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長江,從世界屋脊的雪山發端東流入海,也從遠古的歷史流淌至今。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組成部分。
長江由西向東綿延6300公里,覆蓋11個省市,人口和GDP總量均占中國40%以上,支撐起全國超45%的經濟總量,體量龐大。在這條蜿蜒綿長的大江兩岸,集中了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世界級城市群,全流域總人口超過5億,人口密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流域之一。
在世界版圖上,這片區域同樣備受矚目。在這里,全球金融中心與脫貧攻堅主戰場并存。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寄予很高希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長江經濟帶各區域正在不同領域開展合作。據報道,在長江經濟帶上游,四川、重慶已經聯合簽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在中游,贛湘鄂三省政府聯合簽署宣言,表示將在多項生態保護事項中加強合作;在下游,已經發布的《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聚焦在交通、能源、科創等多個領域,進一步明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路線。
此前,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不搞大開發,要搞大保護,已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十字方針”。
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長江經濟帶迎來了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