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文
摘 要: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把閱讀和作文分成了二個不相干的模塊,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我們在《欠發達地區初中語文教材二次開發的研究與實踐》的探究實踐中,對“典為范本,讀寫相生”作了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讀寫;作文教學
一、以寫促讀
“以寫促讀”,是用“寫”的方式來促進“讀”的進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讀”是目的,“寫”是手段。讀,就是對教材或其他閱讀材料的閱讀、理解、鑒賞; 寫,是具體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筆記、圈點勾畫,包括札記、抄寫、縮寫、改寫、擴寫、讀后感等多種形式。寫,促進閱讀的一種具體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閱讀。
教師在教學策略上,特別要注意:一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的“寫”來促進自己的閱讀,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獲得更為真實、更為深刻、更為豐富的體驗;二是要有意識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來設計多種形式的“寫”的訓練。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的學習時,我設計了兩個練習:
1、請將本文縮寫成一句話新聞,發至QQ“說說”或微信“朋友圈”。
2、假設你是美國《紐約時報》派駐中國的記者,請你以本文為素材另寫一則新聞,發表在《紐約時報》上。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一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概括文中所敘述的新聞事實。“發至QQ‘說說或微信‘朋友圈”,是貼近生活切合當前學生的社交實際,增加同學的學習興趣。二是能夠引導學生體悟文章中所隱藏著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新聞雖然是客觀的報道為基準,但都隱含著記者的“立場”。
二、因讀悟寫
因讀悟寫,目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閱讀來激活學生的思想,從經典閱讀中受到啟發,從而去發掘寫作欲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經典來領悟寫作技巧,品味名家的寫作技巧。閱讀不只是閱讀了,還在于領悟寫作的方法,揣摩寫作的規律,幫助學生的寫作尋找到了“范本”和“技巧”。
在學習了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新聞之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請從我們平常的校園生活中,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或有榜樣作用的人,寫一篇消息或報道。并由語文科代表負責組織,在班上以“新聞發布會”的方式進行展示。
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聞后,能夠運用新聞的有關知識來表達對生活的發現,引導學生用新聞的眼來觀察我們周邊的生活,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新鮮的有價值的事件和人物。
三、精心設計
要落實“讀寫相生”,要花大力氣來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首先就是要認真研讀文本,把握文章的重難點;其次是要把握學情,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預設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感興趣的問題以及學生有能力完成的學習任務。一定要做到:問題從學生中來,從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需要出發。在常規的閱讀教學中,我的基本設計思路:
1.從學習的重難點出發來提出和設計寫作的練習。在《孔乙己》的教學,重點難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掌握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復雜性,孔乙己悲劇的原因;(3)掌握細節描寫對于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根據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特長來選擇寫:
(1)續寫《孔乙己》后傳。(2)《范進巧遇孔乙己》。(3)《我眼中的孔乙己》。(4)改寫課本劇。
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更好是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了解魯迅先生老道、犀利的寫作藝術,也是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體念。
2.是聯系中考命題的設計思路和特點,結合教學資料來選擇和設計“寫”的練習。效的語文教學不只是為了考試,但是,也絕對不回避考試。教學中,適度地聯系考試,適度地結合考試來進行教學,也是提高語文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
比如,在《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中,可以聯系有關新聞,設計寫一句話新聞的練習。比如:閱讀下面一則新聞,如果要將其概括為一句話新聞發布在手機報上,你會怎樣寫呢?
北京市公安機關在追逃專項斗爭中,采取“網上作戰”等高科技手段和對在逃人員的分級督捕,自7月1日至8月1日,將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緝拿歸案。據介紹,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開始對全市1990年以來的負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從監管等場所逃脫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進行了全面調查,將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員的情況全部輸入計算機上網,并與公安部聯網。(參考答案: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網上作戰”分級督捕等措施緝拿逃犯211名。)
3.套用或改編課后“思考與練習”中的設計練習。如果你是美國《紐約時報》的記者,請你以《別了,“不列顛尼亞”》為材料編寫一則新聞,發表在《紐約時報》上。顯然這一設計的用意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新聞事實的基礎上,揣摩新聞語言之中多蘊含的感情色彩。這其實也就是課本后“思考與練習二 這篇課文語言莊重而含蓄,細讀下列語句,體會其深刻含義”的技術改編了。
在開發“閱讀—寫作”的雙向遷移中,閱讀和寫作形成了互相補充的有機體,使語文教學中兩個重要方面得到了更好的融合。“以經典為范本,讀寫相生” 構筑了讀寫整體,提高了讀寫效率,能更踏實地落實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笑施,劉麗.讀寫結合構建學生語篇能力的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1(25):102-103.
[2]姚霞暉.經典誦讀開路,夯實讀寫基礎.師道2011(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