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學生在體育課中運動損傷時有發生,傷害事故的后續處理問題也相當的繁瑣擾人。針對這一情況,通過各種途徑我了解到,近幾年來,在體育課中學生的運動損傷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許多體育教師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和不必要而采用消極的態度去處理面對,對于單杠、雙杠、山羊、跳箱等一些容易發生傷害事故的教學內容避之不授。這就違背了我們體育課的基本宗旨。由于本人教學時間較短,經驗較淺,在此謹以自己的意見觀點來談談中學體育課中的運動損傷的預防與保健。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運動;損傷;保健
運動損傷,顧名思義就是參與體育運動時,對身體造成的傷害。產生的運動損傷和我們所參加的體育鍛煉類型、個人技戰術特征、身體素質等息息相關,它與我們平常在工作環境或生活中的受傷都有著差異。也常與運動訓練水平、運動環境和條件等因素有關。青少年更加容易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受傷,是因為他們在生理結構和心理成熟度上都還不夠完善。如果你還能夠回憶起美國著名女排選手海曼在排球場上的猝死的畫面和桑蘭摔倒在體操墊上痛苦的表情時,我們對運動損傷就會產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和感受。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它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健康、學習和工作,嚴重時還可以使人致殘,甚至死亡。這對我們體育工作者開展工作是很不利的,將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和心理影響。
一、運動損傷的基本情況
我個人通過問卷調查法對我校本部1200名學生、國際部24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經過統計和計算,得出了以下一些數據和結論:
從表4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上肢和下肢,而頭頸部、肩部和腰部的受傷比例則較低。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身體位置的解刨結構特性。在下肢所包含的主要關節中,研究發現損傷率最高的是踝關節,分析認為這主要是踝關節的解剖學結構特征——外踝長、內踝短,內踝的韌帶比外踝的韌帶更加堅韌,例如打球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者落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都非常容易造腳踝內翻產生運動損傷。膝關節在多數的體育運動中都是在屈的準備動作位置完成移動,在這個動作位置扭轉或者屈伸最容易造成半月板受傷,膝關節韌帶拉傷。另外上肢腕、指關節也易挫傷。
二、導致損傷的原因
(1)準備活動。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學生往往憑著一時的沖動和興奮,常常忽略準備活動就投入到活動中,這時由于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機能沒有充分動員起來,身體缺少必要的協調性,而且想象中的動作與實際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差距,求大于供,就很容易在體育鍛煉中造成損傷。這與教師和學生對準備活動的意義認識不足有關。
(2)運動量。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往往會憑著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長時間的活動。這就會造成運動量過大、局部負擔過重、身體過度疲勞而損傷。如天氣炎熱時,把快速跑和跳遠安排在同一次課中進行,就容易造成學生的下肢負擔過重,從而造成腿部受傷。由于長時間的運動,身體出汗較多,水分丟失很大。失水使運動能力降低,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和Na+、K+等電解質,將導致體內電解質平衡紊亂,引起肌肉興奮性增加而發生肌肉痙攣。
(3)身體狀態。在睡眠、休息不充足、傷病初愈階段以及疲勞時參加體育活動,肌體的肌肉力量、協調性會顯著下降,特別是在參加劇烈運動或完成高難度動作時,運動損傷的幾率會大大提高。參加體育鍛煉時的心理狀態,例如煩悶、興奮、焦躁、失落等都將有更加的幾率產生運動損傷,所以運動損傷的發生與心理狀態也是息息相關的。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并且勇于大膽嘗試,但缺乏運動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所以經常不管主客觀前提,容易沖動,這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
(4)技術動作。當我們在體育授課時,有時因為學生對新的技術動作掌握不夠充分和細致或者老師做的示范不夠標準,都會導致學生學習了錯誤的技術動作,這都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因為錯誤的技術動作違反了解剖學的身體構造特性和生物力學的運動學原理。舉個例子:當學生在學習跳橫箱和跳山羊技術動作時,如果沒有充分掌握踏跳的技巧和推手的時機與位置,基本很難獲取騰空的高度與遠度,所以經常會發生身體沖撞在器械上摔倒而受傷。比如籃球接球時的手型和接球后的緩沖動作,如果掌握的不好都很容易造成手指戳傷。做技巧前、后滾翻動作時,因頭部位置不正、團身不好造成頸椎挫傷。
(5)思想麻痹。青少年的神經系統還不夠完善,并且與成人的神經系統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它的生理機制分析為神經調節系統對抑制情緒狀態和興奮情緒狀態的調節不夠平衡和完善,興奮情緒狀態多數處于較高水平但很容易分散。在生活中表現為,情緒亢奮,容易沖動、精力旺盛。青少年缺乏體育鍛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經驗,在行為上表現為大膽盲目的參加體育運動,在思想上經常表現出漫不經心、粗心大意和情緒焦躁,急功近利,不重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的鍛煉原則,往往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此外,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運動損傷事故的發生。如衣著穿著不當、運動設施和體育器材不符合要求、氣候惡劣不宜運動等。
三、預防損傷的策略
(1)增強安全意識、強化自我保護思想。在運動場上、體育鍛煉時和體育課堂中,教師要不斷的強調安全意識和知識,才會使學生認識和意識到預防運動損傷的道理和意義,廣大師生要認真實施以預防為主的思想方針,杜絕一切危險活動和想法,把安全意識教育放在課堂的首位位置。經過不斷的學習保護自身安全方法與時刻強調運動鍛煉時的紀律要求,鍛煉出學生刻苦拼搏、遵紀守法、熱愛集體,永不放棄等優良品質,指引學生重視動作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并能合理應用,最后依靠技術的不斷完善來追求和超越更遠大的目標。體育鍛煉既能健身健美增強體質與預防疾病和消除疲勞調節情感等,還能磨練意志品質、促進生長,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乃至提高和改善整個民族體質。
(2)做好準備活動。在運動前一定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使學生身心做好參加體育鍛煉的準備。除了要做好一般的準備練習外,還要根據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個體情況、氣象條件的變化、體育鍛煉中容易損傷的位置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練習。準備活動的量,以身體覺得發熱、微出汗為宜。例如打籃球之前要特別性地活動一下手腕手指關節,踢足球之前要針對性的活動踝關節,膝關節等。如果室外溫度過低時,準備活動的時間要更長一些,要按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受傷的部位的準備活動要謹慎小心,正式比賽或練習時要量力而行。
(3)充分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合理安排體育教學。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學生實際,預估哪些技術動作不易使學生掌握,哪些技術動作容易造成學生受傷,達到成竹于胸。事先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加強對技術動作的認識和理解,對新教授的技術動作應首先進行正確講解和示范,從簡單到困難、從分解技術動作到完整動作練習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每個技術動作都有正確認識。另外在體育課的教學中要合理安排運動量,特別要注重對局部運動器官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安排是否合理,防止局部負荷過大而造成各種急、慢性損傷。
(4)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只有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才能逐漸配備標準的場地與器材設施,才能不斷的改善運動環境、維護和修補工作,才能更好充分的預防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同時,應加強體育教師的對學生安全的責任感,養成課前對場地器材進行認真檢查的習慣。例如跳遠前檢查沙土松軟情況、清理異物和起跳板是否安放平穩等。
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生活觀念也逐漸向精神生活轉變。體育活動也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和喜歡。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更要重視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盡量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讓學生在既緊張嚴肅又生動活潑的體育課中學到更多強身健體的技術及其各種優良的品質,實現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作者簡介:俞潔,男,上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