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梓萱
摘 要 新聞侵害隱私權就是新聞媒體在行使自己新聞自由權的過程中出現的不當行為導致的侵權行為。新聞自由與隱私權都是公民合法的權利,而二者特征的不同導致其極為容易產生沖突與矛盾。新聞自由對于隱私權具有一定的威脅性,而新聞報道機構很容易在當事人未經允許的范圍中進行新聞報道,侵害影響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而隱私權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新聞自由產生了一定的限制與影響,報道當事人會通過各種不當權利干涉新聞單位的正當報道。基于此種背景,文章主要對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進行了簡單的概述分析,對社會中新聞報道以及隱私權沖突的成因進行了分析,綜合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的基礎內容以及本質需求,探究了解決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之間的平衡點,對新聞侵權的構成要件、新聞侵權的免責事由以及協調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沖突的手段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論述。
關鍵詞 新聞自由;隱私權;沖突;協調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7-0065-02
我國新聞事業蓬勃發展,在社會中的經濟地位也逐漸凸顯。而隨著各種技術手段的優化完善,新聞活動在開展中會在無意識或者有意識的侵犯了自然人的隱私權利,激化了二者的矛盾。隱私權就是人們生活質量的基礎保障,新聞自由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保障。在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矛盾逐漸凸顯的今天,協調二者的沖突,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沖突
新聞自由主要包括公民新聞自由以及新聞媒體報道自由兩個方面,其主要就是自然人權利以及法人權利兩個方面。法人的新聞自由就是新聞媒體的采訪自由、報道自由、出版自由以及發行自由等相關權利。而自然人的新聞自由就是公民個人的新聞傳播以及收集等相關權利。
隱私權在憲法上就是公平的私生活不受到窺測、公開、監視以及干涉的合法權利。公民具有選擇、控制以及決定自己私生活的權利。隱私權主要就是保護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等合法權益,保護公民的個人活動不受到監聽、監視以及錄像,保障個人的各項活動不受到外界的監聽、監視以及錄像。
新聞報道以及隱私權保護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沒有通過當事人的允許,就公開報道自然人的隱私。即便是當事人同意了從采訪,但是當事人并沒有同意將采訪的信息公開報道。而通過當事人不了解的途徑獲得信息,在沒有通過當事人的允許之后則禁止隨意的公開報道。
新聞報道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網絡傳播、廣播、電視節目傳播、報刊傳播等相關傳播方式。而這些傳播方式具有傳播范圍廣泛、速度較快且影響相對較大的特征。如果在新聞報道中涵蓋了個人的信息內容,就會嚴重的侵害個人的隱私權。
新聞自由為新聞媒體以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提供了保障,賦予了新聞媒體工作人員采訪以及報道的權利。這樣新聞媒體就是可以公開報道各種信息內容。而因為新聞自由權利的合法界限在實踐中無法有效的掌握,就導致公民的合法權益以及利益受到沖突,兩種基本權利存在了沖突問題。或者會出現新聞侵害隱私權的問題、隱私權超越了其應用的保護范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聞自由的現象。
一些新聞媒體為了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超越新聞報道的自由范圍,對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公開披露,公開一些與社會公共利益沒有關系的隱私問題,這就導致了新聞侵害隱私權問題的出現。
2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協調
隱私權主要就是保護個人的私生活的合法權利。在人們交往日益復雜的現代社會,隱私權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與意義。隱私權主要就是保護個人的信息,個人可以掌握自己的信息,排斥他人對自己私生活以及信息領域的侵犯。新聞自由則就是對外界信息具有開發、吸納的功能作用,通過新聞媒介對社會中的各種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為社會公眾提供信息,社會公眾通過這個途徑吸收外界的信息內容。隱私權可以保障個人私人信息的安全性。而個人利用新聞媒介可以了解外界信息內容。二者的融合就是私人信息以及社會信息的有效融合,可以為按時個人信息。新聞自由與隱私權在人格權方面具有類似的功能,而因為社會等因素導致二者在本質上存在了一些對抗性的原因。隱私權以及新聞自由的權利都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權利,也是推動現代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
