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嘯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籃球運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需要對籃球訓練課程提高重視程度。本文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周期性訓練理論的訓練要點進行總結,并從在運球上籃中的應用、“板塊結構”下的訓練周期理論、訓練周期理論下的“以賽代練”、大競賽訓練周期的確定四方面,論述了周期訓練理論在小學籃球訓練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周期訓練理論;小學籃球;訓練計劃
整體來看,我國整體的籃球水平并不高的,但籃球運動的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青少年是我國籃球發展的希望,對于今后的籃球發展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籃球訓練過程中,要求有較高的訓練時長和熟練度,但在我國小學籃球訓練過程中,并沒有將層次性顯示出來,各種層次轉換之間也沒有形成過渡,訓練措施也不完善,而周期性訓練理論的使用可彌補籃球訓練中存在的不足。
一、周期性訓練理論的訓練要點
在周期性訓練過程中,需要對序列結構進行良好把握,在不同時期之中,訓練理論的內容安排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教練員應根據不同的戰術和技術,促使運動員們對主要基本功進行掌握,實現籃球技能的有效提升。整體來看,籃球訓練主要以基本技術的學習為主,如投籃、運球等,此時要注重訓練質量和次數符合相關標準,利用大量的重復性訓練對各種技能進行熟悉,這樣一來,運動員在賽場上才能發揮出更高水平。在賽前訓練中,人們應該將訓練重點放在競技能力的提升上,通過大量的訓練運動去適應比賽強度。
二、周期訓練理論在小學籃球訓練中的具體應用
(一)在運球上籃中的應用。為了對周期性訓練理論進行深入研究,某小學開展了分組對照研究,并按照身體素質和技術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每小組的人數為8人。在全場運球上籃過程中,主要指從底線開始運球,一直到對面的籃筐下進行上籃,如果籃球為進入籃筐,還需進行補籃操作。通過研究調查顯示,由于學生的個人素質和技巧存在差異性,體育教師應該對成績進行中和,促使成績兩小組的成績相接近。通過最終測試顯示,100m的普通組成績為19.71,而實驗組成績則達到了20.13,時間相差0.52s。在具體訓練內容的制定上,普通組學生主要按照體育教師的計劃進行。而在實驗組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每一階段中的訓練內容進行合理設計,確定好訓練的側重點,在每個階段訓練達標之后才能進入到下一階段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兩小組的運球上籃成績均得到了提升,普通組100m的成績達到了19.03,實驗組提升到了18.79,實驗組比普通組高出0.24s。因此,周期訓練理論對小學生籃球訓練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相關教師應對其提高重視程度[1]。
(二)“板塊結構”下的訓練周期理論。相比之下,訓練周期理論可以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進行平衡,并利用“板塊結構”,對訓練目標進行逐一實現。但在具體的“板塊結構”中,訓練周期不會超過3周。因此,在訓練目標的設計上,盡量不要超過兩個,否則會讓小學生產生很大壓力,喪失對籃球訓練的興趣。在不同的訓練板塊之中,體育教師應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訓練刺激,例如在正常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籃球比賽,對勝利的一方進行一定獎勵,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比賽能量,強化訓練效果。而在單個訓練階段之中,整體訓練應該向負荷訓練轉換,對基礎訓練和專項訓練進行準備,這也是訓練周期理論的核心思想,在各個訓練階段中安排相應比賽。
(三)訓練周期理論下的“以賽代練”。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我國一直提倡“以賽代練”,利用具體的比賽環節來代替訓練,從而激發出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但在“以賽代練”理論實施過程中,并不是沒有訓練成分,而是將訓練內容融入到高水平的比賽之中。站在小學籃球訓練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體能有限,體育教師在比賽設計環節中,應避免比賽的連續開展,為學生提供適當的休息時間。另外,在學生學會部分競技技術之后,教師還應該對下一階段的訓練內容進行強調,并站在訓練的角度對其中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促使學生正確認識比賽和訓練的關系。“以賽代練”不僅是訓練周期理論中的主要體現形式,在競技體育中也十分常用,體育教師提升對指導性問題的探討深度[2]。
(四)大競賽訓練周期的確定。截止到目前,為了提升我國整體的籃球教學水平,十分重視小學籃球訓練模式的開展,并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和課外訓練,為學生籃球技能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具體的周期性訓練理論應用過程中,需要以大周期的合理劃分為主,將每個大型訓練周期分成準備期、競賽期和過渡階段等,從而為小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提供基礎條件。另外,在具體訓練安排上,還需要對訓練強度進行合理控制,避免學生身體受到傷害。
綜上所述,周期性訓練理論主要針對于周期性的運動組織訓練,而在各個階段訓練過程中,需要對側重點進行合理設計,為小學生籃球訓練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整體來看,周期性訓練理論的應用,學生的籃球技術和體能等方面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各個學校也可以借助該訓練理論,為我國籃球事業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趙瀟溢.高校田徑短跑運動員冬訓小周期訓練計劃探討[J].體育科技,2017,38(2):16-17+22.
[2]王清梅,王興宇,史健.運動訓練理論分歧的審視與思辨——基于“一元”“二元”理論[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7,32(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