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姣
摘 要 移動新聞客戶端分為聚合類和傳統類,以澎湃新聞為代表的傳統類新聞客戶端以優質內容見長,而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聚合類移動新聞資訊應用具有海量的新聞資訊和精準的推薦閱讀。文章以今日頭條客戶端為例,對聚合類移動新聞客戶端的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今日頭條;移動新聞資訊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8-0053-02
一句“你關心的,才是頭條”的口號,讓今日頭條從眾多移動新聞資訊應用的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明確的產品定位加上強大的技術優勢,不隨波逐流做內容,而是專注于精進算法,使得這款移動新聞資訊應用更加貼近用戶的需求。
1 聚合類新聞資訊應用發展不成熟暴露諸多問題
今日頭條作為聚合類新聞資訊應用的代表,以技術為依托,以海量數據為基礎,通過對用戶行為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判斷,讓用戶在急劇膨脹的信息汪洋中快速獲取自己所關心的內容,塑造千人千面的閱讀場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就成為了移動新聞資訊App top5。
然而,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諸多問題:2015年到2016年,頭條主要集中在版權糾紛中,2017年因為內容低俗化問題被多次處罰,2018年僅3個月就暴露出竊聽隱私、虛假廣告等諸多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問題。近年來,今日頭條的案件糾紛數量明顯呈現出增長態勢,頻頻游走在法律的邊緣。隨著網絡監管的嚴格,其商業模式越來越不可持續,聚合類新聞資訊應用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解決技術難題、不斷完善自身成為重中之重。
1)個性化算法背后是優質內容的缺失。為什么今日頭條缺乏優質內容?首先,內容具有一定的草根性。“澎湃新聞”是典型的具有官方性質的新聞媒體,是深度新聞和專題報道的制造者。而“今日頭條”一直以來的口號是“不做新聞生產者、只做新聞搬運工”。與傳統類新聞資訊“內容為王”相比,今日頭條以“渠道為王”,在內容上多以“標題黨”“眼球新聞”為主。其次,用戶群體低質化。《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產品分析報告中顯示,今日頭條以30歲以下的低收入年輕群體為主,且58.7%的用戶學歷在高中以下,受眾群體的文化水平層次不高。最后,信息過濾機制不健全。信息的空前膨脹讓媒體過濾信息的權力逐漸讓度給基于社交關系的推薦分享和算法,然而頭條的算法過濾機制還不健全,在讓度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種種低俗、庸俗的內容。
2)技術創新加速“信息繭房”形成。今日頭條的精準算法,將資訊推送給感興趣的人,興趣相關固然可以使受眾享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同時也將其他領域的信息拒之門外。大數據技術及相關推薦算法的發展創新,為人們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時,也加速了“信息繭房”的形成。在算法的作用下,我們過濾掉了自己不熟悉、不認同的信息,只看到我們感興趣,最終在不斷重復中強化固有喜好,對其他領域、觀點視而不見。長期生活在信息繭房之中,容易使人盲目自信、偏執、固執己見,偏安在“信息繭房”之中,卻以為看到的是全世界。
3)聚合類新聞資訊應用版權問題亟須解決。不同于傳統門戶網絡的移動新聞客戶端,聚合類新聞應用程序不生產新聞,只是專門抓取內容服務提供網站的新聞后展示給用戶,這樣的創新商業模式想要生存,總是避不開著作權問題。自頭條誕生以來,版權糾紛就從未停止過,平臺自身不做內容,并不能規避其需要在版權方面承擔的責任。雖然,今日頭條內建有版權舉報的通道,但海量的內容與為數不多的運營人員仍然無法有效解決今日頭條的版權問題。
4)接入旗下產品使頭條定位模糊。2018年今日頭條平臺已實現全面升級,接入悟空問答、西瓜視頻、微頭條、火山小視頻等旗下產品,成為一個集文章、圖片、短視頻、問答等所有內容體裁的超級內容平臺。
定位理論指出,消費者接受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且對品牌的印象不會輕易改變。如今的頭條多元化的產品擴張,已經完全突破了其作為一個內容分發平臺的定位,也背離了“不做新聞生產者、只做新聞搬運工”的口號宣傳。盲目的產品擴張導致用戶模糊了其原有的品牌印象,甚至摧毀其在受眾心目中的既有定位,難以有效贏得顧客,也就無法獲得合理利潤和長久的生存。
