛樂性”。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繁榮本村文化,文化禮堂組建了合唱隊、舞蹈隊、民樂隊、籃球隊、民俗表演隊、乒乓球隊、健身氣功隊等8支文藝隊伍,新建了禮堂文化健身廣場,安裝了單杠、雙杠等健身器材,組織開展農民拔河、唱歌比賽、廣場舞比賽等等群眾性自娛自樂活動,豐富了農民的精神世界。自2014年杜宅村文化大禮堂開堂以來,在文化禮堂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先后舉辦了與溫州文化走親文藝演出、金東區文化禮堂巡回演出啟動首站、全區“非遺”展示活動、文化下鄉活動、寫春聯送福活動等等,最讓村民得實惠的是婚俗慶典禮儀活動,從2014年至今已經舉辦了50多場,很受老百姓歡迎,得到了村民的積極擁護和熱情的參與,增強了農民的精神力量。
總之,建設文化大禮堂,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在要求,有利于人民群眾廣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載體,有利于把優良的文化傳統、積極的價值追求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給農民,形成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代化、大眾化的良好文化氛圍;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可靠平臺,有利于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改進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是深化“鄉風文明進萬家”活動的具體舉措,有利于鞏固和深化“鄉風文明進萬家”活動,引導農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風貌。
【參考文獻】
[1]謝琳.淺析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思考與實踐.參花月刊,2015(6):136-137
[2]高艷.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現實意義,中國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