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今年暑假筆者全家赴加拿大阿爾伯特省進行了一次冰川之旅。位于賈斯珀國家公園內的阿薩巴斯卡冰川位于落基山脈海拔3747米的哥倫比亞山和海拔3491米的阿薩巴斯卡山之間,屬于著名的哥倫比亞冰原一部分,是地球上唯一的“三洋分水嶺”,也是目前普通游客可以登臨的唯一常年冰川。
冰川守護人有些來自國外
為了保護珍貴的冰川,游客需要在距離冰川數公里之遙的“冰原中心”下車,換乘專門的車輛上冰川。欣賞了一連串美麗的高山湖泊、瀑布,在偶遇兩次灰熊、黑熊后,我們才抵達阿薩巴斯卡冰原中心。筆者全家登上冰原中心安排的旅游大巴,直奔遠處陽光下閃閃發光的冰川緩慢駛去。隨著大巴逐漸攀高,我們慢慢看清了,原來冰川并非一條,而是有六條。大巴司機告訴我們,當地人叫他們“六趾”,阿薩巴斯卡冰川只是其中最長的一根“腳趾”。
司機告訴我們,冰原中心每年只有4月中旬至10月中旬對外開放,但即便不開放時也要派人留守,大多數中心工作者都來自外地,有些甚至是外國申請者(這位司機就來自澳大利亞,是一名學地理的碩士畢業生),他們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不能逛街,沒有夜生活,要4人擠住一間宿舍,還只能飲用處理過的湖水。說到這里,司機指著山路兩側的兩座湖說,左側那個看上去有點普通的湖是積雨形成的,可以飲用,右邊那座顏色如翡翠般碧綠的美麗小湖,湖水中含有各種礦物質,是不能飲用的。
乘“大腳車”爬上冰川
旅游大巴其實只是輛“擺渡車”,送到半山腰的“大腳車中轉站”就停下了。澳大利亞帥哥說,再往上就是冰川,大巴是上不去的,只能換乘獨有的“大腳車”才能身臨其境。
“大腳車”涂著鮮艷的大紅色,威風凜凜地停在我們面前。開車的司機就是山邊的“土著”,是個開朗健談的中年人。據他說,這種名叫TerraBus的車輛是加拿大本土公司Foremost特制的,每個輪胎都要十幾萬加元(1加拿大元約合5元人民幣),整輛車則值上千萬加元,“只有這種車才能一次運載幾十名乘客在冰原上暢通無阻”,如今全球只有23輛這種“大腳車”,其中22輛都在阿薩巴斯卡,另一輛則被美國人借去,用到了遙遠的南極洲麥克默多考察站。
在孩子們的驚呼聲中,“大腳車”咆哮著緩緩爬過近70°的一處礫石山坡,冰川就赫然橫亙在我們面前。又開了十多分鐘,車停了,我們被招呼下車——這里就是全球范圍內普通游客唯一可踏足的冰川了。
司機大叔說,這座冰川面積大約有6平方公里,最厚的地方超過300米。冰川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光滑如鏡,而是凹凸不平,充滿著危險的暗窟和氣泡,近看冰川表面,白中略透淡藍的幽光。一條條冰水融成的小溪,淙淙從冰面上流淌而過,順著山坡看下去,這些小溪縱橫交錯,逐漸匯流成河,奔流而去,不見蹤影。
保護冰川刻不容緩
筆者在走馬觀花一圈后和司機攀談,他們皺著眉頭,指著地面上游客留下的足跡:盡管再三提醒,不少游客的鞋底仍然帶有泥污,如果不及時清理,就會令冰川加速融解,“而清理的活兒都是我們來做”。司機提醒我“多拍幾張照片,拍一張少一張了”。
原來,這座冰川在過去125年已向后退縮1.5公里,二戰結束后不久冰川對游客開放時,“大腳車”的前身是直接停在冰原中心的,而現在的“大腳車場”才是當時游客抵達的游覽點,如今冰川每年退縮的速度已達到5米以上,照這樣的速度,“大腳車很快就爬不到冰川上、普通游客也遲早再也登不了阿薩巴斯卡冰川了”。
我不由得沉默了。我當然知道,這是氣候變暖所致,但游人的好奇心何嘗不也是“殺害”阿薩巴斯卡冰川的“幫兇”?旅游大巴和大腳車的尾氣、興奮中游客們留下的足跡,都悄無聲息地加速美麗冰川的死亡。
或許,我們真該收斂一些自己的好奇心,為地球、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多留下一些大自然美麗的背影?▲
環球時報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