無論是隱私權還是新聞自由權如果保護一方就會對另一方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如果一方保護過度就會危害社會以及個人的合法利益。如何協調二者之間的價值、緩解二者的沖突問題,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2.1 新聞侵權的構成要件
在一般性的侵權行為中其主要構成要素就是侵權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以及主觀過錯。而因為隱私權的特殊性,導致一般性的侵權行為具有較為明顯的損害結果。這也是一般侵權行為的重要構成要素。而新聞侵權行為公開自然人的隱私,會給個人的生活、工作狀態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也會影響個人以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對新聞侵權損害結果的判定過程中,要避免片面的、將明顯的損害結果作為其主要標準,只要其發生了侵權行為、損害結果與其有著較為顯著的因果關系,則可以確定新聞侵權的產生。
2.2 新聞侵權的免責事由
通過對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在本質上來說是較為沖突的。如果保護隱私權不分析其公眾利益,則會直接影響事情的真實性,降低公眾的判斷能力,不利于新聞的自由發揮。而在公共利益的方面要通過隱私權保護的合法權益,要保障新聞的自由性。
第一,公共利益的基礎原則。公共利益就是社會以及個人利益的統稱,對于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與作用。要綜合實際狀況對權利人的各項行為進行客觀的判斷分析。對于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問題則不涉及到隱私權的保護范圍,新聞媒體的報道則就是合法的,并不屬于侵權行為。
第二,相對人同意原則。隱私權就是基于支配權為基礎的合法權利,當事人有權放棄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當事人自愿公開自己的私密信息與內容,這樣報道就是合法的,而如果當事人公開的隱私權利涉及到其他人員隱私的時候,必須要獲得第三方的允許。
2.3 協調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沖突的手段
如果單純的重視隱私權,忽視了新聞自由的權利,隱私權雖然可以得到有效的實現,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新聞自由的發展,新聞媒體無法在自由的輿論環境中挖掘新聞事件,人們無法了解外界的信息內容,失去了獲得新聞信息的途徑以及保障,無法了解國家的政治、社會、經濟的各項內容,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法的知情權。而對新聞自由過度重視,忽視了隱私權,人們雖然可以獲得較為充足的外界信息,但是缺乏無法保障自己的私人信息。基于公共利益原則以及相對人同意的基礎原則,對于減少新聞自由運作、維護、保護個人隱私權具有積極的價值與意義。在實踐中,要在國家、媒體監督管理、新聞工作等角度系統分析,構建完善的制度與手段。
第一,完善《隱私保護法》,我國要借鑒其他國家關于隱私權的理論研究以及法律規定,要構建完善的法律規定,保障個人的合法的、隱私權利。
第二,構建完善的新聞輿論監督保護法律。通過立法的方式保障公民的知情權,限制、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也是新聞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強化新聞行業協會監管力度。新聞行業協會要構建完善的新聞媒體市場準入機制,要加強對媒體的監督管理,構建完善的約束機制,構建良性的、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進而緩解隱私權以及新聞報道二者之間的沖突問題,實現二者的統一與協調發展。
3 結論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網絡技術手段逐漸成熟,在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過程中,新聞傳播也逐漸深入,在這種背景之下,在新聞自由以及隱私權保護方面探究平衡點,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在實際的生活中,一些新聞媒體為了提升關注度,會將一些沒有通過當事人許可的內容公開報道,這樣就會導致糾紛問題的出現。而新聞報道就是在新聞采訪之后較為重要的新聞活動環節,公開新聞信息勢必會隱引發公眾輿論的各種評價,這樣就會達到新聞傳播以及監督的目的。
作為社會發展中的自然人,人們有權利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權。而在新聞報道中,新聞媒體以及新聞工作者則要始終堅守法律的道德底線,要不傳播、不報道各種不屬實的信息內容,新聞媒體要具有職業道德以及素養,要充分的保護自然人的隱私權,基于事實基礎之上合法的報道新聞內容。
參考文獻
[1]孫琪.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的價值沖突[J].法制博覽,2017(26):176-177.
[2]瞿琦.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沖突及平衡對策[J].中國報業,2017(3):160-161.
[3]王肅之.自媒體時代新聞自由權與隱私權的沖突與平衡[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6):6-11.
[4]杜靜頤,魏雪利.新聞自由與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沖突與協調[J].商,2016(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