5)廣告違規操作陷入信任危機。2018年3月因違規操作虛假廣告,今日頭條再次被推上了輿論高峰。今日頭條在三、四線城市的廣告發布為躲避監管,采用“二跳”戰略,所謂“二跳”是指首頁顯示符合規定的產品,但當用戶點擊廣告后,頁面會跳轉到不符合廣告法規定的產品推廣頁面,且廣告在三、四線城市展開,以此來躲避一、二線城市的嚴格審查。
今日頭條是國內最早推出原生廣告的平臺之一,在廣告投放時采用分區分層的機制,使違規操作者有機可乘。雖然“今日頭條”聲明廣告違規“二跳”,是涉事工作人員“內外勾結,逃避今日頭條的廣告審核制度”,但無論是管理疏漏還是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今日頭條都不可避免地再一次陷入了信任危機。
2 對聚合類移動新聞資訊應用的發展建議
未來的移動新聞資訊應用必然是傳統類媒體新聞客戶端與聚合類客戶端的攜手共贏,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聚合類移動新聞資訊應用只有將優秀算法與優質內容相結合,將人文關懷和市場思維相結合,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1)人工審核輔助優秀算法,做好信息“把關人”。忽視價值觀的引導,讓低俗成為頭條繞不過的門檻。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提高,內容審核從人工轉向機器,因此頭條要做好“信息把關人”的角色首先應該不斷優化算法。利用優秀算法在整合信息時對內容加以識別,可以有效的節省時間、人力的成本。例如,最近上線的頭條“靈犬”,就是一款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識別低俗信息的小程序,用以判斷一段文字或鏈接是否低俗。然而“靈犬”能否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吸引不同的用戶群,最終導致了不同的產品邏輯、不同的商業模式和不同的生命周期。其次是輔以人工審核,內容平臺只有擔負起社會責任,做好“看門人”角色,才能贏得用戶的尊敬和認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2)提供差異化服務,樹立品牌形象。目前今日頭條采用廣告商付費、用戶免費瀏覽的市場模式,主要的盈利來源于精準廣告和電商合作,未來可以嘗試轉變市場思維,走免費閱讀和付費閱讀相結合的模式。通過差異化服務,一方面可以通過價值變現鼓勵高質量內容的生產,彌補優質內容生態的缺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用戶的黏性和好感度。今日頭條的弱社交性,是其接入旗下產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強用戶的參與感,是今日頭條未來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3)建立多維全面的用戶自畫像,破除信息繭房桎梏。互聯網帶來了海量資訊,今日頭條在“用戶導向”的服務邏輯之下,創新基于用戶洞察技術的智能化算法,并利用這些算法來判定用戶的需求。
人的需求可以表現為兩類:人們明確意識到的需求和人們沒有明確意識到的需求,在明確意識到的需求中又分為通過行為表達出來的需求和沒有通過行為表達出來的需求。目前的算法只是對于人們通過行為表達出來的需求,由此對于人的需求的判斷顯然是不完整的。因此頭條要破除信息繭房桎梏,需要建立多維全面的用戶自畫像,提升洞察技術,使算法更完整準確地測度到人們信息需求的全貌和重點,挖掘用戶的更深層次的分類特征及標簽,采用個性化推薦和共性化推送相結合的混合推薦模式,避免過度擬合用戶的單一閱讀習慣來推薦信息。
4)內容分發平臺化,聚合類與傳統類攜手共贏。傳統類新聞客戶端如澎湃新聞、鳳凰新聞,擅長優質內容生產,而聚合類新聞客戶端則是采用大數據技術、智能算法推薦,迅速占領市場。然而傳統類新聞客戶端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牌辨識度低,用戶黏性不強;聚合類新聞客戶端在內容生產上缺少核心競爭力,因此,二者合作互補,將是未來新聞客戶端發展的重要方向。
今日頭條不生產內容,在內容采集過程中更具開放性和客觀性,這一特點使得其與傳統型新聞客戶端合作成為可能。未來頭條應該致力于打造專業的內容分發平臺,與傳統型新聞客戶端建立互惠共贏的關系,在依托算法及技術優勢的同時合法獲取優質的內容源,最終改變品牌形象,贏得市場的認可。
參考文獻
[1]李佩穎.聚合類移動新聞客戶端運營的現狀和策略——以“今日頭條”為例[D].河南:河南大學,2016:30
[2]張慶玲.新聞聚合類應用程序的版權問題研究——以今日頭條為例[J].中國廣播,2015(8):39-42.
[3]李敏,何紅娟.巔峰之上,今日頭條未來該做什么[J].聲屏世界:廣告人,2016(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