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措施。對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精神衛生康復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密切觀察, 采取相應及有針對性的護理。通過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說明針對性的護理對于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5.118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癥具有特征性的思維、知覺、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一般無意識及智能障礙。多起病于青壯年, 病程遷延, 緩慢進展, 有發展為精神衰退的可能。作者對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精神衛生康復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密切觀察, 采取相應及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精神分裂癥患者因素分析
1. 1 情感障礙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感障礙主要表現為情感膚淺、平淡, 嚴重時表現為情感淡漠。常有情感反應不協調, 即情感與當時思維或者處境不協調, 這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特點之一。精神分裂癥患者也可出現情感倒錯或反復無常的情感。
1. 2 幻覺 急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呈現幻覺。其中最多見的是幻聽。主要是言語性幻聽, 內容往往是使患者不愉快的, 威脅患者或者命令患者做這個、不做那個(命令性幻聽), 評價患者的言語(評價性幻聽), 說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思想。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行為受幻聽的影響, 可與幻聽對話、作側耳傾聽狀, 或沉醉于幻聽中自笑、自語。
1. 3 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 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信念、推理和判斷。雖然不符合事實, 但患者不能以親身體驗和經歷加以糾正, 且深信不疑。精神分裂癥時的妄想具有內容荒謬、泛化的特點。以關系妄想、被害和影響妄想最常見, 即周圍一切實際與他無關的現象, 都認為與他本人有關。原發性妄想也是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這種妄想發生突然, 完全不能用患者當時的處境和心理背景來解釋。
1. 4 緊張癥癥候群 精神分裂癥患者違拗、肌張力增高、蠟樣屈曲或呈被動型服從狀態, 即緊張性木僵, 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緊張性綜合征的明顯表現。
1. 5 自知力 自知力一般均受損害。絕大多數患者不認為自己的病態體現是因為自己有病, 而認為外界的原因加害于他。由于缺乏自知力, 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數無意識障礙。妄想、幻覺、聯想障礙等都是在意識清晰情況下出現。如果精神分裂癥患者合作, 一般都查不出智能活動障礙。
2 一般護理
2. 1 完全護理 對于極度抑郁, 有自殺、自傷、外走企圖的精神分裂癥患者, 護理人員更應該要加強病房巡視工作, 嚴格執行交接班管理制度, 嚴密觀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變化, 多與患者接觸, 以便隨時掌握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內心活動和思想動態, 從而, 有針對性地給予精神分裂癥患者重點護理。此外, 護理人員應該嚴格保管危險物品, 及時巡視病區的門窗, 如果有損壞, 要及時進行維修。并且要加強環境防護, 嚴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2. 2 做好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入院護理評估 入院護理評估是護士對患者在入院時和入院前一段時間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評估[1]。入院評估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尤為重要, 是了解精神分裂癥患者既往史、現病史, 是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
3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要鼓勵精神分裂癥患者了解本疾病的相關知識, 讓患者樹立起面對現實刺激的信心和勇氣, 教會精神分裂癥患者應付這種刺激的方法。同時, 給予有力的社會支持, 從而減輕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創傷性反應。鼓勵精神分裂癥患者提高個性修養, 培養穩定的心態, 讓精神分裂癥患者對照他人改變自己脆弱的性格, 發揮個性中好的成分, 鍛煉堅強的意志, 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穩定的心理狀態[2]。因此, 護理人員要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家屬實施正式的健康教育。正式的健康教育活動是指護理人員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時間, 按照護理健康教育程序, 必要時應用適當的教育工具(如模具和宣傳冊等)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家屬進行專題的健康教育活動。
3. 1 評估 評估階段需要責任護士了解和掌握精神分裂癥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期望及所關心的健康問題。因此, 評估應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入院后即開始收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各方面的資料, 特別要注意收集與健康教育密切相關的資料。例如, 精神分裂癥患者對自己患病情況認識到什么程度;身體狀況是否允許接受健康教育等。從收集的資料中獲得患者需要哪些健康指導, 最急需的內容是什么等。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是發展的, 思維是動態的, 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也隨時變化, 所以, 評估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3. 2 診斷 診斷是整個護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步驟, 它需要護理人員將收集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 最終判斷出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健康教育的項目(或稱診斷), 以有助于護理人員制定詳細的健康教育計劃。
3. 3 計劃 計劃是進行健康教育的決策過程, 要求護理人員在這一階段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確定健康教育診斷的排列順序;②制定健康教育的目標;③選擇健康教育的方法;④制定健康教育實施的計劃。
3. 4 實施 實施護理健康教育計劃時, 護理人員首先要明確自己是否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精神分裂癥患者是否做好了準備;周圍環境是否適合進行健康教育;時間是否適當;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否對患者最為有效等問題。
3. 5 評價 評價是對健康教育活動的效果進行檢驗, 它包括在健康教育程序中的各個步驟內。進行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否實現、部分實現或者沒有實現。護理人員對于沒有實現的目標要分析其原因, 重新制定教育計劃。因此, 護理人員實施正式的健康教育計劃, 要妥善安排教育時間, 并且要做好實施記錄。同時, 還要把正式的健康教育內容貫穿于每日的護理工作中去, 把健康教育內容和日常護理相結合[3]。
4 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種。多在青壯年起病, 最常見于15~35歲, 發病年齡與臨床類型有關[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發病年齡較晚, 緊張型次之, 青春型及單純型最早。起病以亞急性與慢性居多。病程多呈持續進展, 可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下降, 甚至精神衰退。如果能夠早期發現, 早期給予充分合理的治療, 多數患者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療效。做好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評估, 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同時加強風險管理, 有利于鞏固治療效果, 預防復發, 促進康復, 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5, 6]。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精神衛生康復科對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密切觀察, 采取相應及有針對性的護理。通過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 針對性的護理對于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麗琴. 入院病人護理評估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30):105.
[2] 鐘素娟.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1, 31(2):314.
[3] 王麗華. 13例傷人行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及安全防范措施. 中外健康文摘, 2013(8):315-316.
[4] 傅荷蓮. 聾啞性精神分裂癥28例患者臨床特征及護理體會. 中外醫療, 2012, 31(1):123-124.
[5] 肖燕, 汪海珍. 伴有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癥病人整體護理體會. 青島醫藥衛生, 2009, 41(2):149-150.
[6] 孟慶年, 石文杰. 聾啞性精神分裂癥20例患者臨床特征及護理體會. 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5):758-759.
[收稿日期: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