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慧
摘 要:高中與大學巨大變化,使初入大學的學生感到對現階段的茫然和未來的無措,心理矛盾加劇,從而產生厭學、不合群、不思進取等消極情緒。這種現象真實存在并具有普遍性,只有充分了解銜接現狀,對其進行分析和反思后才能解決此問題,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以河南省高中、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圍繞高中與大學教學思想、內容、方法、高中生和大學生對銜接現狀看法方面開展,以期為我國高中與大學教育銜接改革提供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教育銜接;高中;大學
一、教育銜接現狀
(一)教育思想。教育活動由教育思想指導,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活動。中國高考競爭十分激烈,“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態勢近年來雖稍有緩和,但仍未得到根本改變。所以高考仍是現在教育的主流思想,應試教育思想指導著高中教學活動的開展。81%學生意識到各種技能對未來生活、學習的必要性,但為應付高考,只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學校只重視高考科目而忽視實踐、鑒賞、生活能力的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并沒有得到全面發展。導致48%高中生進入大學后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能適應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的教育思想。應試教育思想扼殺了孩子的個性,比較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具有基礎性和先進性?;A性是指教學內容要體現本門學科的最新成就和水平,不能把陳舊落后的內容教給學生。其次,教學內容要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可接受性,既不能滯后也不能超越學生的可接受水平。86%的高中、大學生認為高中與大學教學內容不能很好銜接。調查反映出:高中課程單一化,目的性強,不考就不教。大學課程豐富,較因材施教。要創建“雙一流”、“特色學科”大學,針對性培養人才,高中開設的課程應與大學內容對接。所謂術業有專攻,統一化的教育淹沒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很好的挖掘學生的專業潛力。高中語數外、物化生或政史地的課程設置是寬泛的。因為要考這些,所以不管實用性多大必須學而且要得高分。于是很多高中將原本的音體美課改為自習課。大學更系統、專業的學習某一領域,實用性強、針對性強,比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一周至少會有三天有計算機課。還會有根據興趣自主選擇的體育選修課、博雅課等。教學內容的不銜接造成進入大學后,相關知識重新深入學習,教學資源投入得不到最大化利用。
(三)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學方法既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相適應,又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高中教師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忽視能力的培養,把教學內容講解得十分詳細,反復交代解題技巧。學生的學習方法基本上是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始終圍繞著高考題型,很少使用查閱資料、參觀訪問、調查或獨立進行實驗等富有創造性、主動性的學習方法。即使老師給機會討論,學生們表示不愿甚至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中即使有疑問也不會主動提問的比例高達93%。這使得學生初入大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自主的學習方式,從而影響教學進度的開展和教學效果。
(四)銜接現狀。50%高中老師沒有做高中與大學學生發展的引導工作,造成學生因不了解大學,在高考后的三個月碌碌無為度過,進入大學后不能很快完成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96%學生渴望了解高中與大學的銜接,但現階段高中和大學在銜接方面做得不充分,高中沒有做好進入大學的引導,大學沒有做好從高中升入大學的過渡。
二、總結與反思
教育階段銜接問題,早在80年代就被提出來了。但迄今,在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方面可查詢的書籍極為稀少,有關論文報告也是零星散落。高中與大學的銜接問題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比如,大學生人文知識基礎差,實踐動手能力弱。無時間補救,也不能速成,影響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這些問題應在基礎教育階段解決,但高中把這些能力的培養依托于大學,高中一心顧高考、刷高分;大學應是深入探究學術的階段卻被不適應延誤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高中與大學銜接方面,我們要學習外國。比如:從高中到大學一年級,美國高校的銜接措施緊密的貫穿始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服務對象全面,從高中先修計劃、到大學入學前的教育補償項目和學前預備項目、再到大學入學后的指導項目、新生體驗課程以及新生發展課程,實現了高中與大學的緊密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試包括全國統考和各高校單獨組織的考試。統考成績是高校錄取的標準,第二次考試根據各校的專業特點和要求,考專業學術性問題,主要考中學的選修課。
我國高中與大學在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高中與大學轉變之間銜接不足。還未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高中與大學的教育銜接。但高中與大學銜接極其必要,影響學生個人發展,人才培養和輸出。高中與大學的教育銜接不是幾個人或一個學校可以完成的,希望教育者們能夠對此深入研究,為國家教育部制定有關方案提供可參考的數據,希望高中與大學教育銜接問題能盡早被解決。
參考文獻:
[1]余立.《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同濟大學出版社.
[2]葛偉.《針對大學生心理特點高中—大學數學學習銜接問題的研究》.
[3]孫志華.《高中物理教育與大學物理教育的銜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