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松拉措
摘 要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文字一直是華夏精神文明傳承的關鍵性承載體,在固有的基礎上,還有效吸收了外來文字文化的精髓,比如阿拉伯數字,為現代文明的發(fā)展與表述提供了諸多的便捷之處。鑒于此,為了更好地了解文字數字中的奧秘,文中以“二”與“兩”兩個漢字數字之間的用法進行了分析,首先進行了漢字數字與阿拉伯數字運用的差異分析,其次進行了兩者之間用法的研究,最后展開了編輯校對中漢字數字“二”和“兩”的用法辨析。
關鍵詞 編輯校對;漢字;數字;相同點;不同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7-0003-02
阿拉伯數字是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通用數字,其發(fā)明人是印度人,逐漸由阿拉伯人傳播至歐洲,并由歐洲人進行了更加現代化的改進,由于其是由阿拉伯人發(fā)明的,所以該種數字形式被稱之為阿拉伯數字。漢字數字主要分為兩種書寫方法,小寫數字為:一、二、三……,大寫數字為:壹、貳、叁……漢字數字的大寫數字產生時間很早,是通過利用數字之間的同音取代數字,早在唐朝就已經使用。自我國先現代的出版物中,漢字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應用頻率最高。但是,按照《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中的相關要求,“二”和“兩”有著十分嚴格的應用區(qū)分。
1 漢字與阿拉伯數字運用的差異
1.1 漢字的使用
在漢語數字的使用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使用情況:1)定性的詞語、詞組、成語或是慣用語等,還包括一些具有修飾色彩的句子。2)我國的干支紀年以及夏農月日[ 1 ]。3)中國在清朝及之前歷史上進行紀年和中國各個民族的公歷形式紀年。4)記錄事件中的年月日、節(jié)日以及帶有其他含義的詞組。5)整數由一到十,當該類漢字數字并未被表述在具有統(tǒng)計意義的數字中時,可以使用漢字數字的形式。6)當相鄰的兩個數字并列使用,用來表達概述時。7)表示約數,并帶有“幾”字樣時,要求使用漢字。
1.2 阿拉伯數字的使用
在阿拉伯數字的使用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其一為統(tǒng)計表中的各項數值。其二為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其三為小時、分鐘、秒數。其四為國家軍隊番號、各類文件的編號、身份證與房產證等各類證件的號碼以及相關序號排列會使用阿拉伯數字[2]。其五為物理、數學等偏理科學科中的量值。其六為文章發(fā)表過程中應用到的版次、卷次、頁碼等,也需要應用阿拉伯數字。
2 “二”與“兩”的用法
2.1 “二”的用法
在古漢語中,“二”有兩種意思,分別是表數詞和“第二”的意思。前者在《勸學》“問一告二謂之雜”中得以體現[3]。后者在《韓康傳》中“口不二價”中得以體現。在現代漢語中同樣存在兩種解釋:一種是數目,即數量增加后的結果;一種為兩樣,例如:不二法門。
2.2 “兩”的用法
在古語中,“兩”有4種詮釋:其一成對出現的兩個;其二是雙方承受同一種行為,例如兩敗俱傷;其三為量詞,用于耳環(huán)、鞋襪、金錢等方面;其四為“輛”,應用于車輛[4]。在現代漢語中,“兩”同樣有四種詮釋:其一是數目,一個再加一個是為兩個,例如兩扇窗;其二是雙方,例如人財兩空;其三是表示不定的數目,與“幾”同義,例如他真有兩把刷子;其四是重量單位,例如30錢與3兩相等。
3 編輯校對中漢字數字“二”和“兩”的用法辨析
3.1 使用相同的狀況
在傳統(tǒng)的單位量使用過程中,度量衡的單位使用對于“二”與“兩”的應用并未產生較大的區(qū)別(“二兩”與“兩兩”這一特殊的情況除外)[5]。如“羊肉二斤”也可以稱之為“羊肉兩斤”。“絹布兩尺”也可以稱之為“絹布二尺”。在現代的度量衡中,進行“毫米”“毫升”的稱量時,主要采用“兩”。連續(xù)使用時前一個可以通用,后一個只能說“二”,不能說“兩”。如可以說“二斤二兩”或“兩斤二兩”,但不能說成“二斤兩兩”或“兩斤兩兩”。
在“百”“千”“萬”前面都可以通用。如“二百”可以說成“兩百”,連續(xù)使用時,頭一個可以用“兩”,后一個只能用“二”如:“二百三十二”可以說成“兩百三十二”,而不能說成“兩百三十兩”又比如:“二萬二千二百二十”可以說成“兩萬二千二百二十,但不能說成“兩萬兩千兩百兩十”等。
表示倍數時,二者可以通用。如由二增加到六,可以說增加了兩倍,也可以說增加了二倍。
