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現標
摘 要 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是充分依托“互聯網+”的優勢資源,把就診者在各醫療機構的信息集成、匯總,設置成統一的健康信息互通共享的管理平臺,有效避免了過度醫療、重復醫療,切實落實分級診療的有效措施,使居民健康管理水平跨上一個大臺階。該平臺的核心是實現各醫療機構數據的互聯互通,為了實現把醫院內部數據及時、準確、高效地上傳到人口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平臺,需要把醫院內部各信息系統的數據匯集、整理、對照后統一上傳至平臺數據中心。文章根據省平臺數據上傳的整體要求,設計了接口中間庫的數據結構,采用SQL Server和VS2010等開發工具,設計開發出數據抽取、處理、上傳的應用程序,實現了及時、完整、高效的數據傳輸功能。經反復測試,接口程序已實現預期功能,并正式投入運行。
關鍵詞 信息平臺;數據接口;數據結構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7-0151-02
1 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介紹
人口健康信息系統涵蓋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多個業務領域[ 1 ]。國家層面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逐漸進入系統及數據的全面整合階段,以區域為單位的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平臺成為各地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設重點,各地對衛生計生數據的存儲、分析、利用技術等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1-2],濟寧市的區域信息平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展和實施的。由軟件企業進行區域平臺的頂層設計與實現,各醫療機構根據區域平臺的整體要求,實現就診者信息自動上傳,達到信息互聯互通的目的[3]。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結合自身特點自主研發了信息平臺接口程序,將院內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電子病歷系統(EMR)、臨床檢驗系統(LIS)、醫學影像系統(PACS)的數據,每天自動上傳到區域平臺。
2 信息平臺接口設計
2.1 接口中間庫的搭建
接口平臺需要的數據涵蓋HIS、EMR、LIS和PACS4大系統,各系統的所用的數據庫類型不同,HIS系統采用CACHE數據庫,EMR和LIS系統采用ORACLE數據庫,PACS系統采用SQL Server數據庫,并且各系統的數據結構與平臺接口也千差萬別,必須把各系統的數據集成后,統一處理,才能有效進行后續的數據上傳工作。本文利用SQL Server2008 R2為數據管理平臺,搭建了接口中間庫,使各系統數據形成一個統一的對外平臺。該中間庫包括8張基本表,定時同步數據;8張數據表,定時抓取數據;1張工作記錄表,記錄接口工作情況。還設計了10個視圖用來進行數據規范化處理。
2.2 基礎數據的規范化處理
信息平臺對上傳數據有規范性要求,院內數據必須經過規范化處理后才能成為信息平臺的有效數據,本文通過SQL Server搭建的中間庫,利用視圖把各系統的數據進行預處理,使院內數據與信息平臺的規范化要求一致,同時還要保證各系統之間數據的關聯性,即保證就診者通過就診者的基礎信息關聯病歷信息、檢驗信息、檢查信息等。
對于基礎數據的對照,根據本院具體情況,將科室、檢驗項目、檢查項目、診斷、手術等數據做成院內系統到平臺系統的對照關系表格,上傳時根據對照關系表把醫院內部數據轉換成平臺規則數據,確保上傳的數據符合信息平臺的規范化要求。
對于內部系統的關聯性處理,這一步對于信息平臺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將醫院內部不同系統間的數據關聯起來,才能在平臺形成每個就診者的綜合信息平臺,才有進一步研究和應用的價值和意義。醫院內部不同系統間由于軟件架構不同,一些系統對接時考慮的不夠全面,導致不同系統間儲存的病人標識字段內容不同,信息平臺根據該字段關聯時,是無法獲取完整的病人信息的[4]。
為此,以HIS系統為中心,在數據上傳的中間庫設計了就診者基礎信息表,存儲院內系統就診者綜合信息,各系統都能通過該表格中的信息關聯在一起,并在數據上傳時提取統一的病人標識字段上傳到信息平臺,有效解決不同系統的數據關聯問題。
3 信息平臺接口實現
3.1 相關系統數據的抽取
信息平臺對于數據結構和數據類型有固定要求,與醫院內部數據有差別,上傳數據必須把醫院內部數據轉換成信息平臺要求的結構和類型[5]。不同系統有各自的數據結構,定義的數據字典各不相同,因而數據類型的轉換是系統對接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該系統對接過程中也存在大量的數據類型轉換。
