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贛濤
(深圳市平湖外國語學校 ,廣東 深圳 518000)
體育課是學校進行體育教育的重要平臺,體育教學質量與課堂練習密度存在緊密的聯系,對體育課練習密度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目前,許多體育教師由于課前準備不足、對新課標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原因,導致體育課堂練習密度安排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導致練習時間少,影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
本文以某學校14位體育教師的公開課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以練習密度為關鍵詞,搜索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
1.2.2 實地觀察法 通過實地觀察體育教師的課程安排情況,詳細記錄體育課中的各項活動時間安排。
1.2.3 特爾菲法 探討確定體育教師上課評價指標,并進行聽課評價,收集課題研究需要的數據。
1.2.4 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分析法,分析體育課堂練習密度上的不合理現象,進而得出研究結論。
體育課練習密度是指在體育課技能練習過程中,各項練習活動在課堂總時間中所占的比例。體育課的練習密度應從2個方面理解,主要包括一般密度和專項密度。一般密度主要是指體育課中各項活動所占用的時間在課堂總時間中所占的比例。專項練習密度是指學生練習緊密聯系的教材的各項活動與課堂總時間的比例。從一般練習密度和專項練習密度對體育課的的課堂效率進行分析,衡量體育課的教學質量,符合科學性原則 。
通過表1可知,學生體育課的準備部分的時間安排分布在7~10min的占多數,練習密度分布在14%~20%之間,還有相當比例的體育教師在準備部分的練習密度安排存在不合理問題。準備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準備活動時間過長,就會使學生的身體能量消耗過大。當然準備活動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如果準備部分時間安排過長,就會使學生的身體產生疲勞感,影響后續練習的進行,因此,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安排進行合理設置。
通過表2可知,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練習時間在25min以下的有5名體育教師,練習密度為40%,練習密度在50%以下;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練習時間在25~30min的有7名體育教師,練習密度在50%~60%之間;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練習時間在30min以上的有2名體育教師,練習密度在60%以上。由此可知,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練習時間安排主要集中在30min以下,練習密度主要集中在60%。按照體育練習的具體實際情況來看,練習時間的安排在25~30min之間較為合理。通過現場觀察和記錄,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練習密度存在不合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入職時間不長的教師身上,體育技能的練習密度不高,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

表1 體育課準備部分的練習密度情況統計表 n=14

表2 體育課基本部分的練習密度情況統計表 n=14
通過表3可知,在體育課結束部分的練習密度主要集中在3min以下,在結束階段的時間安排上相對較短,結束階段的時間安排過短,不能滿足學生通過積極的練習(慢跑)進行身體機能恢復的目的。因此,結束部分的時間安排不應過短。在調查中了解到,結束部分的時間安排相對較短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認為沒有必要安排過多的時間進行放松,對放松階段的時間安排不重視,沒有形成帶領放松練習的習慣,而只進行課堂總結;體育技能的練習階段安排時間較多,導致結束部分的放松活動時間偏少。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進行公開課時,由于教師對課后總結、放松活動等把握不夠準確,造成個別教師在沒有上滿40min,而是提前了1~2min下課,從而影響了本課的練習密度。
2.5.1 一般練習密度 一般練習密度越大越好,一般密度越大,說明體育課的利用效率越高。通過調查可知,體育課的一般練習密度安排在80%以下的有9名體育教師,占64.3%;體育課的一般練習密度安排在80%~90%的有3名體育教師,占21.4%;體育課的一般練習密度安排在90%以上的有2名體育教師,占14.3%。多數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的一般練習密度安排上都在80%以下,課堂利用效率較低,課堂時間浪費較多。體育練習課的一般密度較高,說明體育教師在課前沒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對體育課的教學任務、教訓內容沒有進行合理安排,體育教師在教學組織能力上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體育教師在整隊速度上較慢,在場地利用上過于分散,分組過多,對于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不高。在教學方法上缺乏創新,對于體育課堂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不能很好地抓住體育技能講解的重點,難點 。
2.5.2 專項練習密度 通過調查可知,體育課專項練習密度在30%以下的有7名體育教師,占50%;體育課專項練習密度在30%~40%之間的有5名體育教師,占35.7%;體育課專項練習密度在40%以上的有2名體育教師,占14.3%,說明體育課專項練習密度較為合理。學生體育練習的密度控制在30%~40%之間較為合理。部分體育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忽視了體育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性,在體育教學上過于注重趣味性,減少了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練習的時間和運動量,不能達到體育教學的基本效果,很難完成既定的體育教學任務。
2.6.1 技能知識講解時間過長,技能練習過少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單純進行體育技能知識講解的時間如果超過2min,就會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降低,才產生反感情緒。在調查中了解到(表4、表5),多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課前準備不足,在講解過程中做不到語言精煉化,講解的內容過于冗繁,晦澀難懂,占用的課堂時間較多,導致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運動技能練習時間不足,達不到熟練掌握運動技能的教學效果 。
2.6.2 分組教學運用不合理,等待時間過長 分組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上具有積極的效果,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交往能力。調查顯示,多數體育教師在運用分組教學法進行體育教學時,由于對分組教學的把握不準確,在分組時分組組別過多,每組學生的等待時間長,體育運動技能的練習密度不高。
2.6.3 體育場地器材閑置,練習時間不足通過對體育教師的調查了解到(表6),多數體育教師認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體育課上對體育器材的利用率不高,這主要是因為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對學生缺乏合理的引導,在場地器材布置上不集中,缺乏科學性,對體育課的練習密度造成不利影響。
2.6.4 教學手段運用不科學,耗時較多調查顯示,由于體育教師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不充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過多運用快樂教學、小組討論等教學手段,占用的體育課教學時間較多,影響體育課的練習密度。
2.7.1 教學內容的影響 不同的學生對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存在差異,表現在領悟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公開課內容的選擇上比較隨意,教學內容選擇不合理,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較大影響,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就不能達到預期的安排,進而影響體育技能教學的質量。
2.7.2 教學方法的影響 通過現場觀察發現,重復練習法在強化學生的練習密度上具有較好的效果,而體育教師采用觀察法,體育練習課的密度就相對較小,很難達到較高的練習密度。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也影響著課的密度。
2.7.3 教學組織的影響 通過觀察發現,教學組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如果體育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較弱,很難組織起有效的課堂教學,課堂紀律渙散,整隊時間較長,浪費較多的課堂時間,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不高。

表3 體育課結束部分的練習密度情況統計表 n=14

表4 體育課單次講解時間情況統計表 n=14

表5 體育課技能練習時間情況統計表 n=14
體育教師體育課堂練習密度不合理主要是因: 教師備課環節準備不足,各項活動環節時間規劃不合理,場地、器材運用不科學時間浪費較多;教師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不合理,講解不清晰,重難點不明確,學生分組時間浪費多;教學內容安排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課程銜接不緊湊;教師基本功、經驗較差,教學方法欠妥,教學組織能力不強。

表6 體育課場地器材利用率情況統計表 n=14
首先,體育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做足備場地器材、備學情、備教學內容、備組織過程。其次,教師要做到講解精練,重難點分明;再次,在教學方法上要進行不斷創新,合理利用教學方法,多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作示范和講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體育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