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高唐至東阿高速公路路線方案的介紹,結合平原高速公路的特點,對高速公路復雜路段路線方案的比選要點進行探討,以期能對今后的平原高速公路路線方案的比選論證有所幫助。
關鍵詞:平原高速公路;路線方案;比選論證
一、項目概況
高唐至東阿高速公路工程(以下簡稱“高東高速公路”)是山東省“9517”高速公路網中“縱八”德州~東阿~單縣(魯皖界)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西部經濟隆起帶、省會城巿群經濟圈、中原經濟區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本項目北接青銀高速,向南經過聊城市的高唐、茌平、東阿三個縣,在茌平縣與濟聊高速十字交叉,項目終點接青蘭高速,通過交叉高速東接京臺高速、西接德上高速和高邢高速,是山東省高速公路網和聊城市“田字型”高速公路網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揮高速公路網整體效益起到重要作用。路線全長76.753Km,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標準,路基寬度27m,設計速度采用120公里/小時;橋涵設計車輛荷載為公路—I級;特大橋的設計洪水頻率為1/300,大、中、小橋、涵洞和路基設計洪水頻率為1/100。項目區所在地區為黃河泛濫沖積平原,受黃河沖積影響,形成了崗、坡、洼相間的微地貌形態,按其成因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緩平坡地、河灘高地和淺平洼地。地貌的顯著特征為單一的低平寬廣平原。
二、線位布設原則
以“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理念,按照“地質選線、地形選線、生態環保選線、安全選線”及節約土地和投資的原則,結合地方的發展規劃、路網布局、互通式立體交叉設置位置,遵照線形設計標準進行。路線布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符合山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以及高唐、茌平、東阿等沿線縣城的總體規劃;
(2)根據對環境影響程度及地質條件選擇路線,力求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
(3)合理利用地形,最大限度減少占用土地,少占耕地、林地,保護農田水利設施;
(4)與周圍環境和地形相協調,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景觀環境的破壞,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5)本線與既有邯濟鐵路及規劃的鄭濟高鐵、聊泰鐵路存在交叉,路線方案應處理好與鐵路的交叉位置和交叉方式。
(6)本線與青銀高速、濟聊高速和在建的青蘭高速共三條高速公路存在交叉,路線方案應處理好與高速的交叉方式和交通轉換,劃分好工程界面。
(7)本線所經區域路網較發達,路線縱斷面及橋梁通道設置在充分考慮節省投資的基礎上,需充分考慮沿線居民生產生活出行需求。
三、路線方案主要控制因素
路線方案是控制工程投資的關鍵,路線優化比選設計貫穿全過程。本合同段工程路線方案的主要控制因素有:
(1)主要縣市:聊城市高唐縣、茌平縣、東阿縣;
(2)主要環境敏感點:文物古跡、水庫沿線村鎮居民區、廠房、學校、醫院等;
(3)礦產:用地范圍內涉及兩處探礦權:山東渤海灣盆地惠民凹陷西緣南油氣勘查、山東省東阿縣張莊地區鐵礦普查,不壓覆已查明的資源量。區域范圍內無采礦權設置,無其他查明的礦產資源,無查明的礦產地。
(4)主要不良地質:局部軟土、液化土;
(5)互通立交及沿線設施:尹集樞紐互通、楊屯互通、琉璃寺互通、王老互通、茌平東樞紐互通、高集互通、東阿北互通、陳集互通、東阿東互通、東阿南樞紐互通、高唐南服務區、茌平服務區;
(6)走廊帶的路網:公路有青銀高速、濟聊高速、青蘭高速(在建);G514(S316)、G308、S520(S322)、X066、X083、G309、黑龍江路、S105、S325(S324)、G105、G341(S710)、規劃二級路(環線),鐵路有邯濟鐵路、鄭濟高鐵(規劃)、聊泰鐵路(規劃)。
(7)有影響的河流和水利設施:徒駭河(三級通航要求)、老君堂引河、友誼河、四新河、趙牛新河等。其中徒駭河為規劃通航河流。
四、路線方案比選
(1)青銀高速至高唐縣楊屯鎮張大屯村段(A線與K線)。本項目起點青銀高速至高唐縣楊屯鎮張大屯村段擬定了2個方案,工可起點的A線方案和將工可起點東移約2.3km的K線方案。A線起點距離青銀高速高唐服務區變速車道起點約1.4km,尹集樞紐互通的設置,需對青銀高速高唐服務區進行改造,因此初設階段將A線起點東移2.3km至尹集鎮東側的劉王村北,K線起點距離東側的青銀高速高唐東互通變速車道起點約2.2km,尹集樞紐互通的設置無需對其改造。對本段路線進行以下幾個方面比選:1與城市規劃符合性;2北延條件;3通立交布局的合理性;4工程規模;5土地協調;6拆遷數量。綜合論證:K線路線比A線順直,路線短0.813m,橋梁短101m(含分離式立交),造價省5676萬,平、縱線性較好,與地形結合較好,拆遷量少,工程量較省。但楊屯互通距離高唐縣城較遠,服務地方交通方面較弱。另外,由于存在土地糾紛,影響本項目的開工建設,北延路線里程長。A線方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無土地糾紛,預留北延條件好,與工可推薦線符合性好,擬推薦A線方案。經綜合比選,本次初設推薦A線方案,符合工可推薦的走廊帶。
(2)高唐縣琉璃寺鎮至茌平縣馮屯鎮高嶺村段(B線與K線)。B線方案的擬定,主要是從縮短路線長度節省工程造價等方面考慮的,K線在高唐縣于莊村、茌平縣三樓村西側布線,在茌平縣業官屯村跨越邯濟鐵路,與工可跨越邯濟鐵路位置近。B線在高唐縣于莊村、茌平縣三樓村東側布線,在茌平縣望魯店前村跨越邯濟鐵路,距K線跨越邯濟鐵路位置約1km。交叉角度較K線小22°,由K線的主跨40m,增加至50m,但縮短路線長度約0.296km。對本段路線進行以下幾個方面比選:1技術指標;2工程數量;3重要控制點;4對周邊影響。綜合論證:從工程角度考慮:K線有繞行,路線比B線增長0.296km,橋梁短94m(含分離式立交),造價貴8446萬元,主體工程量較大,造價比B線較高。推薦B方案。
五、結語
面對平原高速公路勘察設計中問題和挑戰,設計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本專業知識之外,還應該了解其他相關專業知識。同時,應注意借鑒其他項目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不斷總結和提高,繼續重視和加強路線方案總體設計與比選論證工作。
作者簡介:王東瑋,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