比如在PACS和LIS系統中日期時間類型的數據一般定義為日期類型的數據,信息平臺規定所有的日期時間類型數據都定義為字符串類型,這樣就必須將這些系統中所有的日期時間型數據轉換成字符串型,再上傳。還有其他多種涉及數據類型轉換的,這里不再贅述。
數據類型轉換的工作一般在數據庫端完成,即創建視圖時完成類型轉換,這樣便于整個接口程序的維護。
根據信息平臺的要求,院內數據必須及時上傳,由于要提取和上傳的數據量比較大,為了不影響院內系統的正常業務,需要在各系統相對空閑的時間段完成。用VS2010設計了一個應用程序,每天凌晨3點開始數據提取和上傳工作。
3.2 大量數據批量上傳的實現
在數據上傳過程中,如果用傳統的語句逐條插入(INSERT INTO...),嚴重影響上傳效率,僅LIS系統一天就要上傳9萬條記錄,再加上PACS系統,EMR系統等,要上傳的數據量巨大,必須采用批量上傳方式。
為此,以VS2010為開發平臺,結合MySql的數據庫應用插件,設計并實現了信息平臺的批量上傳程序。
首先,下載正確版本的MySql插件,并在VS2010中添加MySql類庫的引用,如下:
using MySql.Data;
using MySql.Data.MySqlClient;
本文下載了64位的MySql.Data.dll、MySql. Data.Entity.dll和MySql.Web.dll3個庫文件,版本號均為6.4.4.0與市平臺的版本號一致。
其次,編寫批量上傳的功能函數:
BulkInMySql(DataTable table,string sDesName,string[] sCols)
其中,第一個參數為源數據集,源數據集從中間庫獲取,具體是從中間庫的視圖中獲取,這些視圖中的數據已經處理成平臺要求的格式,可以直接上傳到平臺前置機,數據的處理由中間庫所在服務器完成,接口程序只負責提取上傳,保證了接口設計層次清晰。
第二個參數為目標表名,即要批量插入信息平臺的表名。
第三個參數為要插入的目標表的數據列名集合,由于平臺表中有些字段是自動生成的,不能填寫任何數值,必須把源數據集字段和目標表字段做一一對應。
最后,實現批量上傳功能。具體方法是先將源數據集按UTF-8字符格式寫入本地臨時CSV文件,然后創建MySqlConnection,MySqlTransaction,MySqlBulkLoader對象,并設置好各對象的參數,再調用MySqlBulkLoader的Load方法和MySqlTransaction的Commit方法,完成數據上傳,最后刪除產生的臨時文件。
4 應用效果
通過實驗發現,接口每天從院內系統提取10萬余條記錄,上傳到市平臺前置機,用傳統的Insert Into方法,完成該操作要做1個小時以上,用本文描述的方法在5分鐘內可將10萬余條數據全部上傳完成,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降低了對院內其他信息系統的影響,保證了對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5 結論
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各醫療機構要加強標準化意識,實施規范化管理,將就診者信息及時、高效、準確地傳遞到信息平臺,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流程通暢、業務協作,為最終達到保障群眾健康、降低群眾醫藥費用等支出、提升群眾家庭幸福感的目標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6]。本接口的開發,為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數據中心平臺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其他醫療機構與信息平臺的對接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許培海.我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現狀及趨勢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5):23-26.
[2]李偉,江其生,王愛娥,等.“互聯網+”背景下的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解決方案[J].醫療衛生裝備,2017,38(3):55-60.
[3]張國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數據質量控制[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7,38(4):67-70.
[4]朱雪蓮,賴曉軍.基于動態庫的社會醫療保險數據實時上傳接口設計與探討[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2(9):203-208.
[5]夏艷波,王權.信息孤島解決之道——數據港口架構理論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70-72.
[6]許丹,雷永貴,鐘衛軍,等.湖南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13(5):510-514.