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序興,魏璐璐,朱 琳
(1.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2.廣州體育學院運動生理教研室,廣東 廣州 510500)
終身體育意識有其豐富的內涵與范圍,并且與高校體育教育有著緊密的關系。培養大學生終身意識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終身體育的思想。終身體育意識就是在沒有外力指導和督促的前提下,自己能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終身體育也可以理解為生涯體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形成體育意識,體育鍛煉貫穿于自己的一生之中。一方面在終身體育意識中,學生會把參與體育活動和學習體育知識貫穿于自己一生活動之中,另一方面學生會秉承終身體育意識,以提升自身的體育素質。
終身體育主要包含長期的體育鍛煉,形成穩定的體育運動興趣,對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與運用及體育活動的愉快體驗。在長期體育鍛煉中,鍛煉者不但能做到持之以恒進行體育鍛煉活動,而且表現出較強的積極性,并且把體育鍛煉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體育興趣方面,鍛煉者對體育鍛煉興趣高漲,而且有自己相對穩定的體育鍛煉項目。在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與運用方面,鍛煉者能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原則和方法的價值。通過體育活動的愉快體驗,以達到緩解生活中的消極情緒。
我們要認識到高校不僅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場所,而且也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場所。高校體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高校開展體育教育,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起到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興趣與愛好,可以有效地避免低級趣味活動的入侵。大學生發展專業技能,提升自身智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體育素質的提升。高校體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一方面可以形成大學生健康的體魄,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與堅韌不拔的思想品質。高校體育教師要意識到此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行為習慣和個性形成的關鍵期,應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以達到使體育習慣貫穿于學生終身的目的。
從統計數據的角度客觀地指出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現狀,并且分析影響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認知的原因。同時,指出高校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
從表1、表2所統計的數據中我們可以認識到,高校大學生對體育活動還是的熱情比較高漲,有較強的參與體育活動的內在需求。從表1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基本上控制在30min以內和30~60min內,并且有著自己較為穩定的鍛煉項目,大學生在選擇體育鍛煉項目上集中在球類和跑步上。但是大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的次數情況卻不樂觀(表3),一周內每天都進行體育鍛煉的僅占6.5%,甚至還有13.55%的學生1周內不進行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同時,有66%的學生1周內進行鍛煉的次數處于不確定的狀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可能,但是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教育工作。
高校體育教學理念會影響到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高校對終身體育意識雖然在理論上有所認知,但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上卻不盡如人意。一方面,在高?,F行的體育教學中,體育理論與體育實踐是兩門獨立的課程;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沿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如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體育技能技巧的講解。這種情況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不高,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影響到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雖然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師均是體育專業出身,有專業化的體育訓練經驗,但是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如體育教師對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和跨學科的教學能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并不是僅依靠體育教育就能完成的教學目標。
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階段就在高校體育教學中。(1)此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與思維方面都已發展成熟,處于個性化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學生可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形成較為穩定的體育活動項目,為持續性的體育活動奠定興趣基礎。(2)高校體育教育是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打基礎,為學生畢業走入社會后,能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首先是要從大學生自身下功夫,即要提升大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的認知。(1)要引導大學生形成對終身體育的正確認知。引導學生認識到保持健康身體狀態的重要途徑就是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2)要引導學生認知到終身體育不僅僅是有利于身體素質的增強,而且還能有效地緩解生活與工作中所產生的消極情緒,如焦躁與緊張的情緒。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離不開教材與教具、教法及教師這3個要素的作用。在教材與教具要素方面,高校體育教學的教材在選擇上要緊貼學生的特點,如可以在教材上選擇學生喜歡和經常從事的球類和田徑等體育項目。高校也要對體育硬件設施進行改進。從圖1統計的數據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多數學生認為體育硬件設施會對其體育鍛煉產生影響。在教法要素方面,教師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不要受到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束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法上要從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入手。例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普遍地對教師單純地講解運動技巧關注度不高,教師應在運動技巧的講解上采用邊講解邊示范的教學方法,也可以通過微課教學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運動技能。在教師要素方面,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不但要重視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而且更要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使自身的體育教育觀念做到與時俱進,樹立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理念。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講解與做好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的根本。同時,體育教師還要掌握各種體育運動器材的使用要領及與體育教育教學相關聯的知識。體育教師要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形成一定的人格魅力,以達到影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的積極作用。
為了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機制就需要做出調整,以配合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可以采用多元化方式,如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等。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就是個性化評價,并且以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為根本原則,以達到有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大學學習階段既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鞏固階段,又是對學生實施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階段。因此,要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構建適合終身體育教育的教學模式。適合于高校終身體育創新型的教學模式應是體育運動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和體育課堂教學與體育課外活動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高校體育運動理論與運動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既強調高校體育教學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扎實的體育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和進行體育活動的基本能力,又強調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以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校體育運動理論與運動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體育教學,以達到為學生提供適合其自身發展的體育鍛煉項目和鍛煉方法,為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創造條件。體育課堂教學與體育課外活動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其核心就是把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即體育課與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以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完整性和一貫性。高校體育課內外的結合不但能有效地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持續性與連續性,而且還能使體育鍛煉有機地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起到隱形的推動作用。

表1 某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時長統計

表2 某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項目統計表

表3 某大學學生每周鍛煉次數統計

圖1 某高校大學生對體育硬件設施影響日常體育鍛煉的統計
終身體育意識是指導學生開展終身體育活動的理論基礎。體育教育的最終教學目標就是終身體育,而終身體育的基礎則是學校體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前提條件是對學生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的培養。知識經濟不但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專業人才的需求,而且也對人才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提出了要求。高校體育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就是通過強化學生體育技能的訓練,養成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