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明
摘 要 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迅速增長,這成為各種互聯網借貸平臺大量涌現的直接動力。借貸平臺利用大學生消費盲目攀比的心理,開通小額貸款、分期付款等服務,一時間校園貸立即占領各大高校的金融市場,因此而引發的各種網貸事故層出不窮。但目前我國對網貸行為缺乏相應的法律管理規范,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由此引發的事故處理起來較為麻煩。為避免更多的悲劇發生,本文對當前網貸行為法律規范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做出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 大學生 網貸行為 法律規范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在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環境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大p2p網貸公司為了擴大消費市場,把目光轉向了高消費的大學生群體,為大學生提供各種貸款、分期等網絡金融服務。大學生作為一個新興的消費群體,具有高消費、自由度大、金融知識匱乏等特點,網貸公司正是利用了這一特點,經常對大學生的貸款活動進行一些違法操作,雖然有關部門進行過多次整改,但由于相關法律規范措施不夠完善,導致大量網貸事故頻繁的出現。例如,2016年3月,大學生鄭某因網絡貸款六十余萬元無法償還,而跳樓自殺。此事故一出,立即引起整個社會的巨大反響,有關部門立即對相關單位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問題無法解決,為此國家也開始對網貸行為更加重視,立法等相關措施也相繼出臺,網貸行為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焦點。據了解,目前有接近8%的大學生使用貸款的渠道獲取資金,其中有3.5%的學生是通過網貸平臺獲取,身邊大學生采用分期付款等方式購物的更是數不勝數,這是一個非??膳碌臄祿?,在這些人中有很多人不具備償還能力,但也獲得了資金,這無疑是法律的一大漏洞,為此有關單位須進行深刻反省。由于大學生大都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常常會造成貸款無力償還的現象,以至于各種暴力催債等事件頻發。因此,必須要從法律方面加強對借貸雙方的管理,保證互聯網借貸金融服務的健康發展。
(一) 網貸公司的市場準入門檻太低
大學生的網貸服務是在p2p平臺上進行的金融操作,對于這個平臺來說,國家沒有對具體的業務進行詳細的規定,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鉆了法律的空子,經常打一些擦邊球來逃避執法部門的處罰,而監管部門由于立法方面的缺陷無法對其開展有效的監管,這使得放貸者十分猖獗。目前p2p平臺的設立是采取注冊制度,創辦過程中不需要進行一系列審批,市場準入門檻很低,這極大的方便了不法人員進入金融市場,使得在缺少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網貸平臺可以私自開展多種形式借款的活動,由于法律對放款人的資質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無法保證借貸平臺安全,這就容易導致在交易完成后,可能產生一系列違法問題。例如2017年發生在浙江一高校的事件,當時的在校大學生王某由于盲目消費,從借貸平臺上貸款獲得了兩萬元的資金并且很快揮霍完,但是由于沒有償還能力,他只能繼續從其他平臺上繼續貸款,這使得他的還款金額越滾越大,最后竟然高達20余萬元,事后有關部門對相關企業進行調查發現,這些企業的經營方式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違法行為,有一些甚至連經營許可都沒有,但竟然能夠進入到市場上,通過網絡對大學生實施放貸,這不禁引起人們的深思,為什么這些手續不完全的公司能夠進入市場。綜合來看,就是國家對市場準入門檻放得太低,導致金融市場魚龍混雜而不利于監管,對于這種現象有關部門要進行及時的反思,發現問題并解決,保證金融市場高效的運轉。
(二)大學生信用系統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信用系統管理還存在不小的缺陷,無法及時地對學生失信行為做有效記錄,造成學生可以在多個平臺進行貸款活動,還會出現大學生在網貸過程中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網絡平臺無法保證所獲得的學生信息為真實有效的信息,學生也無法對網貸平臺的信用進行全面了解,致使雙方的信用認定較為困難,無法對雙方的借款能力和還款能力完成準確定位,為網貸事故的發生埋下了極大隱患。例如南京一高校2013級學生張某,在網絡平臺貸款5000元后無法償還,便一直拖欠公司的資金,有時還繼續到其他平臺去借款并且不償還,造成所欠貸款的利息越來越多,至今已欠下十多萬,這種情況的發生說明借貸平臺沒有對張某的信用做出正確的評價,在欠平臺貸款的情況下,還可以繼續在其他平臺獲得資金。這個例子說明網貸過程中信用系統的管理是比較混亂的,并且不利于公司的長久發展。
(三)學生還款能力不足,網貸審核機制不健全
銀行貸款具有審核嚴格、放貸時間長、金額較大等特點,而網絡貸款不需要與大學生簽訂復雜的協議,不需要有人擔保和進行實物抵押,只需要提供簡單的身份信息即可獲得資金,這是因為網貸平臺對學生還款能力不能正確合理的認識,對學生的貸款資質無法有效地核實,對學生的家庭狀況也沒有進行全面了解,使得許多無力償還的大學生能夠輕易的獲得大量貸款,例如上述的大學生鄭某,利用班長的身份獲取班級同學的信用和貸款信息,從多家網貸平臺成功獲取大量貸款,沒有經過其他同學的同意,而網貸平臺也不了解鄭某非法獲取他人信息的情況,就這樣在事情暴露的情況下,鄭某選擇了自殺,除了鄭某自身的原因外,相關企業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沒有了解清楚情況就行放貸,是對公司和借款人的不負責任,這正說明建立健全的網貸審核機制是多么重要,因此要在保證大學生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進行交易,保證市場規范的運作。
(四) 學生對網貸的知識不夠了解,法律意識淡薄
