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
【摘 要】社會的進步使融合教育成為世界教育的發展潮流,然而隨著融合教育的推進,傳統的特殊教育師資培養面臨巨大挑戰。本文將從高等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發展的角度,審視思考現階段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師資職前培養的模式。
【關鍵詞】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職前培養
融合教育主張尊重特殊群體的需要,呼喚特殊兒童的回歸。融合教育通過在普通學校中提供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措施,極力為特殊兒童營造一個“零”隔絕的教育環境,幫助他們獲得在正?;h境中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這一理念對我國殘疾人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殘疾人教育條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中都強調要進一步加強融合教育的相關工作。例如,《殘疾人教育條例》中就明確規定,“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根據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優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一、融合教育的內涵
融合教育是一種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和辦學形式,它的基本核心是不要將特殊兒童刻意隔絕在封閉的教室、學校和區域內,主張障礙兒童要融入普通學校,并積極營造有包容力、全納性的教育氛圍,使特殊兒童可以和普通兒童一起參加各項學習和社會活動。由于融合教育幾乎可以跨越人成長發展的各個階段,比如學前教育階段、基礎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階段等,因而它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特殊兒童的潛能,真正實現了障礙人群與其他同輩群體一同成長與發展的目標。
在融合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有針對性的環境,促進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之間的各種活動和良性互動。通過融合教育,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之間增進了感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建立起一種平等互助的友情,有助于彼此身心人格的健康發展。然而,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之間相互交融的互動活動要想有效的開展,需要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這就對普通學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更多特殊教育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關懷和關愛的品格。融合教育的提出是教育上一次范式性的改革,引發了人們對普通師范教育和特殊師范教育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深刻思考,推動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共同邁進了新的發展階段。
二、特殊教育師資的職前培養模式
實現融合教育的目標需要專業性的支撐。隨著融合教育的不斷推進,對教師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普通教師與特殊教師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在高度多樣性的融合性學校環境中展開相互之間的合作,這就要求普通教師要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或全納教育的相關知識與技能,而特殊教育的教師也要學習一些與普通教育相關的教學方法。組建一支有一定數量規模和質量要求的,既懂普通教育、又懂特殊教育的專業隊伍便成為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教育的必然選擇。
(一)普及型特教師資:普通教師“特殊化”培養
融合教育主張打破不同群體之間的藩籬,重視弱勢群體的學生發展,關注被邊緣化群體的需要,使被排斥在普通教育之外的特殊兒童得到與同齡兒童一起學習生活的機會。隨班就讀作為融合教育在中國的具體應用,是我國殘疾兒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隨班就讀的推廣,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普通學校的教育環境和教師的工作任務也會因此發生改變,如果普通學校的教師不具備教育特殊學生的能力,不能給特殊兒童提供充分的教育支持,那么對于特殊兒童而言,不過是從一種隔離狀態進入到了另一種隔離狀態,不僅違背了隨班就讀的初衷,融合教育也成了一句空話。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流向是特殊教育學校,雖然特校教師對普通學校有所支援,但仍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因而融合教育對普通教育的教師提出更為專業的要求,要求普通教師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特殊教育的知識和技能。為了滿足融合教育的實踐需要,應當在高等教育普通師范專業開設一定的特殊教育課程或者舉辦特殊教育相關的講座,提高普通師范生的特殊教育素養,也可以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中適當添加一定的特殊教育內容,幫助普通教師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識。
(二)骨干型特教師資:特殊教師“普通化”培養
一直以來,高等學校的特殊教育專業都以培養適合在特殊教育學校工作的教師或相關人員為目標,但是隨著融合教育的不斷推進,傳統的特殊教育專業面臨巨大挑戰。普通學校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職責,而特殊教育學校勢必日益減少,其職能也由原來特殊兒童的教育場所轉變成為融合教育的資源中心。這樣的轉變使特殊教育的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從隔離的特殊學校走出來,以特殊教育協調員、資源教師和支援教師的身份走進普通課堂,配合、協助普通教師一起,共同承擔起包括特殊兒童在內的所有學生的教育責任和教學工作。因此,這就要求特殊教育的教師要具備在融合性教育場景中對多樣化兒童進行教育的能力和素養。在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專業中,應當適當安排綜合化的普通教育訓練,提高特教教師在普通教育體系中的適應性,增強其滿足不同類型兒童教育需求的能力。與西方國家的特殊教育實踐不同,我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保留特殊教育學校,以此為特殊兒童提供更為專業的高質量教育與康復的指導與支持,因此,我國特殊教育專業的培養應該有兩個方向:一是繼續為特殊學校輸送特殊教育人才,二是培養具備一定普通教育知識又能在普通學校從事特殊教育支持工作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方俊明.融合教育與教師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3)
[2]朱楠,雷江華.融合教育背景下免費師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4(02)
[3]周滿生.關于“融合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研究,2014.35(02)
(基金: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青年課題“武陵山區特殊教育師資職前培養研究”(tryz2015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