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老字號”作為承載著濃厚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商業形態,在對外宣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時代背景,著眼順應論,探討河南“中華老字號”在英譯過程中如何順應產品特點、語言現實、受眾文化語境、心理需求等,并對其品牌名稱進行了試譯,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本研究只對部分河南“中華老字號”進行了試譯,翻譯的水平有待提高,翻譯的完整性也有待完善。
關鍵詞:河南“中華老字號”;順應論;直譯;意譯
一、河南“中華老字號”英譯現狀
目前的研究文獻中,絕大多數是對“中華老字號”的綜述。比如,有人分析了“中華老字號”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討論了其發展前景并給出相應的措施(郭燕春,2004);有人研究了“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價值及振興策略(盧麗麗,2016)。針對推進“中華老字號”的對外宣傳,有人嘗試性地提出了傳播的途徑和方法(紀征,2009)。具體到河南“中華老字號”的研究,有學者研究了河南的經濟地位、區位優勢和所面臨的問題(殷曉章,2006)。查閱前人研究便不難發現,幾乎沒有關于河南“中華老字號”品牌的英譯研究,國內對其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為了能夠準確地了解目前人們對于河南省內“中華老字號”的了解程度,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中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8份,問卷回收率98%;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為100%。被調查的對象中,男性約占39.8%,女性約60.2%;教育程度方面,中學畢業、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和其他所占比例分別約為20.4%,37.8%,25.5%,16.3%。其他問題比如:“您了解河南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嗎?”,約38.8%的人選擇了“了解一點”,59.1%的選擇“不了解”。數據分析表明,人們對于河南省的中華老字號品牌了解并不多,了解途徑單一。在關于河南省“中華老字號”知識性問題中,選對正確答案的人不足20%。
以此得出以下結論:①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人們對于河南省“中華老字號”的了解都很少。②人們渴望通過有效途徑去了解河南省“中華老字號”。問卷中,約有77.8%的人希望了解河南省的“中華老字號”。③目前,河南省“中華老字號”品牌名稱缺少有效譯本。
因此,河南“中華老字號”的英譯研究勢在必行。
二、理論與方法
1999年,國際語用學協會秘書長Verschueren在《語用學新解》中提出順應論。他以一種新的視角理解語言,強調在交流和寫作過程中,語言使用者應該順應目標語言和語境。
翻譯是不斷順應的過程。“中華老字號”品牌名大多有易懂、朗朗上口、易記的特點,有助于吸引顧客注意力,促進其購買行為。翻譯“中華老字號”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三方面:①順應產品特點。如果商標名可以很好地展示出產品的特點,將有助于在商標名和產品本身之間建立一種聯系,也會使得此品牌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②順應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只有當產品與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相和諧,目標市場和社會才會接受這個產品。③順應受眾心理。Verschueren認為人類的精神世界包括個性、情緒、信仰、意愿、動機、目的等。命名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本文在順應論的指導下,選擇最宜于目的語受眾理解的方式和策略,結合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法,對河南“中華老字號”部分品牌進行了試譯。
三、河南“中華老字號”的英譯
根據直譯策略,將“寶豐酒”譯為Baofeng Alcohol。作為中華老字號,寶豐酒業包括釀造、配置、銷售等環節。翻譯時,前一部分通過音譯保留發音,而后一部分順應產品的特點,便于目的語受眾理解。類似的酒業品牌如“宋河”均可采用此方法直譯。
我們把“八景”譯為Eight Scenes Feast。洛酒集團公司是河南省餐飲業唯一一家國際大型企業,其下屬的洛陽酒家是全國十佳酒店,經營的“八景宴”已在國家商標局注冊,系列文化菜肴已成為洛陽餐飲業的一大特色。基于順應論,我們保留了源語的意義,也體現了產品特色“宴席”,同時又向外傳播了“八景”這一老字號。
我們將“雙魚”譯為Double Fish Flour。開封市天豐面業有限責任公司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主導產品是“雙魚牌”面粉、掛面、燴面及饅頭。其中面粉被譽為“中原之冠”。許多學者通過音譯的方式將其譯為“SHUANGYU”或“Shuangyu”,但為了便于英語受眾理解,我們將其英譯為“Double Fish Flour”,不僅強調了“面業”,而且也宣傳了其品牌。
