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林
摘 要 按照“媒介即訊息”的觀點,在技術取得巨大進步的今天,新聞的選擇和使用有什么變革?文章從事實和新聞報道兩個方面探索新聞價值在融媒體時代的延伸。事實的新聞價值延伸為時新性不僅體現在當下發生的事實,也體現在過去和將來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實上;重要性即個性化和媒體的傳播力對顯著性的新定義;趣味性體現在健康的娛樂、有用的消遣上,對工作、生活有用的知識成為趣味新聞的主要內容。新聞報道的價值的延伸則依托新聞編輯,使新聞報道外觀新穎以獲取受眾的注意力,同時將新聞創造成一個可持續利用的數據庫,使舊新聞也能發揮新價值。
關鍵詞 融媒體;新聞價值;延伸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8-0042-03
1 研究緣起
2015年慶安火車站鐵警開槍擊斃徐純合,經調查證實鐵警開槍是正當防衛。但在案件水落石出之前,該事件在網上快速傳播,當地官方沒有及時公布完整的監控錄像,最后導致焦點轉移,人們開始關注當地官場腐敗問題。據《新京報》報道,這次事件引發當地官場地震,當地官場被舉報案例超過10起。學者喻國明稱這是“新聞搭車”現象。當人們把視線聚焦在槍擊事件時,那些舉報人會趁著社會關注焦點的集中的有利條件來尋求解決之前與該地有關的、難以被關注的問題的機會。新聞媒體追蹤原生事件余溫,將焦點轉移到與此相關的次生事件上,原生事件的新聞價值由此得到了延伸。
為什么會出現新聞價值的延伸?根據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的觀點,“從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來看,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他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1]融媒體時代,技術的變革推動了新聞價值的延伸。本文假設這樣的延伸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事實的新聞價值的延伸和新聞報道價值的延伸。
2 事實的新聞價值的延伸
2.1 時新性的延伸
通常我們所講的時新性,就是新聞事實在時間上與當下重合或接近,在新鮮度上是人們不知道的事實或反常的變動。在融媒體時代,大眾媒體主導社會信息流動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受眾也成了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基于新技術帶來的可能性,有時候媒體用戶創造的傳播內容領先于傳統大眾媒體記者的報道,傳統媒體在時效性上喪失優勢。
互聯網傳播在時間和空間上較之以前所有媒介發生深刻變革,尤其是進入泛在傳播時代,其傳播模式是沉浸傳播,在時間上無時不在,在空間上無處不在,時間與空間二者較之舊媒介更為均衡。沉浸傳播中,傳播無時不在。傳播可以穿越時空,將過去、現在和未來拉到一起;傳播可以通過虛擬與真實的無邊界交融,讓人們在兩個世界里無時無刻地不在自在漫游。所以沉浸傳播,既有過去形態,也有現在形態;既有虛擬形態,也有現實形態[2]。將這一理論延伸到新聞價值上,在沉浸傳播的模式中,時新性不僅體現為事實的當下發生,以體現在過去已經發生的和將來會發生的。新聞報道可以將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事實結合起來,新聞事實是在一個更大的時空范圍內體現它的新聞價值。這些過去的事實在新聞中一般都是以背景材料的形式出現,但媒體卻做了將其獨立成報道的嘗試:以當下某些相關事實作為切入點,報道歷史事實,延展新聞在時間上的長度,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中延伸新近事實的新聞價值。
2.2 重要性的延伸
傳統新聞價值理論中,將重要性與接近性、顯著性并列。新聞事實影響人數越多、影響范圍越廣、對人和社會影響時間越長、影響人們實際利益的程度越大就越具有新聞價值。本研究認為,重要性是寓于接近性和顯著性之中的。接近性和顯著性分別從人的心理角度和事實本身的角度賦予新聞事實重要性。對于一件事實,人們為什么會覺得它很重要?從人的心理角度出發,這件事情與我有關、跟我有利益或者是情感上的牽連,它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從事實本身的角度來講,重要性的內涵:影響范圍廣、影響時間長、影響人數多實際上就是對顯著性的概括。
融媒體時代,接近性即個性化。在地球村,每個人都是世界大網絡中的一個節點,都相互聯通,每個人都位于中心,整個世界就在每一個人的眼前。那些地域上接近的內容不一定能引發受眾共鳴,“個性化”的內容才是融媒體時代受眾的靶子。全面的信息、清晰的信息層次結構,所有的內容不再是單獨的、隔斷的橫切面,而是由個性化的內容組成的信息系統,這樣的內容設計對受眾來說就是自助餐:媒介整合內容,受眾各取所需。