3.2 區(qū)別使用的狀況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表述一般的數目時會應用到“二”,而在指代原本就是成雙成對的事物時,則經常會用到“兩”。“二”與“兩”兩者之間使用存在區(qū)別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在動詞和形容詞之前,“兩”可以用作狀語,“二”則不行。例如:“兩小無猜”不能寫作“二小無猜”。
2)在進行數目的讀取時,只能使用“二”,不能使用“兩”。例如:“一、二、三、四、五”。
4)在一般性的量詞之前,通常不使用“二”,而使用“兩”。例如:“兩只鳥”不會用作“二只鳥”。
5)“十”“半”前只能用“二”。如“二十”“二十年代”。
6)數學運算中,只能用“二”,如“一加一等于二”“二二得四”“三的二次方”等。
7)“兩”可以表示概數。如“過兩天”“我跟你說兩句話” “你真有兩下子”中的“兩天”“兩句”“兩下子”并不是指確數,而“二”只能表示確切的數字[6]。
8)表示雙方時,用“兩”不用“二”。如“兩小無猜”“兩全其美”“一舉兩得”“一雙兩好”等。
3.3 “二”和“兩”在使用中常見的問題
“二”和“兩”用法不同,我們只有弄清二者的相同點及不同點,才能準確地使用。很多人往往不注意這種區(qū)別,經常出現混搭、亂搭的現象。
例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工作開展主要集中在二個方面……”這句話中的“二個方面”應該寫作“兩個方面”,原因是在一般量詞之前不使用“二”,而使用“兩”。
例二:某校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堅持參加“一至二項”體育活動。這里的“一至二項”等于說是第一項到第二項,全校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擠到前兩項上來不是可能的。
例三:“由于天天快報出版平臺將平臺中的內容販賣給讀者,然后將閱讀內容的讀者售賣給了廣告商,完成了天天快報的二次售賣。此時,為了確保有效地完成二次售賣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天天快報平臺必須保持內容推送和廣告信息推送之間的平衡。”在該段文字中,第一個“二次售賣”中的“二”是一個序數詞,意為“第二”,不能用“兩”代替,否則就會造成原文層次關系混亂。再次提到的“二次售賣”具有一定的歧義,此段話中共進行了兩個售賣活動,一個是將內容售賣給讀者,另一個是將閱讀內容的讀者售賣給廣告商,那么再次提到的“二次售賣”具體指代的是“第二次售賣”還是“兩個售賣活動”并不明晰,給人一種語意不明之感。而在后續(xù)則提到了“保持內容推送和廣告信息推送之間的平衡”這句話,說明了內容推送為“第一次售賣”,廣告信息推送為“第二次售賣”。通過編輯校對之后,再次提到的“二次售賣”應該更改為“兩次售賣”。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全文對于漢字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區(qū)別以及漢族數字中比較特殊語言應用現象的分析,將“二”與“兩”進行了系統(tǒng)的區(qū)別辨析。與此同時,舉例分析了現實情景、語境背景下的各類語料,將“二”與“兩”之間的用法與實際存在的區(qū)別進行了相應的解析,為編輯校對工作的質量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文中的內容并不全面,有待補充,希望其中的部分內容能夠為后續(xù)關于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廖禮平.公文成文日期應該用漢字數字——也與鄭彥離先生商榷[J].科教文匯,2016(35):155-156.
[2]陳清.圖書校對的“匠人精神”——由《校對女孩》引發(fā)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8):263.
[3]盧正彬.論數字技術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的策略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6(38).
[4]張曉春.數字化引介中的漢字字體設計研究[J].四川戲劇,2016(2):109-111.
[5]孔文靜.數字出版時代高校學報校對工作的若干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7(6):35-36.
[6]徐秀花.數詞“二”和“兩”古今用法之比較[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