我們將“真不同”譯為Unique Restaurant。真不同是洛陽市真不同飯店有限責任公司的品牌,始創于1895年,是中華老字號、中華餐飲名店、國際餐飲名店,也是洛陽市主要接待“窗口”。采用意譯將restaurant翻譯出來便于受眾理解品牌的內涵。
我們將開封“第一樓”譯為Baozi of the No.1 Building。開封“第一樓”有限責任公司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國家特級酒家、中華餐飲名店,以經營中華名小吃,尤其是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而馳名中外,被翻譯為“Baozi of the No.1 Building”。“一樓”具有“更上一層樓”之意,不僅可以很好地傳播“第一樓”這一品牌,同時也充分表現“第一樓”的發展理念,符合順應論的基本觀點。“包子”采用音譯,一是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二是此類譯法已為廣大受眾所接受。
根據直譯和意譯結合的方法,將“歸德大有豐”譯為Guide Dayoufeng Sauce & Pickles。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是河南商丘市唯一“中華老字號”。前一部分通過音譯保留了源語的發音,后一部分通過意譯顯示出產品的特點。同時通過音譯的“歸德”與英語單詞“guide”(指導者,帶領人)發音上有相似之處,能讓受眾聯系其英文意義產生該品牌是此行業中佼佼者的聯想,順應受眾的心理聯想。
同樣的,我們將“王守義”譯為Wang Shouyi Spices。王守義是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公司的品牌。隨著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中國文化,了解了中國人姓名構成方式。考慮到目的語受眾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首先“王守義”作為人名可英譯為“Wang Shouyi”。為便于受眾理解,了解品牌信息,需將其十三香調味料的產品特點融入其中。由于在英語受眾的文化以及認知中,“十三”被視為是不吉利的數字,因此在英譯時忽略“十三”這個數字,將其譯為“Wang Shouyi Spices”。這樣基于順應論,既順應了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和認知心理,也保留了產品特點。
將“汝陽劉”英譯為RUYANGLIU Chinese Writing Brush。項城市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為“汝陽劉”,其生產的主要產品是中國傳統毛筆,有別于其他國家生產的毛筆。前一部分同樣通過音譯保留發音,采取直譯的方法,而后一部分采取意譯的方法,便于受眾理解和認知,順應產品特色。
四、結論與存在的問題
為了把中原品牌,中原文化推向世界,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我們必須意識到河南“中華老字號”英譯和對外宣傳的意義,對其予以更多關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華老字號”是企業的靈魂,是國家瑰寶。眾所周知,中國八大古都,四個地處河南。河南失去了“中華老字號”,就失去一大亮點和特色。關注河南“中華老字號”的英譯及對外宣傳意義重大,順應時代的發展。
翻譯對于河南“中華老字號”的對外宣傳起著重要作用。如何正確地翻譯這些品牌名稱,值得研究。品牌名稱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應該關注語言之間的差異也應該關注非語言之間的不同。當然,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它只是對河南“中華老字號”給出了試譯意見,并沒有給出完整的翻譯,翻譯的權威性和完美性有待提高。此外,本文并沒有針對企業的外宣策略給出具體可行的建議,研究的完整性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盧麗麗.從品牌價值評價談中華老字號的振興[J].中國經濟時報,2016(15).
[2]吳國峰.中華老字號品牌的傳播研究[J].企業文化,2014.
[3]紀征.中華老字號品牌傳播初探[J].重慶大學,2009.
[4]李相五.中國餐飲業老字號的民族文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2005.
[5]郭燕春.20%“中華老字號”將被“摘帽”[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
作者簡介:劉玉(1997—),女,本科在讀。
注:本文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7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順應論視角下河南“中華老字號”的翻譯和外宣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2017XA057。
(指導教師:張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