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但對于網貸的運行機制并不了解,對于復利等利息計算方式完全不懂,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學生沒有對網貸平臺還款標準進行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就進行交易,這直接造成學生利益的損失。例如目前非常火爆的螞蟻花唄,大部分人只知道在還款期內償還貸款是不需要償還利息的,而并不知道未按時還款的利息計算方式,這使很多人在逾期后對還款金額不滿意,其實有很多情況并不是網貸平臺故意向學生索取高額利息,而是學生對未按時還款的利息計算方式不了解,造成高額利息事件的發生,國際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監管,避免高利貸等形式的出現。另外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隨便的向網貸平臺提供自己的重要信息,這有可能造成自己的大量隱私信息遭到不法分子利用,為再次欺騙學生提供了機會。
(五) 缺乏對p2p平臺的有效監督
目前還缺乏對p2p平臺運行過程的有效監管,但網貸業務大都在p2p平臺進行交易,這造成對網貸的管理也更加困難。并且p2p平臺貸款的宣傳一般是高額度、零擔保、到賬快等虛假宣傳形式,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且迷惑了學生對貸款的理解,無法對虛假宣傳采取有效的打擊措施,使得惡性放貸活動越來越猖獗。
(六)合同涉嫌欺詐行為,利率不透明
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監管措施,各網貸平臺在貸款利率上漫天要價,利用學生對利率和放款規則不了解的特點,對學生征收服務費、中介費、保證金等一系列額外費用,間接的提高的貸款的利率。例如大學生王某通過網貸平臺進行貸款,規定的月利率是1.6%,但增加客戶服務費1.7%,擔保服務費用0.8%,這樣總費用加在一起成為4.1%,經計算一年的費用率竟高達50%,與合同中王某理解的1.6%有很大的差距,這是目前典型的借貸欺詐形式,平臺正是利用大學生這些弱點,把高利息轉換成各種服務費用,讓學生覺得利息并不高,但實際上是變相提高利率,以此來對學生征收高額費用。
(一) 完善對網貸公司的市場準入機制
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中存在著大量p2p網貸平臺,監管部門對這些公司的資質大都沒有進行過嚴格的審核,只有在發生事故時才想起對企業進行監督,致使這些非法公司不需要較多資金就可以容易的進入市場,進入市場后對貸款活動進行虛假宣傳,如果現在不對其進行法律約束,加強立法工作,以后必將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的管理。因此我國監管部門必須加快p2p網貸行業的立法工作,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保證網貸公司具有合法的經營許可,確保該平臺具有行業運行資質,進一步規范網絡貸款行為,對于非法進行網貸活動的公司和平臺進行取締,堅決打擊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建立健全的網絡借貸行業市場準入機制,從法律源頭方面進行監督和管理,把不法分子利用借貸平臺大量牟利的想法扼殺在搖籃里,避免不健康的網貸公司進入市場,提高互聯網借貸行業的整體水平。具體方面可以要求網貸平臺建立時獲取金融管理機構的審批,在審批文件中對今后開展的借貸業務進行詳細介紹,對貸款利率做出明確的規定,這樣在出現問題時就可以保證有據可依。
(二)加強網貸公司對借款人的審查力度
網貸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放貸流程極為簡單方便,只需要貸款人一些簡單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完成整個放款流程,但是很多人不具有借款資質,平臺卻依然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這大大增加了發生事故的概率。因此網貸公司要加強對借款人資質及家庭狀況的審核,確保能夠對自己的貸款行為負責。具體來講,對大學生進行放貸要經過監護人的同意,網貸公司有責任和義務對這一點進行審核,如果監護人不知情,應當立即通知學生監護人,保證學生有償還能力,避免悲劇的發生,這也是企業能夠有效收回資金的保證。
(三)加強學生對網貸金融服務的學習
目前網貸公司為了占領學校市場,進行0擔保等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宣傳活動,吸引了大量盲目貸款的學生,因此要加大網貸金融服務安全的宣傳工作,主動的組織學進行防范。具體來講,可以采用金融理財講座等方式,聘請專家進行傳授相關知識,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對大學生的消費進行指導,建立健全的校園違法網貸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學生掌握違約金、 單利與復利等基本常識,堅決打擊非法的校園網貸平臺。
(四)行政部門介入網貸的管理工作
很多網貸公司為了逃避工商局的監管,在登記時并未寫明要進行網絡貸款服務,在借款過程中簽訂的合同也不是貸款合同,這對行政部門的監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行政部門要介入到網貸公司的管理中去,確保能夠合法的運作公司。
(五) 限制網貸金額
貸款的金額越大,需要償還的利息就越多,所承受的風險也就越大,由于我國的信用體制不夠完善,因此學生可以從多個網貸平臺中同時借到資金,這會使得借貸的金額十分巨大。因此,要想實現合理的控制大學生網貸風險,就要對貸款的金額做出限制,確保學生未來能夠支付還款的金額。具體來講,貸款的數額可以由監管部門統一規定,這可以有效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對p2p網貸的立法工作不夠完善,導致大量的漏洞出現,這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也對大學生的貸款安全提出了挑戰,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對平臺的監管,加快大學生網貸行為的立法工作,切實保證學生的利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學生加強對網貸行為的法律規范有的認識,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提供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吳大淵、包小云.大學生網貸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法制博覽.2018(5).
[2]王姝.法理學視野下完善大學生網貸市場的法律規制研究.法制博覽.2017(19).
[3]張惠.大學生網貸行為法律規范探討.法制博覽.2017(13).
[4]張淼.大學生網貸行為法律規范分析.法制博覽.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