融媒體時代,媒體傳播力日益增強,其巨大的影響力已經改變了傳統的顯著性的定義。如今的顯著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普通的人或事依靠網絡巨大的傳播力而具有顯著性。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集納眾多用戶,每個人的聯系人多是日常接觸頻繁的人,相互間信任度高,動員力大。通過轉發,人或事實的顯著性能在短時間內極大提高。網絡賦予普通人或事很高的知名度。第二,與知名人物或顯著的事實相關的人或事實被賦予顯著性。尤其在娛樂新聞中,明星的后代常被作為報道對象。第三,媒體對同類事件的扎堆報道賦予該類事實顯著性。媒體集中報道形成輿論熱點,延伸了此類事實的新聞價值。
2.3 趣味性的延伸
第三媒介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之間的界線消失了,第三媒介的新聞傳播,是一種沉浸傳播,新聞要素中新增了“沉浸性”,即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傳播,超越時空,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融為一體,全面滿足人們的需求。體現在新聞價值上,就是新聞要融入一切事物之中,融入周圍環境,融入人們的工作任務,融入游戲軟件,融入網絡社交[3]。新聞內容在傳統的新聞價值的趣味性的基礎上,還要能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咨詢服務。趣味新聞應該是一種健康的娛樂、有用的消遣。人們看新聞就是在學習,而不僅僅是以娛樂消遣為目的。筆者發現,如今新聞媒體中有很多屬于知識性的內容,一般這些內容只能作為新聞的背景資料,但在融媒體時代,它們卻成了獨立的新聞內容。某些新聞性不是很強但是對特定受眾卻有極高知識含量的內容也成了媒體新聞報道的內容。為受眾科普知識是新聞價值延伸的又一表現,既有趣味性又有實用性。
3 新聞報道價值的延伸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價值的延伸主要依托于新聞編輯的創新。新聞作品創造出來僅僅是第一步,受眾接受才是評判新聞價值的最后標準。適宜的編輯不僅能使新聞報道被受眾接受從而最大化實現新聞報道的價值,也應該使新聞報道成為可持續利用的資源。
首先,優化新聞報道的組成要素提升新聞價值。在受眾被海量的信息挾裹之時,受眾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定位對他們有價值的內容。網絡成為受眾獲知新聞的主要渠道。這些網絡新聞、手機客戶端新聞一般都以卡片的形式排版新聞,構成這張“卡片”的主要內容一般都是圖片、標題和內容提要,這些內容成了一則新聞的名片,如果這些內容表現得突出引人,受眾自然會將目光聚集,選擇繼續閱讀,否則就跳過。通過對圖片、視頻等新的元素的加入,新聞報道呈現新形式,避免單純文字內容的枯燥。
網絡的文本鏈接改變傳統平面化的新聞內容,在一篇報道中加入超鏈接,將網絡上相關的新聞內容作為一篇新聞的延伸內容,實現對新聞事件的立體化報道,豐富新聞的背景內容,凸顯新聞事件在社會中的原因和意義。同時,之前報道的新聞因為本文的鏈接而有了再次被受眾閱讀的機會,也是最大化地開發了這些舊新聞的價值。這種做法在融媒體時代幾乎被所有媒體尤其是依靠互聯網傳播的媒體的采用,“相關閱讀”幾乎成了一則新聞必不可少的組成內容。在這個時代,舊新聞也有了新價值。
受眾在閱讀了報道之后的評論進入大眾傳播渠道也是新聞報道價值延伸的一種形式。尤其是在網絡上,這些評論內容隨著閱讀人數的增多而增多,在新聞被越來越多的受眾閱讀的過程中,評論的增多是新聞增值,使受眾既能獲得更多信息,同時也能幫助受眾深化理解新聞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新聞報道的價值也得以延伸。同時,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新的內容的不斷加入吸引新的受眾不斷地參與進來,新聞報道的價值出現滾雪球效應。
其次,數據新聞的數據庫功能為新聞報道價值的延伸提供可能性。如今,數據新聞是很多媒體報道的新形式。數據新聞,是以數字和圖表為主要表現形式并體現一定新聞價值的新聞報道,憑借自身可視化、精確化、故事化等優勢在傳播效果層面具備高可信度和接受度,同時也豐富了新聞傳播的素材采集渠道和報道呈現方式,讀者接受并喜歡閱
讀[4]。數據本身就包含豐富的信息內容,數據新聞通過將數據可視化處理,事實各要素間的關系一目了然,某些在傳統的文字報道中是很難展現出來的深層意義也能清晰地展現出來。對于受眾來說這就是一個數據庫,其中總會有他們需要的信息,而且獲取的途徑是便捷快速的。
4 結束語
融媒體時代新聞價值的延伸主要表現在事實的新聞價值和新聞報道的價值兩個大方面。在事實的新聞價值的延伸體現在3個方面:時新性不僅體現在當下發生的事實,也體現在過去和將來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實上;重要性即個性化和媒體的傳播力對顯著性的新定義;趣味性體現在健康的娛樂、有用的消遣上,對工作、生活有用的知識成為趣味新聞的主要內容。新聞報道的價值的延伸則依托于新聞編輯,使新聞報道外觀新穎以獲取受眾的注意力,同時將新聞創造成一個可持續利用的數據庫,使舊新聞也能發揮新價值。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李沁.泛在時代的“傳播偏向”及其文明特征[J].國際新聞界,2015(5):6-22.
[3]李沁.第三媒介時代新聞價值的定位與建構[J].當代傳播,2015(4):41-44.
[4]戴世富,韓曉丹.增值與異化:數據新聞范式中的價值思考[J].當代傳播,2015(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