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鵬軍
【摘 要】賞識教育是當今學校和家庭教育中較普遍的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對他們的言語行為進行肯定,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如果能夠正確運用賞識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表現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也具有重要的積極促進作用。但是,不恰當的、盲目的表揚往往會對學生產生反作用。
【關鍵詞】賞識教育;降溫;反思;心理素質
近日,寧波本地一則新聞《一篇作文得了18顆“星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一次習作練習中,海曙區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晶晶的一篇作文,得了18顆星星。面對語文老師如此高度的賞識,孩子自然是欣喜不已。孩子的母親在開心之余,看到孩子得意揚揚的神態,卻心生一絲擔憂:小學生賞識教育,會不會過了頭?我的看法與這位家長是一致的,我不知道這位老師為什么給出18顆星星,難道星星越多,就證明作文的質量好嗎?假如只給學生的作文一顆星星,它們兩者在促進學生進步方面究竟有大多的區別,同時,對學生而言,他以后寫作文時能接受的是老師給他更多的星星,但是面對現實,這是不可能。因此,對賞識教育我認為要重新加以認識。
一、賞識教育的本質及現狀
賞識教育的創始人是周弘,他認為賞識教育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賞識,其本質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賞識教育的特點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賞識教育成為近年來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種趨勢被很多老師和家長所效仿。我們常聽到老師和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聰明!為孩子唱贊歌,成功了某些個案,許多家長和老師把它奉為教育孩子的靈丹妙藥。家有一外甥女,其母就常用這一種方法,筆者就發現,孩子對表揚她非常樂意接受,而對批評她常采用一哭二鬧,不肯接受,對此我非常擔心,未來的道路還很坎坷,一旦遇到挫折,她在心理上是否做好面對挫折的思想準備,而我們經??吹?,許多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異常脆弱,經常有報道學生離家出走、輕生、精神疾病發生等,而這一些往往是賞識教育過度,挫折教育缺失所造成的。
二、認可賞識教育原因探究
賞識教育得到普遍的認可,究其原因,筆者是這樣認為的:1.愛的代名詞?,F在提倡家長要愛孩子,老師要愛學生,賞識教育就成為愛的代名詞,賞識孩子或學生越多,就似乎越能證明自己更愛孩子或學生;2.獨生子女。現在孩子往往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就對孩子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他們給孩子好吃好穿,生活發生了改變,對孩子舍不得打罵,發現孩子的優點和聰明之處就給予表揚;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短期,賞識教育能促進學生,使學生將自身能力發展至極限,但是很多老師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有時挫折教育或懲罰教育比賞識教育更適用,但在當今和諧社會里,這種教育方式是需要承擔很大的壓力,教育主管部門和老師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舉賞識教育,壓挫折教育。
三、古今中外理解賞識教育
筆者不才,但據我所知,古人因賞識教育成才的典型例子幾乎沒有,但對挫折教育卻非常推崇,孟子曾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講的是人只有經歷磨難和挫折,才能增加才干。國外許多教育家、哲學家對逆境成才有至理名言,如曾說:“拜倫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道路?!碧K格拉底曾說:“逆境是磨練人的最高學府。”恩格斯曾說:“逆境使天才脫穎而出,順境會埋沒?!痹诂F代賞識教育背景下,也出現了不少名言,如: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天生我才必有用,最后一名也自豪;賞識教育是讓父母領取合格證的教育;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在我看來,賞識教育的名言很難有說服力,就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名言一樣,至今讓人爭論不休。美國曾是國人津津樂道的賞識教育比較成功的國度,但是目前美國教育卻在向中國學,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羅列出許多懲罰學生的方法和措施,有一些在某些地方一合法化,如學校體罰學生確是合法的,老師“適當”的打學生,也是允許的。這說明國外對賞識教育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四、其他教育方式彌補賞識教育
現在學生從小就接受賞識教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其弊端就顯現出來,他們承受生活壓力的能力及處理挫折的方法明顯滯后,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用其它的教育方式加以彌補。本地許多高中紛紛開展活動,改變因賞識教育留下的嬌生慣養、以我為主的生活態度,其中以姜山中學實施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生命體驗活動較有特色,在每年的暑假,都組織學生奔赴貴州麻江縣下司民族中學,開展體驗活動,使學生們深刻體會到了貧困同學生活的艱辛,學會了感動與珍惜。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該校2300余名學生分四個時間段,參加了為期一天的素質拓展訓練。訓練項目包括:背摔、攀巖、高空斷橋、過求生墻等。2011年4月底,該校在天童森林公園舉行了野外生存訓練,全校2034人參加,活動包括原始山路攀爬、野外消防演練、野外急救演練、個人素質拓展等項目,2011年11月26日,600多名姜山中學的學生在種糧大戶盧方興的田頭,揮鐮開割,體驗農忙生活。我們發現,學生的年齡越大,他們對賞識教育的依耐性越少,更需要在生活中體驗困難和挫折。
五、“狼爸”“虎媽”熱議的再思考
與賞識教育相對的是挫折教育、棍棒教育。似乎目前賞識教育已覆蓋了挫折教育和棍棒教育了,所以學校里教師不能體罰學生,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等,但是近期有關“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熱議。“狼爸”名叫蕭百佑,廣東人,畢業于暨南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奢侈品行業的從業者,同時涉足地產。他的三個孩子先后考上北大。著有《所以,北大兄妹》一書,其教育方法被媒體總結為“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被稱為“中國狼爸”。其管教方式是:“打”是洗禮,是他給孩子的圣經,教育理念是用最傳統、最堅決的方式管教孩子。“虎媽”,原名蔡美兒,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媽戰歌》的書在美國引起轟動。該書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虎媽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并引起美國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虎媽”的故事也登上了《時代》周刊封面。“狼爸”“虎媽”的事跡是對當今賞識教育的一次否定,是對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的肯定,雖然筆者不同意“棍棒之下出人才”一說,但是中國傳統教育方式其生命力依然還強大。
六、賞識教育降溫勢在必行
美國成功心理學大師克利夫頓認為,教育就在于發現學生的優勢并利用這些優勢。蘇聯大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凡是必須使用懲罰的地方,凡是使用懲罰能夠有益的地方,老師就應當使用懲罰?!逼鋵?,適當的批評和懲罰,只要不是以惡意中傷及體罰學生為前提,都未嘗不可。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深得教育的真諦,他不僅擅長激勵教育,對批評、懲罰教育也頗有研究。在實際工作中,他摸索出犯錯誤寫說明書、寫心理病歷、唱歌等懲罰措施,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教育效果。因此,筆者疾呼,在當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少一些賞識教育,多提倡一些挫折教育或懲罰教育,形成社會輿論的轉變,辦學機構、主管部門的政策法規的支持和保證,讓學生能健康茁壯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