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
由于美國在世界各地挑起貿易摩擦,再加上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以及頻頻爆發的難民危機與日益泛濫的民粹主義,不少人對世界前景持悲觀的態度。
判斷這個世界未來的前景是悲觀還是樂觀,很大程度是取決于國際社會如何做出努力。如果國際社會進一步陷入各自為政、四分五裂,以鄰為壑,都把本國矛盾轉嫁與人,矛盾、分歧和沖突就有可能失控,世界未來前途的預期就會悲觀。
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以及七八十年代,世界上都曾經發生過全球化倒退、國際社會分裂,主要大國不負責任的情況,最后的結果就是戰爭、動亂、蕭條、滯脹、石油危機或者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
另外一方面,世界經濟也有著值得樂觀的預期。當前的世界仍然是積極面、積極因素占主導。比如,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世界經濟的增長預期,2017年是3.7%,2018年是3.9%,2019年是3.9%,平均高于1990到2007年3.74%的年均增速。因此世界經濟的基本面是向好的。
按照WTO預測的全球貨物貿易量的增長,也可以看到,2016年預計是1.3%,2017年是4.7%,2018年是4.4%,2019年是4%,從2017年開始,世界貨物貿易量的增長都是高于同期的GDP增速,因此全球的貿易基本面也是看好的。再看全球的制造業增長率,2016年是2.1%,2017年是3.2%,高技術制造業的增長率是5.3%,基本面也都是看好的。
但現在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和以鄰為壑的勢頭在全球范圍內上升。
今年1月份的達沃斯論壇上,能夠聽到的歐洲大陸聲音是,馬克龍和默克爾仍然主張推動傳統的自由貿易;特朗普和美國的聲音是,認為在傳統的自由貿易中,美國吃了虧,不公平。可以看到,美國認為其承擔大國責任、其他國家和地區搭便車是不公平的,它不愿意再繼續承擔大國責任。這樣一來,國際秩序就面臨著什么是公平的問題。這里隱含著大國之間的較量,尤其中美這樣兩個GDP規模超過十萬億美元的大國。較量的目的就是維護美國核心利益,即建立保證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美國“再次偉大”的世界新秩序。
可以看到,中國希望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所謂穩定的國際秩序,除了西方國家強調基于規則以外,還應該解決開放包容的問題,尤其是兼顧發展利益。但該怎么解決?
我們發現,在要求脫歐的英國,52%的人投票支持脫歐;支持貿易保護主義的是美國,美國的選民投票把特朗普選上來。為何會如此?一個基本事實是,他們認為開放的國際環境傷害了他們的利益:1%的人獨占了開放紅利,9%的人跟著喝湯,但90%的人吃了虧。
在現代全球化過程中,始終沒有解決好三個基本問題:
第一個是沒有解決好增長的動力。近年來,全球經歷了兩次泡沫經濟,一次是IT泡沫,資本把科技創新泡沫化;另一次是金融和房地產泡沫。其間,每一筆資本都面臨是進實體領域還是進金融和房地產領域的選擇。資本是逐利的,如果在全球化開放的形勢下,金融和房地產掙錢比實體經濟領域多,資本就會大量進入金融和房地產領域,最后就導致了美國經濟空心化。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國際環境中,但資本如果都去搞金融和房地產泡沫,那就意味著我們離危機不遠了。
第二個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但是這個地球村存在巨大的治理赤字。我們沒有世界政府,因此也沒有機制解決公平問題、解決宏觀經濟政策的外溢性影響、解決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西方人動不動就要求我們要基于西方的規則和秩序,但是西方的規則和秩序一次又一次地把開放的國際環境引入危機和困境,其原因在于,西方的規則無論是開放驅動,或是市場經濟驅動,還是創新驅動,都只是解決了全球經濟的效率問題,卻解決不了全球經濟的公平問題。因此內部或全球貧富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國內和國際的沖突和動蕩。
第三個是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問題,如果要解決強勁、平衡、包容和可持續增長問題,必須有一種國際合作機制解決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增長的矛盾。
從這個角度看,當今世界是在走向樂觀的前途,還是走向悲觀的前途,要求我們對當前世界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一個全面深刻的反省,然后在自由貿易、公平貿易、包容貿易之間要找到一個合作的基礎,完善世界經濟規則和秩序。傳統的自由貿易確實能夠較好地解決效率問題,但解決不好公平問題。怎么才能解決公平和包容的問題,怎么做到和而不同,怎么兼顧各方面利益和責任?這是未來十年國際社會要共同努力去解決的。否則這個世界就可能不會用合作的基礎來解決當前的矛盾,而是用對抗的方式來解決。
這種方式很可能導致形勢失控,失控就可能會帶來經濟、貿易、創新的沖突,以及各種方式的沖突,最后的結果是把人類社會帶向一個我們無法預期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從全球共同利益的角度,結成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就要求我們從實際而不僅僅是理論的角度,找到國際社會共同的利益。
大國要負責任,一定要解決大國之間沖突對世界產生的外溢影響,這需要非常妥善地解決。如果大國之間的貿易戰任性地打下去,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像兩頭大象在打架,附近的事物都會受到巨大沖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希望未來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是自由貿易的世界,同時也是個公平貿易、包容貿易的世界。但是自由、公平和包容不是哪個大國說了算,而是應該由國際社會用一個民主、包容、開放、合作的方式管控分歧、矛盾和沖突,建立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規則體系,這樣我們人類社會才有光明的前途。▲(作者是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